2010-02-20 22:37:37曹墉=倫爺
〈社會撕裂,又如何﹖〉
還記得04年那次台灣總統選舉。那時候我仍是個中七的高考生,某天在自修室閱報,知道台灣有不少「藍綠配」的夫婦因政見不同而離婚。當時我難以理解,大概
不少香港人也會覺得不可思議吧:在香港,因宗教信仰不同而未能結合的不少,但從未聽聞因政治立場不同而離婚的。可是台灣幾乎每次大選都會有類似的新聞,報
紙分析說「藍綠兩黨嚴重對立令台灣社會步向撕裂」。
後來我開始能夠理解台灣夫婦的心情了。將心比己,如果有親戚支持民建聯,那我沒辦法;如果有朋友支持民建聯,那我也沒所謂; 然而如果情人/老婆支持民建聯,那就肯定沒法接受了。畢竟,支持民建聯的,要麼無腦,要麼無恥,絕無兩者兼備的。應該沒有人會希望自己身邊的人是無腦的吧 ﹖(陳振聰大概例外)
近年的香港社會似乎也向著「撕裂」的方向前進。由08年社民連三子當選、毓民掟蕉,到09年反高鐵示威,今年更有元旦到中聯辦示威和爭議極大的五區公投運 動,每一次都見證著香港政治生態正在逐步「激化」,而社會上「保守」與「激進」的兩種勢力愈趨對立、矛盾日深。至於最近的「民建聯揮春事件」和「禮義廉T 恤事件」似乎更證明了大家的預想。難怪不止親中媒體,連泛民人士都在慨嘆「香港社會正在撕裂」而憂心忡忡了。
文字真是別具魔力。驟眼看,「香港社會正在撕裂」非常不妥,極具貶義;然而在我看來,「香港社會正在撕裂」其實跟「香港社會正在覺醒」是同一回事,極為正 面。同樣,香港社會「激化」,換個角度看,又何嘗不是政治思想的「激盪」、政治生態的「激活」﹖大家不妨認真想想,社會憑什麼就不能分裂、甚至「撕裂」呢 ﹖「社會撕裂」對現階段的香港是好還是不好﹖
如果「社會撕裂」是指經濟上的撕裂,那當然不好,現時香港已經是全世界貧富最懸殊的地區,快將列入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了。但如果是指思想上、文化上呢﹖一 個社會若長期只有一種主流價值觀,卻不能夠容納多元思想,只有表面團結、實質同而不和,那麼與其勉強「膠合」,還不如擁抱多元思想、任它「撕裂」成幾塊。 問題是,香港社會「好地地」,因何「忽然撕裂」﹖
香港這個拜金社會,自經濟起飛以來,香港人一直專注賺錢,主流價值高度統一,發達就是核心價值。試問八十年代,有哪個香港人不想發達﹖經濟第一,政治就第 二、第三,甚至排到更後了。以前的香港人,出名是熱衷經濟、冷對政治的生物。那時的社會沒有撕裂,因為香港人的政治意識還未充分醒覺。那時的社會沒有撕 裂,但卻短視、膚淺和政治冷漠得令人沮喪。
可是經歷八九六四、九七回歸、七一遊行、零三倒董等事件後,愈來愈多香港人逐漸明白政治權利和民主是要自己爭取的;自由、人權是需要自己捍衛的。尤其有許 多進步的年青人,都不認同把錢看得比民主、自由、人權這些核心價值重要。面對極嚴重的貧富懸殊、不公義的政治體制、官商勾結、少數權貴的經濟壟斷、漠視民 意的冷血政府,這些人眼看訴求一次又一次被漠視、一次又一次被保皇黨在議會出賣,然後一次又一次的被醜化、邊緣化,這樣他們還能不醒覺嗎﹖他們一旦醒覺, 試問又怎可能開倒頭車,像從前般與那些「建制膠人」再「膠合」在一塊呢﹖
既然無法勉強「膠合」,那就乾脆「撕裂」好了。在「撕裂」的過程中,會有更多人被捲進來,也就會帶來更多覺醒的人,所以我才說「撕裂」可以帶來政治思想上 的「激盪」,由此「激活」早已是一潭死水的香港政治生態。舉個例,我最近發現唸中一的表弟和幾位唸中三的舊學生加入了「我相信可以召集100,000 個厭惡民建聯的人」 的Facebook群組。試想想,初中時候的你,對政治有多少認識呢﹖大概連民建聯屬於親中還是泛民都不知道吧﹖中三時候的我,除非要做公民教育科的剪 報,否則絕不會主動去留意新聞。現時的學生為何如此政治早熟﹖很簡單,因為香港已經進入高度政治化的新時代,這是過去幾十年難得一見的景象。香港社會無疑 正在撕裂,因撕裂而變得更政治化,但也令更多人因此而改變了一貫犬儒的態度,對政治多了認識。現在正是對香港人,尤其是年青一代的最佳啟蒙時機。
