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05 19:29:24曹墉=倫爺

〈更衣就是如廁〉


「夫更衣之室,可謂臭矣;鮑魚之肉,可謂腐矣。然而有甘之更衣之室,不以為忌;肴食腐魚之肉,不以為諱。意不存以為惡,故不計其可與不也。」—王充《論衝》〈四諱〉

都市人口中的「更衣室」,指的是「更換衣服的地方」,大多數的時裝店均有提供。然而中國古籍上的「更衣室」,意思卻與現代的「更衣室」大相逕庭。古代也有「更衣室」,指的卻是廁所。上文引述了王充於《論衝》的名言—若更衣室只用來更衣,又怎會臭呢﹖真相是古人大解時必先解下長衣,方能成事。尚秉和先生曾於《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中談及:「自晉至唐宋,凡大溲皆脫衣。」大溲,即是大便。

古代的除臭技術不佳,如廁後不更衣的話,臭味會依附在衣服之上。《晉書》〈王敦傳〉中記石崇家中的「廁規」定明如廁後必更衣也是同樣道理(詳見石崇的故事)。《雪隱尋蹤:廁所的歷史、經濟、風俗》的作者周連春先生也說:「更衣室實際上是一個臨時休息室,而更衣室中往往備有廁所。這樣一來,公共場合有人要解手,常常以去更衣為托詞,久而久之,更衣就成了上廁所的同義語。」

在古籍中,不乏「更衣」的記載。《新唐書》記載唐敬宗被宦官劉克明殺死在「更衣室」裡:「既酣,帝更衣,燭忽滅,克明與佐明、定寬弒帝更衣室。 」(詳見「廁所史」的〈唐朝帝王與廁所〉一文)《晉書》中也記載永嘉之亂後,劉聰更衣時,命晉愍帝「使之執蓋」,以達到羞辱的目的。

醫書《傷寒雜病論》中更多次出現「更衣」的字眼,均表示「如廁」或「大解」的意思。如上編〈辨陽明病脈證并治〉談到:

「問曰:何緣得陽明病?答曰:太陽病,若發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乾燥,因轉屬陽明。不更衣,內實,大便難者,此名陽明也。」

其中便指出了「陽明病」的一個病徵是「不更衣,內實,大便難」,也就是便秘了。

圖片說明:

周連春:《雪隱尋蹤:廁所的歷史、經濟、風俗》,(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