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10 03:34:58曹墉=倫爺

〈略談廁所與考試之關係〉

前言

近日「懷疑會考生集體用手機作弊」的新聞令考評局又被大眾抨擊。事緣本屆英文科試卷在引用一篇網路文章時,將原文網址刊出,因網址簡短易記,懷疑有許多考生假借如廁之名,用隨身手機上網找答案作弊。事件公開後,媒體紛紛發難,指考評局疏忽、警覺性低等等。就是次事件,如作弊事件屬實,則該考生不但侮辱了考試和其他無辜的考生,也侮辱了廁所這個神聖的地方。

從古至今,廁所與考試一直有著千絲萬縷、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關係,作弊只是其中一種。誠然,考試期間去廁所作弊,「以空間換取時間」,實在風險低而回報率高。以下將簡介古今試場廁所與考試的曖昧關係。

試場廁所考—古代科舉考場廁所

在「中國廁所史」的研究範圍之中,古代行軍廁所、蒙古大漠廁所與科舉試場廁所是筆者最感興趣但又很難研究的三大廁所類型。科舉試場廁所與考生的成敗有關,甚有研究意義,但卻難以溯源。就筆者暫時所知,古籍中有關考場廁所的描述實在少之又少。隋唐、兩宋及元代的科舉試場,理應設有公廁,但暫時找不到相關資料。

科舉到了明清兩代,始有廁所的相關描述。據明代黃佐的《南雍志.謨訓考上》記載,明代國子監學規中有所謂「出恭入敬牌」:每班給予一面「出恭入敬牌」,以防生員擅離本班。試場內亦設此牌,所有考生如要上廁,必先領牌子,表示「出入恭敬」,才能如廁,牌子要事後歸還。後世因此將「如廁」雅稱為「出恭」,大恭即大解;小恭即小解。領牌上廁的制度,大概是為了避免同一時間有太多考生離開考場,方便作弊。

清代科舉規模甚大,報考人數眾多,既然如此,公廁也就成了必然設備。清代的鄉試逢三年一次,每次考三場,一日考一場。鄉試的考場,稱為「貢院」,所有考生進入貢院後,均獲分配一間狹小的房間,三天以來的衣食起居,全在裡面。考生們的辛酸,可以想見。以順天貢院為例,清代會試和順天府鄉試的試場,房號按《千字文》的序排列,共有九千多號。巷口有柵欄門,巷尾有廁所。考生入號後,即將柵欄門關閉上鎖。

一般而言,考生如欲小解,應會使用便器解決。只有大解才會離開房號上公廁。那個公廁,又有個別名,叫作「屎號」。陳獨秀在《實庵自傳》中談及早年考科舉的經歷時說到,在光緒二十三年七月,他初次出門到南京考鄉試:「那時一條號筒內,總有一兩間空號,用做這一號筒的公共廁所,考場的特別名稱叫做『屎號』。如果不幸座號編在『屎號』旁,要飽嘗三天異味。」雖說嗅覺懂得適應周遭環境,但要對著糞坑三天,被接連上廁的考生騷擾,還要培養心情寫文章,未免太痛苦了。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考試,不影響表現才怪。

近人齊如山於晚年出版的《齊如山回憶錄》也談到考場裏面奇臭無比的情況。該書如此記載:「因為只准小便,不許大便,如果非大便不可,上廁所之前,須將自己的考卷交於堂上,事畢後仍可接著再作,但考官要在你的在卷面上印上一顆黑圖章,名曰『屎戳子』,此卷另放一處,無人閱評,任憑你文章再好,也絕無進秀才的希望了。三年一次的機會不容易,許多忍不住的考生,不得不大小便撒在一處,這樣的考場,安得不腥臭難聞?」

大解是正常生理需要,「屎戳子」的制度未免太不近人情。只是這不讓考生隨便上大號的制度,似乎並不是統一的規則。清初吳敬梓的小說《儒林外史》,對科舉考試、士子舉人多有刻劃及諷刺,第三十七回中便有鄉試考生上茅廁出恭的描述,並無提及「屎戳子」。書中記道一位考生要出恭,於是將卷子送上堂去,交給監考官,待如廁完畢,便可領回試卷作答。大解與否,不涉成績。雖說《儒林外史》只是小說,但於這些細節上,應會比照實際情況,或許每個考場的規例略有小異,又或者清末的考試規例比清初日益嚴謹,以致連出恭也不准,亦未可知。