政治撕裂的社會比政治冷漠的社會要好得太多了。為何台灣的投票率一直這麼高﹖因為台灣人對政治很執著,對理想夠堅持,執著到不惜撕裂社會的地步。為何香港 的投票率一直這麼低﹖一方面因為制度不夠完善,但主要還是香港人太政治冷感。高度政治化正好可以改變這種情況,讓香港擺脫昔日的一元思想,逐步走向多元社 會。
當然撕裂也有撕裂的代價,而我也並非什麼撕裂的手段也贊成。惡搞建制派,我大力支持;但撕裂的手段不應使用到武力。可以流血,但不流無辜者的血,如果真要 流血就只流自己的血。香港承受得起這種程度的「社會撕裂」。撕裂就撕裂,沒什麼大不了,再差也差不過現在。不過照現階段看,社會繼續撕裂是利多於弊的。
兩點補充:
(一) 關於『撕裂』
嚴重同意方老師所說的:「問題不是『撕裂』本身好不好,而是撕裂可能是香港人政治覺醒的必要過程。當人群開始投入政治,自然就會落入不同的陣營,政治過程就會令這些人分歧增大,於是被稱為『撕裂』。」
在我看來,撕裂是民主化的必經過程,可以說是民主的陣痛。
歷史上有哪一個地方在爭取民主的時候能不先經過撕裂呢﹖
我真的想不到。
我們一方面希望有民主,但又不接受民主過程中必經的痛,是否太矛盾了點﹖
(二) 關於『溝通』
sitespring說出了我的心聲。
你要溝通,但人家不跟你溝通,那怎麼辦﹖
現時香港的問題正是如此。
陳健民、蔡子強那些溫和民主派總喜歡說:
「爭取民主需要建制內的開明派和泛民的溫和派好好溝通合作」
用"溝通"這個詞,未免有點天真,應該說是"談判"才對。
"談判"的條件是什麼﹖首先是籌碼。
跟中央、港府、保皇談判的籌碼又在哪裡﹖
泛民的籌碼在哪裡﹖很多人以為是民意,其實不是,因為事實證明,建制根本不怕你的民意。
如果要重回談判桌,首要是增加籌碼。
這些"籌碼"就是指"談判對手會害怕發生的事"
這就是所謂的"以戰迫和"。
香港人原地踏步這麼多年,正正是因為在談判過程中一直都不懂得去增加自己的籌碼。
建制愈怕公投、愈怕社會撕裂,我們就愈要搞。
籌碼增加了,你的叫價能力才得以提升。
後來我開始能夠理解台灣夫婦的心情了。將心比己,如果有親戚支持民建聯,那我沒辦法;如果有朋友支持民建聯,那我也沒所謂; 然而如果情人/老婆支持民建聯,那就肯定沒法接受了。畢竟,支持民建聯的,要麼無腦,要麼無恥,絕無兩者兼備的。應該沒有人會希望自己身邊的人是無腦的吧 ﹖(陳振聰大概例外)
近年的香港社會似乎也向著「撕裂」的方向前進。由08年社民連三子當選、毓民掟蕉,到09年反高鐵示威,今年更有元旦到中聯辦示威和爭議極大的五區公投運 動,每一次都見證著香港政治生態正在逐步「激化」,而社會上「保守」與「激進」的兩種勢力愈趨對立、矛盾日深。至於最近的「民建聯揮春事件」和「禮義廉T 恤事件」似乎更證明了大家的預想。難怪不止親中媒體,連泛民人士都在慨嘆「香港社會正在撕裂」而憂心忡忡了。
文字真是別具魔力。驟眼看,「香港社會正在撕裂」非常不妥,極具貶義;然而在我看來,「香港社會正在撕裂」其實跟「香港社會正在覺醒」是同一回事,極為正 面。同樣,香港社會「激化」,換個角度看,又何嘗不是政治思想的「激盪」、政治生態的「激活」﹖大家不妨認真想想,社會憑什麼就不能分裂、甚至「撕裂」呢 ﹖「社會撕裂」對現階段的香港是好還是不好﹖
如果「社會撕裂」是指經濟上的撕裂,那當然不好,現時香港已經是全世界貧富最懸殊的地區,快將列入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了。但如果是指思想上、文化上呢﹖一 個社會若長期只有一種主流價值觀,卻不能夠容納多元思想,只有表面團結、實質同而不和,那麼與其勉強「膠合」,還不如擁抱多元思想、任它「撕裂」成幾塊。 問題是,香港社會「好地地」,因何「忽然撕裂」﹖
