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15 07:32:05Lukacs

藍綠賭注過大令政治鬥爭瀕於瘋狂

轉載朱雲漢於中國時報2004/0315


許多國外的政治觀察家都認為,即將舉行的總統大選,對於台灣政局發展,兩岸關係走向,或是東亞戰略格局的變化,都勢必帶來深遠的影響。選舉果將讓延宕多年的文化認同衝突、國家定位分歧、憲政體制改革爭議,以及兩岸經貿正常化議題對立,劃下一個階段性的句點;這場選戰的結果也足以牽動中國大陸的國家發展目標優先順序,以及左右北京與華府的全盤戰略互動關係。這樣的觀察,並非全無根據。不過,一個正常的民主體制是很難承受這樣的萬鈞之重,大多數的台灣選民也未必有心理準備面對如此沉重的歷史抉擇。

就島內的政治生態而言,這場選舉等於是四年前大選的延長賽。二○○○年的選舉雖然帶來台灣民主化以後第一次政權輪替,並導致國民黨支配地位的崩解,但並未能幫助台灣的政局理出一個明確方向。過去四年來陳水扁總統一直無法擺脫少數總統的困局,始終未能開闢出一條明確的新中間路線。由泛藍陣營主控的國會與民進黨主控的行政部門,為了爭奪政策主導權,不斷發生碰撞。藍綠兩大陣營幾乎在所有的重要政策議題上,都僵持不下。藍綠陣營都寄望能經由這次選舉真正一決勝負,選舉結果將可確立究竟哪一方真正代表主流民意,究竟哪一方應該享有對於國家大政方針的主控權。

在一個常態民主體制下,一場總統大選本來只應該決定未來一段時間的執政地位與政策路線,在四年任期屆滿後又是一場全新的政黨競賽,任何一場選戰都不應該被當成一場生死關頭的決戰,政權來回輪替本屬民主政治的常態,沒有永遠的贏家,也沒有永遠的輸家。但是,很不幸的是,在台灣特殊的國家建構歷史脈絡下,極度不健康的政黨競爭生態裡,以及過去十二年兩岸間所積累的衝突能量已接近臨界點的情況下,這場選舉的意義的確非比尋常。島內外的各種政治力量都傾向於將這場選舉視為台灣政治發展以及兩岸關係的一個歷史分水嶺,國內有些政治人物更將這場選戰看成一場生死攸關的「最後一役」。

泛綠為延續本土路線喊衝

台灣島內執著於獨立建國運動的人士,把這場選戰看成攸關著台灣本土路線存續的歷史關頭。他們一直擔心時間未必站在台灣這邊,隨著中國的經濟崛起,實現台灣正式獨立的契機稍縱即逝,台灣必須積極把握當前的歷史機遇。因此,如果泛綠陣營無法守住二○○○年選戰的執政戰果,不但李登輝所倡議的二○○八年台灣獨立時間表無由實現,台灣建國運動辛苦積累的政治能量也將面臨嚴重的消退。他們擔心李登輝主政期開始推動的本土路線,包括積極倡導一種將台灣與中國擺在絕對對立關係的台灣主體意識,將國家機器轉型成為培育台灣民族主義的利器,以及在外交路線與憲政體制上積極擺脫「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切得來不易的成果都可能在泛藍上台後出現逆轉。他們更擔心,一旦泛藍執政,必將在短期間內開啟兩岸三通的這道閘門,兩岸的經濟整合趨勢將無可逆轉,台灣無形中將被吸入中國的經濟勢力範圍。同時,一旦這道經濟防線失守,也等於是在政治上與文化上門戶洞開,台灣將無法防堵中國的政治與文化力量滲入島內,「去中國化」的文化政策將功虧一簣,台灣民族主義成長所需要的政治土壤將受到嚴重的破壞。所以這是一場攸關台灣獨立前景的「聖戰」。