今人想到借如廁作弊,古人自然也想到。科舉的作弊方式層出不窮,上廁只是其中一種。《儒林外史》第二十六回中便有一個童生「推著出恭,走到察院土牆眼前,把上牆挖個洞,伸手要到外頭去接文章,被(考官)鮑廷奎看見,要采他過來見太爺。」這位借出恭作弊的童生,後來靠人事關係化險為夷。


廁所、手機與考試的三角關係—現代作弊與防弊


廁所與考試間的曖昧關係,從古代延伸到現今。借如廁來作弊,仍是常見的作弊伎倆。其實只要能上廁所,作弊實在非常容易。最簡單的方法,在身上藏有紙條,借如廁去偷看便可以了。現今手機的附帶功能愈來愈多,手機加上廁所,既可事先輸入考試內容,又可上網抄答案,多麼輕便﹗有見及此,04年廣州市便修改考試規則,一律不准考生在考試期間上廁所,考生若真的要上廁所,只有提早交卷。語文科考試時間最長,為了避免考生忍耐不住而影響成績,當局特地於試前一日呼籲考生緊記先上廁所才進試場。

但文明社會講究人權,怎麼可以不准考生去廁所排泄呢﹖要破壞「廁所、手機與考試的三角關係」,不應從廁所入手,而應堵截考生於考試期間使用手機的可能性。當然,這有一定的難度。

早幾天,中大吳偉明教授的Blog〈知日部屋〉貼有一篇題為〈手機作弊全球現象,港考評局後知後覺〉的文章,其中指出:「手機考試作弊是一個全球化問題,在日、韓、中、台、歐美等地已累積大量經驗可供參考。在香港也決非現在才有的,考評局沒有總結各地經驗,以作防範。」

考評局在「懷疑手機作弊事件」後,雖已規定考生試前必須將手機放在椅下、記錄考生的上廁時間、不准考生帶手機進廁所等等措施,但仍存有不少漏洞。試想像,考生可以帶備多於一個的手機進場,把一個放於椅下,隨身攜帶一個。所謂記錄上廁時間,也無用處—老子我要大便,偏偏要大這麼久,你咬我咧﹖至於「不准考生帶手機進廁所」云者,卻要如何防止﹖要搜身嗎﹖教師又不是警務人員,有什麼資格搜身﹖還是打算使用「金屬探測器」呢﹖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即使使用「金屬探測器」,要破解亦非難事。只要於試前進入考場廁所,將手機以保鮮袋密封,藏於廁格水箱之內,考試時借故入內取回即可(就像電影中藏槍的方法)。再極端一點的,仿黑幫藏毒的法子,把手機藏進人體之內(請自行想像哪個部位)......幹得出如此壯烈的行為,也值得拿高分了吧﹖

要防止手機作弊,看來只有用上國外的新產品—手機探測狗。吳教授的文章中提到這產品已在國外公開試中使用,只要附近有手電電波,探測狗便會叫。考試一開始,各探測狗便都開工,感應學生的手機有無異動。香港如果也能引入這種新科技,應該便能破壞廁所、手機與考試的「三角關係」了吧﹖


廁所教育與廁所考試


廁所,不止是作弊場地,也可以是考試場地。現今國外有不少學校,均有所謂「廁所教育」。不論學生的出身如何高貴、家境怎樣富裕,在學校就有輪流打掃廁所的義務。不少家長對此議論紛紛,贊成者認為此舉有助鍛鍊孩子的意志。以台灣為例,南投縣久美國小為了讓孩子體會外傭、爸媽做家事的辛苦,並訓練孩子的生活能力,幫學生定下十個工作目標,包括每天存款十元,幫家長下田工作十次、要通過洗廁所考試等等。洗廁所,竟成了考試的一部份,香港人恐怕難以理解。


展望未來:期待從「廁所考」到「考廁所」


廁所與考試,多數因作弊而結緣。究竟要到何時,廁所才能以一個正面的方式與考試「交往」﹖做了「廁所考」這樣久,真的希望有朝一日,我們不會在廁所裡「考試」,而是在考場裡「考廁所」。也許真會有這麼一天,誰知道呢﹖


圖片說明:香港怎麼不用此考試模式呢﹖

延伸閱讀:吳偉明教授〈手機作弊全球現象,港考評局後知後覺〉:
http://www.cuhkacs.org/~benng/Bo-Blog/index.php?job=art&articleid=a_20060507_120955
威爾剛 2020-01-10 22:23:09

很不錯的分享~~!


http://www.yyj.tw/

稻草人 2007-05-22 03:06:15

很好看的文章,
雖然真的有夠長,
不過看下來很有趣.
所以..看完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