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30 12:49:18曹墉=倫爺

〈唐代廁所的研究意義〉


前言

最近發覺很多人都希望我繼續寫廁所文章,而我在Google大神搜尋時,又意外地發現了許多無名的讀者在默默支持我。雖說近來沒有什麼新作,不過未刊出過的舊文仍有不少,不怕悶的不妨看看。

正文

我國的廁所並非一成不變,但談論古代廁所史的文章大多籠統地談,既沒有劃分朝代,又不說明各階層人士之廁所有何不同。而且因著史料及考古證據的便利,論者多集中討論西漢與明清之廁所史,例如八十年代出土了西漢時期陪葬用的的陶廁,學者張建林便撰有〈淺談漢代的廁〉、張沛寫成〈陝西旬陽出土的漢代陶溷廁〉。廁所研究呈兩極化的趨勢,對中古時期的廁所演變則只輕輕帶過。

漢代的廁所與豬圈合一,兩漢以後,兩者漸漸「脫鉤」。廁所修建主要考慮衛生問題。而且在唐宋以後,魏晉以來盛行的「虎子陪葬文化」逐漸消失,馬桶的使用日益普遍。由兩漢到明清,我國的廁所史已起了明顯的變化,這中間的過程由便顯得異常重要。唐宋兩朝,溺器的改良及商品化、民間廁所與公共廁所的普及程度,均令系統收集與處理糞便的行業因而出現,在廁所史上是極其重要的時期。

另一方面,廁神紫姑信仰的香火鼎盛,也從側面告知我們,百姓增加了對廁所的重視程度。然而學者們對這方面的研究明顯不足,於是斷代的廁所研究—尤其唐宋兩朝,便顯得更為重要。故此「唐代廁所研究」,不止包舉一代,還可以此為軸,一窺前朝後代的各樣廁文化。

圖片說明:漢代陶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