香港這個拜金社會,自經濟起飛以來,香港人一直專注賺錢,主流價值高度統一,發達就是核心價值。試問八十年代,有哪個香港人不想發達﹖經濟第一,政治就第 二、第三,甚至排到更後了。以前的香港人,出名是熱衷經濟、冷對政治的生物。那時的社會沒有撕裂,因為香港人的政治意識還未充分醒覺。那時的社會沒有撕 裂,但卻短視、膚淺和政治冷漠得令人沮喪。
可是經歷八九六四、九七回歸、七一遊行、零三倒董等事件後,愈來愈多香港人逐漸明白政治權利和民主是要自己爭取的;自由、人權是需要自己捍衛的。尤其有許 多進步的年青人,都不認同把錢看得比民主、自由、人權這些核心價值重要。面對極嚴重的貧富懸殊、不公義的政治體制、官商勾結、少數權貴的經濟壟斷、漠視民 意的冷血政府,這些人眼看訴求一次又一次被漠視、一次又一次被保皇黨在議會出賣,然後一次又一次的被醜化、邊緣化,這樣他們還能不醒覺嗎﹖他們一旦醒覺, 試問又怎可能開倒頭車,像從前般與那些「建制膠人」再「膠合」在一塊呢﹖
既然無法勉強「膠合」,那就乾脆「撕裂」好了。在「撕裂」的過程中,會有更多人被捲進來,也就會帶來更多覺醒的人,所以我才說「撕裂」可以帶來政治思想上 的「激盪」,由此「激活」早已是一潭死水的香港政治生態。舉個例,我最近發現唸中一的表弟和幾位唸中三的舊學生加入了「我相信可以召集100,000 個厭惡民建聯的人」 的Facebook群組。試想想,初中時候的你,對政治有多少認識呢﹖大概連民建聯屬於親中還是泛民都不知道吧﹖中三時候的我,除非要做公民教育科的剪 報,否則絕不會主動去留意新聞。現時的學生為何如此政治早熟﹖很簡單,因為香港已經進入高度政治化的新時代,這是過去幾十年難得一見的景象。香港社會無疑 正在撕裂,因撕裂而變得更政治化,但也令更多人因此而改變了一貫犬儒的態度,對政治多了認識。現在正是對香港人,尤其是年青一代的最佳啟蒙時機。
政治撕裂的社會比政治冷漠的社會要好得太多了。為何台灣的投票率一直這麼高﹖因為台灣人對政治很執著,對理想夠堅持,執著到不惜撕裂社會的地步。為何香港 的投票率一直這麼低﹖一方面因為制度不夠完善,但主要還是香港人太政治冷感。高度政治化正好可以改變這種情況,讓香港擺脫昔日的一元思想,逐步走向多元社 會。
當然撕裂也有撕裂的代價,而我也並非什麼撕裂的手段也贊成。惡搞建制派,我大力支持;但撕裂的手段不應使用到武力。可以流血,但不流無辜者的血,如果真要 流血就只流自己的血。香港承受得起這種程度的「社會撕裂」。撕裂就撕裂,沒什麼大不了,再差也差不過現在。不過照現階段看,社會繼續撕裂是利多於弊的。
兩點補充:
(一) 關於『撕裂』
嚴重同意方老師所說的:「問題不是『撕裂』本身好不好,而是撕裂可能是香港人政治覺醒的必要過程。當人群開始投入政治,自然就會落入不同的陣營,政治過程就會令這些人分歧增大,於是被稱為『撕裂』。」
在我看來,撕裂是民主化的必經過程,可以說是民主的陣痛。
歷史上有哪一個地方在爭取民主的時候能不先經過撕裂呢﹖
我真的想不到。
我們一方面希望有民主,但又不接受民主過程中必經的痛,是否太矛盾了點﹖
(二) 關於『溝通』
sitespring說出了我的心聲。
你要溝通,但人家不跟你溝通,那怎麼辦﹖
現時香港的問題正是如此。
陳健民、蔡子強那些溫和民主派總喜歡說:
「爭取民主需要建制內的開明派和泛民的溫和派好好溝通合作」
用"溝通"這個詞,未免有點天真,應該說是"談判"才對。
"談判"的條件是什麼﹖首先是籌碼。
跟中央、港府、保皇談判的籌碼又在哪裡﹖
泛民的籌碼在哪裡﹖很多人以為是民意,其實不是,因為事實證明,建制根本不怕你的民意。
如果要重回談判桌,首要是增加籌碼。
這些"籌碼"就是指"談判對手會害怕發生的事"
這就是所謂的"以戰迫和"。
香港人原地踏步這麼多年,正正是因為在談判過程中一直都不懂得去增加自己的籌碼。
建制愈怕公投、愈怕社會撕裂,我們就愈要搞。
籌碼增加了,你的叫價能力才得以提升。
上一篇:終極普選聯盟終極殺身成仁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