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15 22:32:10Lukacs

中央電視台記者眼中的台灣小吃

東方時空(按 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熱門節目):

張泉靈:歡迎進入今天的“岩松看臺灣”,前不久我在網路上看到有這樣一個調查,喜歡家鄉的N個理由,很多人寫這個理由的時候就會談到吃,比如一個重慶人說經常會想到家鄉的麻辣燙,特別喜歡涮羊肉和烤鴨的是北京人,我作爲一個上海人經常在夢裏會吃到蟹粉和小籠包,作爲一個臺灣人他們有什麽文化呢,今天繼續讓岩松和秀芳帶我們看一下,岩松、秀芳你好。

盧秀芳:泉靈好,觀衆好。
白岩松:泉靈好,觀衆朋友大家好。

  張泉靈:首先要問兩位一個問題,因爲我注意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從連戰到宋楚瑜到這次的鬱慕名,他們帶的禮物當中都有金門高粱,有什麽特別的理由嗎?

白岩松:我覺得會有特別的後果。
盧秀芳:岩松已經感受到金門高粱的威力。
白岩松:前兩天東森電視臺要盡地主之誼,結果他們把金門高粱拿出來,它的度數是56度左右兩度,也就是說也有可能再加2度,我喝到的可能是58度,因此我說後果很嚴重。

盧秀芳:那天岩松喝到的還不只是荊門高粱,是非常珍貴的,也是喝一瓶少一瓶的。

白岩松:那天我說多喝一點是對你們表達感謝的方式。剛才提到吃,我必須提到我的思鄉之情,我的確很想念炸醬麵,不過還好,其實在到了臺北之後你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跟你談小吃,剛開始的時候有點不習慣,因爲我在北京的時候會把小吃跟零食放在一起,很少吃小吃,因爲大家覺得吃吃玩玩,如果經常吃吃玩玩,再加上三頓正餐你的體型就會有很大的變化,但是在秀芳這兒不是這個概念。

盧秀芳:我們的吃小吃不是啃啃鴨骨頭,我們東森新聞部的同仁70%以上在炎熱的夏天當中他們的中午不是盒飯就是臺灣的小吃,不管是肉圓也好,甜不辣也好,再配上湯就是相當好的一餐,小吃在臺灣人當中相當於正餐。

白岩松:我的第一個誤解被你改掉了,小吃不小,第二個在大陸我會覺得小吃是女同志的事,男同志要大盤子,到臺灣發現不一樣。

盧秀芳:在這邊我們是男女通吃,男女老少都非常喜歡,男同事也是一樣,每個人中午一盤米粉湯,再來點珍珠奶茶好吃得不得了,臺灣小吃也有品牌,比如我們說大腸面線,這種東西在臺灣大街小巷幾乎都有,但是我們要繞著巷子曲曲折折找最好吃的,他可能沒有招牌,儘管他沒有招牌,但是他們都知道就是這家是臺灣傳說最好吃的大腸面線。

白岩松:我第三個誤解,還有第四個誤解都陸陸續續被秀芳解答了,說到這兒的時候我們先趕緊看一看,儘管隔著鏡頭你們聞不到香味,但是我們通過我們的表情和我們去小吃街的其中之路,能讓您感覺到這其中的味道。

臺北夜市中的臺灣小吃

到了臺灣,不能不嘗當地的小吃。材料新鮮,價錢公道是一大特色。臺灣的小吃主要分佈在夜市。記者一到臺北,專門就到夜市感受了一番。

白岩松:臺北的這個夜市是一個非常混雜的樣態,你看有人在這兒玩,旁邊就有人在吃,前面一會兒大家就能看到有吃的東西,還有一些賣小商品的東西。別看價格要比飯店便宜很多很多,但是絕對真材實料,而且味道不騙人。那麽這就是它夜市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另外在臺北非常著名的夜市就有好多好多,我現在所處的饒河夜市是它的四大夜市之一,等於說在夏季的時候白天天氣會很熱,晚上很多臺北的老百姓就會出來到附近的夜市,邊吃邊玩邊喝邊買點東西,好多事都在這一條街上都辦了。剛才秀芳已經跟我說了,她要到前面去一個非常有特色的地方,要排隊,說還要排很長很長的隊,當時我就覺得很奇怪,因爲在這條夜市上需要排隊的地方好像不多呀,她爲什麽要去排隊,是什麽東西吸引著她呢,咱們一起去找秀芳看一看。

