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03 11:13:57日暮熟睡男

談相機-CONTAX T3

我曾經擁有過兩次這部相機:第一次購買時,沒考慮太多,光看外型以及牌子,就知道非它莫屬,一定是一部「不會讓我丟臉的傻瓜」,當時是白色的;但是,買不到半年,Kyocera以「Contax 70週年」為由,推出紀念機種,印象中只有黑色,也是鈦金屬機體,上面的CONTAX全部以「初代目」的方式蝕刻,寫著「Contax 70 years」,而且贈送一個非常具質感的背包(日本人習慣稱這種美觀大於實用的東西為「速寫Case」)。
當然,身為CONTAX用家,我很瘋狂地賣掉第一部T3,買了紀念機種,前後價差大約7000元,以傻瓜相機而言,這一筆花費真是難以言喻的愚蠢;不過,經過三年的歲月,現在我還是覺得非常值得,而且真的具有紀念意義。

對我而言,這已經算完美
T3沒有太複雜的功能,對以Snap Shot為訴求的我而言,它堪稱完美。握在手中的紮實以及質感,確實體現該廠「拿得快樂」的宣傳;拍攝時的順手,也體現「用得快樂」的宣傳;照片品質的穩定以及畫質的高水準,也完全吻合「拍得快樂」這句話。它確實有很多缺點,例如周邊光量不足,拍風景時,會有一圈淡淡的黑邊;不能調整底片ISO值則是我勉強擠出來的問題,說實話,我幾乎不在意這件事情。不論到哪裡,身上或是背包放一部僅重230克的T3,真的不是負擔。我幾乎都會放在身上,發現題材馬上抓下來,開機時間短、對焦迅速,確實方便。既然是Snap Shot,使用黑白的底片似乎比較好,T3對應黑白的底片,例如T-MAX 400,如虎添翼。
由於機體和快門都很輕,只要你的身體不要晃動,1/20秒以下(顯示LT)拍攝成功機率極高,我經常將相機設定在MF模式(光圈8,對焦距離3公尺),憑感覺構圖,隨意拍攝,將Snap Shot的精髓發揮得淋漓盡致。很多人覺得拍照就是要看到主題→停下腳步→拿相機→開啟電源→構圖(甚至測光)→按下快門;Snap Shot的主題經常是突發狀況,發生在一瞬間,主題不明確,幾乎都是看到主題→拿相機(有時已經握在手中)→按快門。從六個步驟變成兩個步驟,你想會快到何種程度!精彩的就在這裡:拍了沒構圖的照片,這和出遠門前忘記檢查油箱容量的危險性差不多,死腦筋的人一定沒辦法接受這種事情。可是,我卻要告訴你,很多時候,好作品(這時候可以直接升等了)就在此時誕生,看著照片時,真是「盡在不言中」。在試過的多款相機中,只有T3與我最契合,拍出很多好照片,這就是我會覺得它完美之處。

當手握著相機,眼睛長在鏡頭上
不構圖可拍照,但是拍出來的照片可能不好看。用在風景或是建築物方面,這句話沒問題,但是Snap Shot時,憑直覺、感覺以及臨場反應,構圖變得無意義。
我常這樣說,相機拿在手上,你必須瞭解它,與它達成默契,它就會和你融合為一體,就好像開車、騎車一樣;因為一體化,所以你知道屁股不會被A到,鑽小巷子時,眉角不會碰撞到。同樣的狀況在相機上也是可行:你和T3合為一體後,不論主題在哪,移動你的手臂,將相機朝向被射物,第一時間完成動作。這0.5秒的時間,你只能反應35mm的視角大約可以收進多少畫面,而且這是「在你視線外的視角範圍」。一般人會覺得很難拿捏,不過,就像剛才說的,和相機之間的默契一旦達成,35mm的視角,非常貼近一般人的視線範圍。
35mm大約62.3°,約為一般人正常視線內看東西的範圍,比50mm(45°)這一類標準鏡要寬一些,又比28mm(72°)來得窄一些。初入門攝影的人,幾乎都是買50mm鏡頭,以一般人的直覺,看到東西想拍時,幾乎都在45°範圍,以此範圍往前或往後構圖;可是有時候,45°真的不夠寬,35mm或28mm就是比較妥當的選擇,而且這個焦段經常會有大光圈背景不夠深的狀況,以及對焦時間慢,這都不利於Snap Shot。28mm絕對是Snap Shot的最佳焦距之一,光圈設在5.6,對焦在3公尺時,隨便拍都成功,除非太近(1.5公尺內),否則不會脫焦。缺點?這正是退而求其次,選擇35mm的原因:太廣,你「幾乎」都要往前走一步。為什麼說「幾乎」,因為1)或許你早已習慣,2)不在乎照片中是不是塞下太多東西,或主體太小。
35mm可以說兼具50mm與28mm的優點,最適合Snap Shot。T3使用的就是35mm鏡頭,搭配簡易手動對焦功能,在Snap shot方面無往不利。這張照片是使用T3拍的(抱歉,之前記載錯誤),在照片的完整性上,堪稱完善。如果你不在乎畫面周邊稍暗,解像度和高階相機比還不夠高,認同它的色彩表現,它真的是類比攝影時代,最後也是最完美的傻光相機。



CONTAX T3
SONNAR T* 35mm/F2.8
KODAK 100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