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1 11:29:09曹墉=倫爺

[巾幗系列7]〈「巾幗梟雄」與太平天囯—智勇雙全的趙師帥

        《巾幗梟雄》雖已曲終人散,但相信「巾幗熱潮」不會這麼快便退去。這裡的〈巾幗系列〉仍會繼續更新一段短日子。以下這一篇是要介紹《巾》劇與太平軍的關 係。太平天囯有著眾多鮮為人知的一面,《巾》劇的許多情節都與此暗合。到底《巾》的編劇如何以微不足道的細節去串連太平天囯的歷史﹖編劇筆下的趙師帥其實 智勇兼備,為何會被觀眾忽略﹖

        「Well~Well~Well~(謎女皇腔)」以下就請Adam鄭為我們解開這個「謎」﹗



一、《巾》劇的一些史實錯誤

        在為趙師帥平反之前,先為「太平天囯」正名。不少觀眾都看出來了,不是「太平天國」,而是「太平天囯」。劇中多次出現了印有「太平天國」字樣的軍旗(見圖 二),暴露出製作人員的粗心大意。不過無記並非首次犯上這種低級的史識錯誤。其實早在1988年,無線開拍一共四十五集的《太平天國》,找來呂良偉、劉青 雲、黃日華、郭富城等名星演出時,就已犯過同一錯誤。該劇也曾多次出現「太平天國」字樣的旗幟(見圖三),可見無線道具組的質素有多高。這類錯誤,相信以 後仍會陸續有來。(不妨立此存照,廿年後再來印證)


圖二:第廿一集。截圖中出現了兩個史識錯誤。一、「天國」應寫作「天囯」;二、太平軍的將領不可能身穿清軍八旗軍服。以上算是基本歷史常識,在此就不詳述了。


圖三:廿一年前《太平天國》第三十集中的穿崩鏡頭。 人生有幾多個十年﹖無線道具組廿年都沒有進步過,可謂廿年如一日。

二、太平軍什麼時候來打無錫﹖佔領了無錫多久﹖

        交代一下基本的歷史背景。人稱「長毛賊」的太平軍於咸豐十年(1860)農曆四月十日擊退清兵、攻陷無錫後,守了足足三年,於同治二年(1863)十二月 才失守。太平軍佔領無錫和日本統治香港的日子一樣,都是三年零八個月。《巾》劇為了加快推進劇情,省去不少太平軍統治無錫的情節,算是合理安排。不過也留 下了一個謎:為什麼必文的頭髮經過足足三年零八個月還未長出足夠長度﹖難道他也誤用了「霸王洗頭水」﹖現時TVB愛在劇集裡為贊助商賣廣告,《巾》雖是古 裝劇,也不例外。證據在此:


圖四:第二十集,頭髮很黑很亮很柔的必文:「我要給觀眾看到,我用完(霸王)之後是這樣子,你們用完之後,也是這樣子!」

三、「師帥」帶了多少士兵來打無錫﹖

        第二十一集,太平軍攻入無錫。領兵的是「趙師帥」。「師帥」這個官職,算是太平天囯的中級軍官。根據羅爾綱《太平天囯史稿》,太平軍前期軍制的最小單位是 伍長,以上是兩司馬、卒長、旅帥、師帥、軍帥。軍帥以上的官員尚有監軍、總制、將軍、指揮、檢點、丞相、侯和王。太平天囯官爵不分、授官混亂,後期又濫封 王爵多達二千七百多個,導致「王侯」爵位的價值有如津巴布韋幣一樣超級通貨膨脹。


圖五:領兵入城的將領自報姓名。這個程序不能省,否則觀眾單看服飾,會以為他是清軍呢。

        至於「師帥」這種程度的軍官,可以統領多少士兵呢﹖原來是2631人。按太平軍制,一軍有13125人,連伍長、兩司馬、卒長等長官的話,則有13156 人。軍帥以下有5個師帥,即每個師帥可領2631人(連軍官)。問題來了。無錫這麼一個重鎮,太平軍竟只派一個小小的師帥,領著區區二千多人就敢攻城﹖未 免太兒戲了吧﹖實際上,正史中的無錫是由忠王李秀成親自帶兵攻下的。