白岩松:現在就有點眉目了,其實她爲什麽排隊呢,我已經多少有點知道了,看到了這三個字“胡椒餅”,但是大家看看這個隊排得長不長,足夠可以的吧,這麽熱的天,能夠讓大家排這麽長隊,究竟它有什麽吸引人的地方呢?咱得讓秀芳跟咱好好地聊一聊。

白岩松:秀芳,辛苦。
盧秀芳:我已經排了二十分鐘了,你看我後面排多長的隊。
白岩松:剛才我看到了那三個字是胡椒餅,爲什麽這裏的胡椒餅會吸引這麽多人。

盧秀芳:當然是因爲好吃啊,其實今天排的隊還算比較短,平常的話一直可以排到看不到的地方。

白岩松:它的好吃在哪兒呢?
盧秀芳:我呆會兒排到了你就可以吃一個,咬下去非常非常酥,而且香味撲鼻啊,裏面的餡兒是又香又松又軟,好吃得要命,臺灣的民衆每個人幾乎都吃過。
(十分鐘後……)  

白岩松:秀芳辛苦,終於拿到手了。
盧秀芳:我排得汗流浹背啊,所以要慢慢地吃,不要吃得太快,看看這裏面不僅有餡兒,還有汁兒呢,好吃得很呢,香味撲鼻有沒有,聞一下,好香好香,上面都是芝麻。

白岩松:所以在這個夜市裏頭,最重要的器官不是眼睛,首先是鼻子,因爲你聞到一種真的很香,非常熟悉的味道。接著要動用的就是嘴了,其實眼睛也很重要,看到哪里在排隊進去排,絕對沒錯。

盧秀芳:好香好香啊,臺灣很喜歡進補,一年四季都要進補,所以我們看到這麽熱的天氣,吃得汗流浹背,這麽熱騰騰的湯,還有這麽多的民衆,汗流浹背也要來吃一碗藥燉排骨,藥燉羊肉。藥燉排骨就是這條饒河街的特色。

(離開饒河夜市,前往永康路夜市……)

盧秀芳:現在我帶你去的這家,我們看到跟著人群走就沒有錯了,又在大排長龍對不對?這地方是臺北市最有名的芒果冰,芒果冰對臺灣民衆來講也是一個新鮮的口味,以前沒有吃過,這家店的老闆他獨創自己發明了。這種口味的芒果冰,我們可以看到上面的芒果一大堆,加上牛奶好吃的不得了。臺灣民衆爲之瘋狂。

白岩松:永遠是這麽多人。

盧秀芳:對,每天晚上都這麽多人,今天你看到這些人還算是少的了,因爲現在這附近有許許多多另外的芒果冰出來了,但是這家還是正宗的,我們看到他的冰很貴。

白岩松:你是打算一個人把它吃完啊。
小女孩:沒有。
白岩松:幾個人吃完?
小女孩:兩個。
白岩松:是您特別想(吃)還是孩子特別想(吃)。
女孩的媽媽:都喜歡吃。

盧秀方:好吃吧,又香又甜,臺灣芒果做的芒果冰,這霜淇淋也是用芒果做的,就這樣把它拌一拌攪一攪再吃,真是非常非常好。
白岩松:趕緊開放旅遊到這兒來吃芒果冰。

白岩松:看著兩個新聞主持人成功的轉型爲旅遊節目主持人。我不知道大家的判斷怎麽樣,會不會覺得小吃的味道怎麽會變得那麽好。趕緊開放旅遊。剛才我說了,我還有第三個誤解,第四個誤解,第三個誤解原來我覺得小吃的口味變化很的,運氣好會碰到好吃的,運氣不好會碰到一般的,另外不一定貨真價實,但是臺灣似乎改變了我這樣一個印象?

