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7 11:29:54荷塘詩韻

人生逆境 ---為自己出征 ( 轉載)

用另一種眼光看待人生中的逆境(生於憂患)
海星中學 季紅瑋老師

http://210.60.194.100/life2000/lesson/3/32/323down.htm
為自己出征 
  
泰雅族原住民傳統的成年禮中,每一個少年必須要獨自一人進入充滿危險與死亡陷阱的叢林,獨自面對自己的恐懼和毒蛇猛獸搏鬥。這時候,如果這個少年有勇氣與膽識克服各種困難,獵得兇猛的山豬回到家鄉,他才算通過「成年禮」的考驗。他獲得最光榮的冠冕是在臉上的刺青—紋面,象徵他是一個勇敢的、有擔當的勇士,而紋面的過程很痛,他們相信,有忍受痛苦的能力,也才能面對將來更多人生的挑戰。 
  今天,生長在現代社會的你,也有一個屬於你的「成年禮」,要證明你逐漸由兒童成長為一個能負責任的成年人,你要為自己出征,一切的痛苦與試煉都是你成長過程的老師。年輕的你,現在正走在一條冒險的路途上,父母與老師不能代替你走這一遭,你是唯一的主角,你準備好要上路了嗎?把生活中的每一個困難和挫折都當成是幫助你更成熟的挑戰,朋友的背叛是你這趟冒險之旅中的暴風雨;家庭父母的不完滿,使你有身處暗夜的恐懼;聯考的壓力就像毒蛇猛獸一樣讓人心驚。不要害怕,勇敢地往前走,這是你自己由孩童邁向成年的旅程,你會像劉墉一樣,在跌倒的地方站起來飛揚,看到的是更開闊的天空。 
  
  許多人會以為同時是畫家、作家、大學教授的劉墉,必然有個快樂的童年。劉墉說:他的確有個快樂的童年,但同時也有個艱苦的童年,只是這些有關艱苦的記憶,後來都化為一種特別的淒美,並在他日後的作品中,以蕭條荒涼的後的圓滿情境來展現。他說:人常在福中不知福,其實人也有可能在苦中不知苦。劉墉九歲喪父,一天,媽媽蒼白著臉坐三輪車回家,在門口玩沙的劉墉跟著媽媽進門,發現媽媽一進門即倒在地上哭喊、乾嚎、打滾,劉墉立刻知道:自已那一剎那,已成了孤兒!那時無力迴天的感受,至今仍未忘懷。但他對父親思念,卻成為他文學創作上最感動人心的一章,也使許多受過同樣苦難的心靈,在其中得到撫慰。劉墉在自己十三歲過年時,目睹親戚在為煤油爐添時,不慎引爆了手中的汽油瓶,全家立刻陷入火海,當大家奮力逃出家門時,劉墉的眉毛睫毛都燒光了。再回頭一看,那把火把劉墉家燒成一幅怪異的美景,引得許多鄰居同學都跑來坐在牆頭觀賞。面對這些無法挽救的挫敗、生命中的逆境,劉墉默默接受,並認為這不能算挫折,只能算「遭遇」──它只是發生罷了,退一步想想:還好沒有比目前更遭的情況發生。(節錄自張慧中,名人的青春心事)

