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23 05:12:38曹墉=倫爺
[巾幗系列1]〈略談「巾幗梟雄」的歷史背景〉
對上一回認真追看TVB劇集,大概是04年播《棟篤神探》那時候的事了。想不到《巾幗梟雄》(下稱《巾》)這套清裝劇能把我從日劇世界中拉回來。其中黎耀 祥當主角是關鍵因素,但劇情緊湊和題材吸引,也是我追劇的重要原因。除了人物性格突出、情節曲折離奇外,《巾》劇也不乏歷史內涵、文化素養,還偶有隱晦的 政治密碼暗藏於字裡行間(這一點將另文探討)。為免觀眾輕易錯過當中的歷史細節,本文將介紹《巾》的歷史背景、補充一點《巾》劇中的歷史知識,讓大家多點 了解劇中情節和角色。(本文範圍僅限於現已播出的18集)
一、《巾幗梟雄》的故事發生於哪個年代﹖
TVB官網上介紹《巾》的歷史背景是清代咸豐年間。不過細看劇中諸多細節,故事實際上由道光末(1820-1850)開始,而以咸豐年間 (1850-1861)為主。估計18集以後的劇情會延伸至同治(1861-1874)早期,即全劇會橫跨晚清道、咸、同三朝。《巾》第一集即講述皇上御 賜貢米予無錫大米商蔣喬,圖二御米上「咸豐八年八月」(1858)的字樣,說明故事由咸豐八年開始。首集指康寶燕一家於23年前被全家抄斬,自此寶燕與蔣 喬失去聯絡。若以咸豐八年(1858)為基點,推前23年,則為道光十五年(1835)。第18集講到太平軍攻入杭州,按歷史則應為咸豐十年(1860) 二月之事。翌年咸豐駕崩,同治帝即位。估計以後的劇情極有可能會延伸到同治年間。
圖二:出自第一集
二、《巾》劇為何要揀選咸豐這一時期﹖
搞清楚《巾》劇的時代背景後,讀者大概會問,為何要揀選這一時期﹖咸豐年間有何特別﹖與劇中情節又有何關係﹖
所謂「亂世出英雄」,梟雄也多由時勢逼出來。《巾》劇中的柴九要上位,要做梟雄,非要有一個「亂世」不可。咸豐年間正是晚清內外交困的一個亂世時期。「內 憂」有人稱「長毛賊」的太平軍叛亂,又有捻匪和雲南的回民叛亂;「外患」則有英法聯軍,還有個俄國在北面虎視眈眈。而且咸豐年間天災頻仍,全國各地不斷有 旱災、蝗災、饑荒、水災、瘟疫。劇中描寫的江蘇省,就曾於咸豐五年至七年連續三年發生蝗災,為民生帶來嚴重影響。
圖三:清文宗咸豐帝奕詝(1831-1861,在位1850-1861)
以劇中的基點咸豐八年(1858)為例,第一次英法聯軍後,清政府於此年與英法兩國分別簽訂《天津條約》,另外又在俄國威脅下簽訂《中俄璦琿條約》,割讓 了黑龍江以北約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對內方面,太平天囯的忠王李秀成於此年十一月在三河之戰中大敗清軍,清廷派去參戰的六千名湘軍全軍覆沒,領兵的曾國 藩弟曾國華(怎麼不是曾俊華呢﹖)更戰敗陣亡。
《巾》劇以無錫慶豐年米業的盛衰為故事主幹,而米業又與漕運息息相關。綜觀《巾》劇首十五集,故事大多圍繞以慶豐年為首的無錫米業與彭鏗領導的青幫漕運。 兩者相生又相剋,當中之角力成為推動劇情的重要元素。而有清一代,咸豐一朝正是江浙米業與青幫漕運最為動蕩的時期。在天災頻仍和太平軍的雙重打擊下,江南 米業與漕運業都受到嚴重破壞。總結以上種種原因,《巾》劇以咸豐為時代背景顯然是經過精密計算的。(未完待續......)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影劇八卦」
我是中途才看的,因我很小看電視連續劇,是最近有股(柴九金句)熱,所以才會看,看了這幾集,真的讓我覺得,TVB又一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