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21 19:40:34曹墉=倫爺

〈可觀的歷史小道〉



查良鏞(即金庸*)曾經批評中國史學傳統太以帝皇生活為中心,以致被人譏為「帝皇家譜」,他發願要為人民撰寫一部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通史,不按舊式通史以朝代劃分的體制,而是以文化的角度來為歷史定界。查先生的「中國人民通史」寫成怎樣我不知道,但看到十五部金庸小說仍在慢慢等待被再一次肢解後可以預計,這部所謂「中國人民通史」的出版日期似乎是遙遙無期。

其實查老批評中國史學傳統的這番論調,不算什麼高論。近百年來,關注古代社會史的人愈來愈多,研究項目也愈來愈精細。早於一九三三年,魯迅寫了一封信給曹聚仁教授,內裡寫道:「中國學問,待從新整理者甚多,即如歷史,就該另編一部。……其他如社會史、藝術史、賭博史、娼妓史、文禍史……都未有人著手。」

魯迅的史觀很進步,深明孔夫子「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的大道理。他的提醒促進了中國社會史的發展。
圖二:東漢擊鼓說唱俑(詳參「雖小道亦可觀—中國古代消閒娛樂展」)

一九三八年,尚秉和先生寫成《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開中國社會史的先河,對歷代社會瑣事作了首次檢討。事實證明,這本《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對日後的中國社會史學家起了很大的參考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尚先生的這本書,是首本有探討廁所史的社會史專著。)

時光飛逝七十載,現今社會史、文化史研究已蔚然成風。只要留意一下書店貨架,便會發現社會史、藝術史、賭博史、娼妓史等等無不齊備。甚至茶、頭髮、洗澡、昆蟲、動物等題材,亦可成為切入歷史的角度。其實生活史比我們一般讀到的歷代興衰更為重要。這次香港文化博物館搞了個「雖小道亦可觀—中國古代消閒娛樂展」,也是本著這種歷史研究的精神。

不過,究竟要到何時才會有一本全面的《中國廁所史》呢﹖

*當談到他的武俠小說時,我會稱呼他為金庸,談及他的其他層面(如歷史或報業)時,就會稱他本名。這其中的差別看似不大,但其實「查良鏞」與「金庸」在性質上有很大分別。個人對前者沒有太大好感。


「雖小道亦可觀—中國古代消閒娛樂展」的介紹:http://www.heritagemuseum.gov.hk/chinese/exhibition_highlight_file/exhibition_sel_current_result.asp?exid=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