盧秀芳:的確,你發現小吃真的是物超所值,現在臺灣的芒果貴的很,但是芒果冰完全不打折,藥燉排骨也是一樣,一碗排骨都要滿了出來,更不要說胡椒餅,臺灣的小吃很好的就是它的價格非常低廉,但是美味跟它的現料完全不打折,同時要透露一個秘密,別看這些賣小吃的老闆汗流浹背,穿著破破的襯衫,其實很多都是億萬富翁。

白岩松:儘管他們富裕起來,已經發得不得了,但是還在這兒吃苦的去幹。
盧秀芳:對,沒錯,對他們來講是祖傳的事業,以前我們有報道,很多小吃的後者都送到美國去留學了,但是回來還是脫下西裝幫忙,因爲這是祖傳的家業。
白岩松:第四個誤解,我覺得可能大餐送外賣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小吃怎麽可能,另外買小吃也不會給你提供非常好的可以帶回家裏,有的時候會撒掉等等,但是到臺灣又改變了我的印象,一件東西再貴,小吃嘛,會不會因爲利很少就不提供優質的服務,結果發現你們的午餐都是叫的旁邊小吃店的外賣?
盧秀芳:我們看到臺灣小吃很多都是湯湯水水,湯汁很多,我看到一個臺灣的小吃店的老闆包的包子裏面有湯,還能轉一轉,怎麽顛,湯汁都撒不出來,在很大的競爭之外,現在臺灣小吃很多可以外賣,中午我們很多同仁沒有時間吃飯,打個電話,不管是珍珠奶茶,霸王米粉湯都可以直接送到公司給你,好方便。
白岩松:這個變化其實是非常非常大的,小吃當然可以做大,剛才秀芳說了小吃可不小,不僅僅指的味道,還有那些經營、真才實料,都說明小吃很大,前兩年說到油條、豆漿我們當然覺得是最簡單的小吃,早餐而已,但是被臺灣人把它做成了大大的品牌,永和豆漿現在在大陸很多的城市都非常的火爆,24小時不間斷的營業,大陸來的食品,來到了臺灣,又以品牌的方式返銷回大陸,敘寫了兩岸的一段跟味道有關的故事,我們這次採訪還真到了臺北縣的永和鎮,那兒有一個豆漿店的創始店,咱們一起去看一看。
永和鎮——永和豆漿的起源地
莊聰喜是臺灣永和鎮上一家豆漿店的老闆,每天一大早他和店裏的十幾名夥計就要忙碌起來。永和豆漿是臺灣小吃的一大特色,許多人只要路過臺北市永和鎮都會跑來吃一頓豆漿油條。莊老闆的這家店已經有四十多年了,靠著這家店買了車,買了樓,生活過的有滋有味。這家店算是永和鎮上歷史較久的一家店了,經歷了由街邊小吃到品牌豆漿店的過程。臺灣政界的頂尖人物連戰、馬英九都光顧過這家店,名氣十分響亮。
白岩松:在這個櫥窗上看到了一個對永和豆漿的介紹,我覺得非常準確,它說臺灣的麥當勞,永和的燒餅、豆漿和油條,其實說起永和豆漿講能慢慢做起來,還跟50年代初的時候兩個國民黨的退伍老兵有關係,他們兩個是山東人,其實永和這個鎮子原來是沒有豆漿和油條的,但是這兩個山東的退伍老兵想念家鄉的豆漿和油條,就開了第一家店,後來整個永和就慢慢開了很多很多的豆漿店,由此慢慢發展起來,並且在1995年的時候,由永和豆漿出去的人在上海開了第一家店,然後慢慢在大陸,現在永和豆漿店非常多,可以說在大陸已經落腳了十年。
提起這件事,永和鎮上幾十家豆漿店的老闆恐怕心裏都很複雜。1995年,也在這裏開豆漿店的李玉林在上海開了第一家永和豆漿店,現在已經發展成爲連鎖集團。眼光獨到的李玉林當時就看到了大陸商業的廣闊前景和兩岸關係的光明未來。如今,永和大王已經在大陸一舉成名,和其他在大陸投資的臺灣人一樣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現在小小的豆漿油條已經把永和這個名字在一定範圍內打響了。許多人到臺北就會到永和鎮上專門尋找豆漿。記者在這家店採訪的時候就遇到這樣一對夫婦。夫婦倆在澳洲相識下姑娘愛,在北京的時候就到王府井池小吃,到臺北就找永和豆漿。