對於「泛藍陣營」的堅定支持者而言,這場選戰是一場中華民國保衛戰,也是一場中華民國憲法保衛戰。李登輝所推動的「台灣正名運動」,以及陳水扁所揭示的二○○六年「公投制憲」時間表,都意味著他們所珍惜的國家體制與憲政體制正面臨嚴峻的存續挑戰。他們擔心,泛綠陣營的政治路線如果首度獲得過半數民意的支持,台獨理念將勢如破竹,躍升為台灣社會的主流價值;而他們主張的「憲法一中」架構,以及「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兩岸關係定位論述,將在台灣的輿論市場中迅速邊緣化。他們也擔心,民進黨政府上台後積極推動的「去中國化」政策,在陳水扁連任後將變本加厲,「去中國化」政策不但剝奪下一代一項重要的文化資產,加速台灣的自我邊緣化,也必然將台灣與中國大陸推向永久分離、仇視與對立的深淵。他們更擔心,陳水扁的「公投制憲」時間表會將兩岸帶向軍事攤牌的險境,所以這場選舉,既關係著中華民國的存續,也關係著兩岸的和與戰。

泛藍有絕不能輸沉重壓力

從現實的政治利益出發,藍綠陣營的領導層都有「絕不能輸」的沉重心理壓力。他們都擔心此役不僅關係著藍綠陣營政治版圖的消長,更關係著藍綠陣營未來十幾年的「政治氣數」。泛綠擔心,如果讓泛藍奪回執政寶座,國民黨將有機會重整旗鼓,就像日本的自民黨一樣,可以很快恢復其支配性政黨的優勢地位,因為泛藍在駕馭國家機器與建構社會多數支持上本來就駕輕就熟。泛綠陣營的領導層更擔心,兩岸經貿正常化所釋放後的巨大經濟機會,將讓國民黨有機會重新將大企業與地方政治菁英的經濟利益與追求兩岸和解的大陸政策緊密聯繫起來,當這些潛在的經濟利益被調動起來後,過去民進黨長期經營的政治路線的成長空間將受到壓制,民進黨將無法擺脫其長期在野的歷史宿命。

泛藍領導層對於自己的政治前景也懷抱極深的憂慮。他們擔心泛藍絕對禁不起再次的挫敗,如果無法在這次選舉奪回政權,泛藍陣營將難避免樹倒猢猻散之局。尤其是國民黨必然會再度面臨分裂危機,「台灣國民黨」與「中國國民黨」之爭將正式浮現枱面。部分國民黨本土派成員也可能投靠聲勢大漲的民進黨。一旦泛藍無法掌控立法院的多數,國民黨黨產將面臨清算,龐大的黨機器將難以為繼。最令泛藍領導層擔憂的是,如果民進黨繼續執政,民進黨當可順利全面掌控軍隊、情治,司法與檢調系統,國營事業、學校與警察;同時,民進黨還可以利用行政資源與司法手段,在威脅利誘之下逐步收編地方派系,瓦解國民黨在地方基層的基礎;同時,民進黨在收編媒體上,將更加得心應手,立場傾向泛藍的媒體將難以為繼。換言之,民進黨將可佔據所有維持執政地位的戰略制高點,國民黨即使有像馬英九這樣的超人氣政治明星,也難以抗衡泛綠在天時與地利上的絕對優勢。

在部分藍綠陣營的領導人眼中,這場選戰還涉及許多懸而未決的超級政治弊案、政治人物的牢獄之災;更涉及數以千計的政治酬庸任命、數以千億計的政商利益交換,以及天文數字的武器採購合約。這些枱面下的賭注之大,足以讓政治人物的言行舉止近乎瘋狂,甚至鋌而走險。

全民無法從政治豪賭脫身

當各方政治勢力都將這場選舉的重要性拉抬到了極致,選戰就無可避免的演變成一場慘烈的政治鬥爭,民主競爭的基本規範必然遭到踐踏,理性政策辯論空間受到的壓縮,公民社會的自主受到政治侵蝕,這對台灣的新興民主體制而言形同一場災難。選戰所帶來的過度政治動員以及競選支票狂飆競價,對於經濟大病初癒、財政元氣大傷,體質仍然虛弱的台灣社會而言,更形同一場折磨。最值得同情的是台灣的選民,他們多數未必有心理準備來同時面對這一系列難以逆轉的歷史抉擇,但所有人都無法從這場政治豪賭中脫身,只能硬著頭皮選邊押注,因為棄權的人也仍舊要承受這場賽局的輸贏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