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9 09:10:29Luke

電影背後的電影 《大夢想家》 (Saving Mr.Banks)



  《大夢想家》的敘述核心放在迪士尼的創辦人之一華特‧迪士尼與童書作家P. L. 崔佛絲身上。對崔佛絲來說,以「瑪麗‧包萍」為主角的系列書是她最鍾愛的家人,但苦於財政吃緊的現況,她只好飛到美國跟萬惡的「迪士尼樂園印鈔機」的老闆迪士尼談電影的改編權。那麼迪士尼在這部由迪士尼出資的電影中有著怎麼樣的個性呢?雖然他口口聲聲說是為了女兒才想談下此書的電影改編權,而他的確也有些很「迪士尼」的調皮搗蛋個性,但相對地,觀眾也很容易在他身上看到狡獪的一面:你合約先簽,我們絕對尊重你的想法…才怪。而正如同最近訪台的勞倫斯‧卜洛克所言,「沒有一個作家會滿意好萊塢改編過的電影」,因此這是一場「崔佛絲槓上萬惡迪士尼電影製作小組及他們的頭目」的惡戰。最後誰贏了?如果你看過《歡樂滿人間》這部電影,如果你記得片中有唱歌跳舞還有動畫企鵝,如果你恰巧又知道崔佛絲超討厭動畫,那你應該就知道孰勝孰敗。這不是一齣結局會逆轉的電影,我想,這也不是《大夢想家》真正要講的,它只是表象而已。此時就牽涉到電影中接二連三出現的崔佛絲的回憶場景以及本片的真正片名「搶救銀行先生」(依人名翻譯習慣,此處應該翻譯為「班克斯」,但因為這裡有隱喻,為了討論方便就直接譯為銀行)。誰是銀行先生?他是最疼愛崔佛絲的父親,他是酗酒的父親,他是鬱鬱不得志的父親,他是跟女兒說想吃(西洋)梨,身體卻撐不過梨返家便死去的父親。藉由塑造出一個以周邊人物為藍本的童話世界,崔佛絲意圖告訴讀者「為錢工作的人也有一顆善良的心」(此部分也反映到了華特‧迪士尼的身上),然而讀者真的看到了嗎?沒有。這也是為什麼迪士尼的團隊最開始會將銀行先生的個性設定得傾向負面,終究作者想呈現的跟讀者所看到的很難取得平衡,因為這關乎個人的解讀。然而,雖然《歡樂滿人間》中的銀行先生跟華特‧迪士尼一樣唇上蓄著小鬍子(崔佛絲腦中的銀行先生是沒有鬍子的,但童書的繪者卻為他畫上了鬍子),但她的銀行先生卻幫孩子們修好了風箏,跟大家一起歡笑、嬉戲。從這裡來看,銀行先生及他所象徵的她死去的父親,都得到了救贖。此外,更因為《大夢想家》這部電影的存在,她父親的故事得以廣為人知,成就他善良、脆弱,充滿人性光輝的靈魂。如果崔佛絲還在人間的話(她於1996去世),大概也會感到欣慰吧。

  本片的音樂、布景、造型、剪接都具相當水準,而在演員部分更是一時之選:演甚麼像什麼的湯姆‧漢克、演過「魔法褓母」(《魔法褓母麥克菲》)及崩潰作家(《口白人生》)的艾瑪‧湯普遜、非常適合酗酒的柯林‧法洛、說唱舞俱佳的Bradley Whitford、Jason Schwartzman、B. J. Novak三人組、我誤以為是海倫‧米蘭的Kathy Baker、福氣的傻大姐Melanie Paxson,還有我最喜歡的「小人物詮釋者」Paul Giamatti,「你不覺得他長得有點像土撥鼠嗎?」我對小石說。雖然貌不驚人,但這也是他的魅力來源,他是那種越陳越香的演員:一開始他像個穿大衣的普通人,一旦他脫下大衣,你就會看到、聽到他的「故事」,他能夠用一種最平實、平凡的口吻講述這些對他人來說可能充滿痛苦的過往,觀眾想不被打動都很難。

  《大夢想家》簡單、動人,且極富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