白岩松:這個世界上好多事再巧不過了,就在我們在永和鎮的永和豆漿進行採訪的時候碰到一對夫婦,妻子是天津人,丈夫是臺灣永和人,是專門來吃永和豆漿的?
妻子:是,因爲在大陸永和豆漿比較流行,我來到永和之後,專門來尋找這個正宗的永和豆漿。
實際上,臺灣小吃已經成了名片,起到了讓人認識臺灣的作用。臺灣小吃已經成了臺灣文化的一部分。
白岩松:剛才這家店是永和豆漿的原創店,因此採訪那對夫婦的時候,一個大陸的天津人加上永和人組合在一塊,專門回來向妻子炫耀說我們永和鎮出的豆漿多厲害,我剛才說了一句話其實說錯了,報紙上說它是臺灣的麥當勞,其實它是華人世界的麥當勞,我們有了自己的速食品牌,但是對秀芳來講,臺灣永和豆漿是不是一直陪伴著你的一個記憶?
盧秀芳:我們先說永和這兩個字,永和是一個地名,它是在臺北縣,不是臺北市,但是跟臺北市靠得很近,是一個衛星城市,這個地方的居民幾乎都在臺北工作,下了班通過一條橋就可以回家,它的特色不是很多,規劃也不是很好,但是就是靠豆漿,打響了,現在在華人世界永和豆漿都是很響亮的名號,以至於使很多人都注意永和這個地方,創了一個雙贏。再說豆漿,豆漿在臺灣,它是24小時營業,使得豆漿不見得是早餐的食物,現在很多小學生,因爲豆漿很有營養,家長很鼓勵小朋友午餐也喝杯豆漿,晚上也喝杯豆漿,顛覆了豆漿只能作爲早餐的概念。我的小孩,我也是經常給他們喝,早上喝一杯,中午也是一樣,走到哪里採訪喝汽水總是不太健康,就買一杯豆漿。
記者:到大陸看那麽多永和豆漿店有什麽感覺?
盧秀芳:上次去大陸採訪一下飛機就睡覺,但是看到永和豆漿,很親切,很熟悉。
白岩松:談到這個味道的時候,你有沒有去大陸嘗試過這個永和豆漿?
盧秀芳:到大陸我沒有嘗試過,但是我覺得味道的差距已經不是那麽重要了,光是看到那四個字,心中真是無限複雜。
白岩松:剛才說豆漿以及油條,大陸到了臺灣,又以品牌的方式回到大陸,這樣的例子還有沒有,現在在臺灣流行的菜系都有哪些?
盧秀芳:剛才泉靈講到他想吃蟹粉小籠包,因爲他是上海人,在臺灣上海菜非常非常火,大街小巷都有上海菜,我們有一個米其林的小籠包,皮薄如紙,這麽薄的皮裏面有那麽多的湯汁,包括我們現在看到很多很紅的四川菜,麻辣菜,很多人到臺灣都會吃一碗麻辣火鍋。
白岩松:麻辣火鍋最早從重慶發端,也滲透到臺灣,現在又以臺灣的方式回到大陸,也很特別。
盧秀芳:很多火鍋店會標榜什麽,我這個不一樣,真的來自四川成都,他們要到大陸買原料到臺灣來賣。
白岩松:有人說最幸福的胃就是中國人的胃,臺灣人對吃有多重視。
盧秀芳:吃可以說是臺灣人無限的樂趣,到假日大家都愛打聽有什麽好吃的、好玩的,以我們新聞來講,一到假日我們吃的新聞的量就會很多,哪怕你介紹刨冰,那樣的新聞收視率非常高。
白岩松:現在很多美麗的女子其實非常想吃,但是因爲顧及到美等各種因素就會節制,到臺灣會怎麽樣?
盧秀芳:要叫我來說,管那麽多,先吃再說,先花錢吃,再花錢把肥肉甩掉。
白岩松:以前辛曉琪有一個歌叫“味道”,我到臺灣的節目叫“岩松看臺灣”,首先動用的是眼睛的概念,來了之後會用道鼻子的概念,有很多很新鮮的,很香的味道會吸引你,吃的話題先聊到這兒,泉靈。
張泉靈:岩松、秀芳你們知道嗎,你們今天選的話題導致我們北京演播室所有工作人員是在吞咽唾沫的過程當中完成這檔節目的,不過對觀衆朋友是一個好消息,因爲我們的節目是在晚飯時間播出。其實中國是世界上出了名的食文化豐富的國家之一,如果你現在在臺灣的話你可以找到來自大江南北的各種各樣的風味,也可以在大陸看到來自臺灣的美食,吃的交流的背後顯示出一個道理就是人的交流是完全擋不住的。感謝收看今天的《東方時空》,明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