        那麼編劇為何要如此安排呢﹖這種資料,稍為查一下就會知道。與其簡單歸咎於無記製作不認真,倒不如嘗試從文學角度推敲編劇的用心吧。苦苦思索下,終於讓我 想到一個合理的解釋。那就是為了刻劃趙師帥這號人物。作為攻入無錫的太平軍將領,必有一定本事。這個角色須英勇善戰、有膽色,同時要有一定政治智慧,以便 於日後重用柴九和四奶奶。試想像,當時無錫城內有青幫老大彭鏗,他統領著三千六百多個兄弟。而趙師帥頂多只有二千多人,竟有能力令彭鏗不敢抵抗、自動棄械 投降,這豈不是達到《孫子兵法》上「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了嗎﹖

        我甚至懷疑,趙師帥的部隊連二千人都不到。不信的話請看下圖:


圖六:從截圖可見太平軍的龍尾(按圖可放大)。太平軍每四個一列,畫面上大概有十四、五列,即約六十人。

四、趙師帥的將才

        趙師帥領著這六十多個長毛士兵「浩浩蕩蕩」地進城了。膽敢單憑六十多人攻入無錫(別忘了當時柴九手下有六百多人;彭鏗手下有三千六百多人),首度出場的趙 師帥立即顯現出其英勇善戰和全身是膽的一面。由此可推論師帥統兵能力之強,絕對不容置疑。單單一個畫面,就有如此精彩的人物刻劃,編劇們,真有你的﹗

        而彭鏗空有三千六百多個兄弟也不敢抵抗趙師帥,就更突顯出他的無能。彭鏗只是一個草包、一隻紙老虎,平日兇巴巴,實情是外強中乾。他一看到師帥那精銳的六十大軍,便嚇得屁也不敢放一個,乖乖投降了。歷史上不乏以少勝多之戰爭,但幾乎從未有過「以少嚇多」之事(註:孔明的空城計是虛構的)。單以此論,趙師帥之才,恐怕不下孫武、吳起。趙師帥和彭鏗這種強烈的對比,一定會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圖七:二十三集中柴九官封「兩司馬」,他渾然不覺趙師帥的政治考慮。連柴九都察覺不到,趙師帥果然不是省油的燈。

五、師帥的政治智慧

        值得留意的是,師帥並非有勇無謀之輩。他頗有政治智慧,是個智勇雙全的人物。何以見得﹖且看上面的圖七。話說在第二十三集,四奶奶和柴九都當上了太平天囯 的官。柴九當的是「兩司馬」。如上文所述,「兩司馬」位在伍長之上,在卒長之下,是個微不足道的小軍官。他可以統領多少人呢﹖答案是26人﹗什麼﹖26人 ﹖那手下豈不是比團練副統領還少﹖柴九總算是沙家幫的老大,原本底下有六百多個兄弟,現在卻只可以統領26人﹗這是什麼道理﹖

        明擺著的了。這是趙師帥「明升暗降」之政治手段。表面封你做官,實際上是要削你的權。而且柴九一當上太平軍的官,那就吃不完兜著走了。事後證明,清兵反攻 無錫後,果真會清算所有當過太平天囯官職的人。柴九就這麼被暗算了。當個芝麻綠豆的小軍官,還得冒上殺頭的風險,柴九還矇然不知呢﹗

        換個角度來看,師帥耍權謀確有一手。不止騙倒了柴九、騙倒了觀眾,還騙倒了編劇。那麼他為何要暗算柴九﹖首先,柴九率領的沙家幫是一支隨時倒戈的武裝力量,師帥不能冒這個險。其次,趙師帥觀察到柴九與四奶奶之間的曖昧情愫,他妒忌柴九。

        趙師帥雖然智勇雙全,但其性格缺點摧毀了他的人生。究竟趙師帥為什麼會喜歡上四奶奶﹖他又因何走上悲劇道路﹖這又是另一個可歌可泣、蕩氣迴腸的故事了。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圖八:「巾幗不解之謎」—趙師帥意圖強暴四奶奶的真正原因,下回分曉﹗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影劇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