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31 01:19:05曹墉=倫爺

〈廁名何其多﹖〉(廁所研究筆記之三)

前言

廁所不止「內涵豐富」,其花樣也多。廁所的形式五花八門,不說別的,單是別名,就有幾十種說法,任君選擇。及古至今,人們不斷為廁所冠以新名,廁所之名與時並進、與日俱增,浸浸乎百花齊放,皇皇乎香氣四溢﹗當然,為廁所造勢已非一朝一夕之事。為令廁所能登於大雅之堂、出於眾人之口、書於文化之籍,古今仁人不惜大費周章,致力將廁所「去屎尿化」—搏成「有中國特色」的廁文化了。

廁文化,也是次文化。屎尿屁與粗口,也屬於次文化。不止「一代有一代的粗口」(可參拙文〈男人之虎的聯想:粗口有乜叉用﹖〉),屎尿屁也朝著多元化和委婉化的道路前進。這不難理解,人們滿口仁義道德,「屎尿屁」不宜隨便宣之於口,於是就連要排泄、上廁所也非得含蓄表示不可(尤其在進餐的時候)。「屎尿屁」既屬於社會語言學上的「粗鄙語言」(dysphemism),那就要轉化為「委婉語言」(euphemism)才能「登堂入室」了。

好,我們就來看看花樣百出的中國廁所吧。


一、廁所的泛稱:廁所、溷、圊、廁、清、便所、毛司、灰圈、茅廁、茅坑、糞坑、沃頭(先秦時期)、西間、西閣(古人認為廁所應設於西方或南方)、舍後(民間廁所多設於屋後)、更衣室(唐代已有)、雪隱(宋)、溷廁、廁溷、廁屋、廁軒、「五穀輪迴之所」(《西遊記》中孫悟空之戲言)、井屏(公廁)、屎坑(較俗)、「一號」、「大號」、洗手間(現代)、衛生間(現代)、盥洗室、化妝間等等。【韓國還有「解憂所」(寺廟廁所)、「梅雨間」(宮廁)、「後間」(一般廁所)之稱呼,至於日本就更多了】

二、大便的泛稱:大便、溲、痾屎(最直接)、拉屎、出恭(明代始有)、大解(明代始有)、遺矢(《史記》中廉頗嘗「一日三遺矢」)、排便、排毒(近代)、「嗯嗯」(BB專用)、「上大號」、「開大」、「痞塔」、「爆石」(最形象生動)等等。

三、小便的泛稱:小便、溺、痾尿(最直接)、小解(明代始有)、撒尿、尿尿、排尿、排液、「痾殊殊」、「開細」等等。

四、通用於大小便的泛稱:如廁(最普遍)、溲溺(較古)、解手(明代始有)、排泄(近代)、方便、洗手(最委婉)、便溺等等。

五、溺器的不同名稱:便器、溺器、清器、褻器、溲器、玉虎、虎子、獸子、馬子、榪子(同馬子)、馬桶、夜壺、尿壺、尿兜、「鴨仔」(醫院用)等等。

其實「廁所」一詞,本意是「廁身之所」,已夠委婉的了(至少比糞坑、屎坑好聽)。不過人們掛在口邊,說得多了便漸失委婉之效,令人易於聯想廁內情景,故又另起什麼西間、西閣和舍後(它們只表示了位置)。然後連這些都不要了,說成更衣室、洗手間﹗試問有多少人只為洗手而進洗手間呢﹖至於那些紳士淑女,自命高貴,絕口不談屎尿廁所者,又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有所謂「我去一去就來」之說法。真正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也﹗


圖片說明:有趣的發明—廁所車
春藥 2020-02-24 23:16:33

很不錯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