痛苦和困難的益處 
生命的訊息 
  痛苦是保護生命的一種訊息,我們身體受傷會感覺到痛,疲倦時會感到不舒服,感冒時或許是身體告訴我們該休息的。這些痛苦的感受是生命的一種訊號,以為了避免更嚴重的傷害。如果有一天,我們失去了痛苦的感覺,那才是一件可悲的事。有一種疾病叫做痲瘋病,如果罹患此種病症,手足四肢會漸漸腐壞,它有一個症狀就是感覺不到痛的存在。達彌盎是一位畢生為痲瘋病人服務的神父,有一次當他不慎把熱水倒到腳上,竟然完全感覺不到痛苦時,他知道最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因為他也感染到痲瘋病!在這個時候,失去了痛苦的感覺才是真的痛苦。所以,我們可以知道,雖然我們都不喜歡痛苦,但它是保護我們的機制、也告訴我們一些重要的訊息。(引自徐錦堯神父,身心成長) 
  現代的心理學強調身、心、靈的整合,逐漸發展出一個NLP學派,它強調要聆聽注意身體所發出的每一個訊息,就連痛苦生病都是身體有話要說,例如,習慣性的頭痛就往往代表某一方面的壓力無法排遣,如此一來,身體的病痛居然搖身一變成為身體與我們溝通的「大使」;而不是我們處心積慮要消滅它、恐懼他的「敵人」了。 
危機就是轉機 
  有一句話說:「當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祂必定為你開啟另一扇窗。」有時候我們以為遭遇到的危機使我們走投無路了,卻在事後發現這是生命的轉機。如果我們用另一種態度去面對困難,或許我們從中學到的更多。愛迪生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他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危機,使得一場災難卻變為祝福。 
  一九一四年十二月的一場大火,幾乎摧毀了湯瑪斯愛迪生的實驗室,雖然損失逾兩百萬美元,但因建築物是混凝土所建,原本以為可以防火的,所以只保了二十三萬八千美元的火險,而愛迪生一生大半的研究都在這次火災中付之一炬。 
  火勢正大時,愛迪生二十四歲的兒子查爾思,在濃煙和瓦礫中瘋狂的尋找父親,找到時,愛迪生正平靜地看著火景,火光反射在他臉上,白髮在風中翻飛。 
  他的兒子查爾斯說:「我真的很心疼,他已經六十七歲了,不再是個年輕小伙子,而一切卻隨火而逝,他看到我時扯開喉嚨叫著:『查爾斯,你媽在哪裡?』我告訴他我不知道,他又說:『把她找來,她有生之年再也看不到這種景象了!』」 
  隔天早晨,愛迪生看著灰燼裡的廢墟說:「災難中自有大價值,我們所有的錯誤都燒之殆盡。感謝上帝,我們又可以重新開始了。」 
  大火後三個月,愛迪生發表了他的第一部留聲機。(心靈雞湯III)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抗癌專家莊淑旂女士本來是一個平凡的女性,生長在一個普通的家庭中,在幼年時他父親因為癌症過世,帶給她的家庭相當大的打擊,也在她心裡留下不可抹滅的創傷。直到她嫁作人婦,她的先生竟然也因為癌症與世長辭,留下她和四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她悲痛之餘做了一個決定,她認為自己一定要好好想一想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該如何走下去,所以她真的給自己一段時間思考這一連串人生的劇變所要教導她的訊息?在冷靜的反省後,她決定要與癌症作戰到底,她決定要用十年的時間考上中醫師,所以她一面照顧孩子、一面幫人家洗衣服維持家計,並且日夜苦讀。六年後,她第一次去參加中醫師考試時,全場只有她唯一一個女性,當她拿到試卷時,流下了眼淚,不是因為緊張,而是發現所有的試題都會寫,幾年來的辛苦並沒有白費。她第一個交卷時,監考人員還不屑地說,不會寫就不要來浪費時間。她真的如願考上了中醫師執照,成為台灣第一個女中醫,達到了一般人認為不可能的任務,十年的計劃只花了六年的時間就完成了。 
  有一天,他的兒子生病,她非常的驚恐,以為又是癌症,經過詳細的診斷確定安全無虞後,她領悟到自己一定要走過人生的這個難關,一定要找出對抗癌症的方法,所以她毅然決然地帶著女兒赴日求學,到了日本,發現在日本這方面的研究也相當貧乏,所以一個人從頭開始研究,拿到了博士的學位,創造出抗癌的奇蹟,發展出「與癌症共同生活」的新醫學觀,活人無數,現在更在台灣推行「健康村」的理念,希望在有生之年做更多的事。(台視,台灣真女人) 
  莊淑旂博士一生的遭遇可以說是歷盡艱辛,在傳統的觀念中會認為她是一個「苦命的女人」,但是她卻在最深的悲慟中,激發出最大的力量。所以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我們遇到了不可解的難題,剛開始或許會驚惶失措,怨天尤人,但別忘了冷靜下來想一想,在這次的經驗中我要學的功課是什麼?這次的考驗是要我到人生更高的一個境界,向自己的極限挑戰。 
吃苦像吃補 
  佛家說「痛苦即菩提」,基督宗教也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所以我們用另一種眼光看待人生中的逆境,把吃苦當作吃補,當然不是教你自找苦吃,卻相信生命中的苦難會教你人情更練達、對人生的遺憾更寬容、對所擁有的一切更珍惜。 
  一向被年輕人稱為酷媽,如今積極從事婦女運動,說話引經據典的施寄青,在青春期時,由於功課與外貌不起眼,而相當自卑。當年長得瘦瘦小小的施寄青,因為家中貧無立椎之地,未讀過書的母親,又常期思念身陷大陸的父親,經常唉聲嘆氣,導致施寄青和妹妹弟弟在家都噤若寒蟬,在外則個性退縮。小學三年級以後,由於媽媽沒有能力照顧三個孩子,便把施寄青送到孤兒院,四年後才又回家,但此時母親已改嫁,家中的氣氛一團糟,施寄青甚至很懷念過去四年在孤兒院──三餐都吃得飽的生活。她回憶說,年少時自己成績不好、家中有問題、也很貧窮,讓她不敢放開胸懷去交朋友。施寄青認為自己沒有被這些困難打倒,是因為她在書中找到學習、認同與模仿的角色,雖然她成績不好,卻看遍了圖書館中所有的書,就這樣施寄青看了雨果的「悲慘世界」、狄更斯的「雙城記」、「塊肉餘生記」,對書中主角命運多舛感同身受,也對他們奮鬥成功的過程,產生某些自我期許。「有些人問我『自信』那裡來,我一直認為是受惠於愛看書。」施寄青說。 (張慧中,名人的青春心事) 
  或許你會常常抱怨父母不了解你,或因為自己的家庭環境而自悲痛苦,因為你沒有選擇自己家庭的機會。施寄青生長在這樣困厄的家庭中,卻把家庭中發生的許多議題當作自己反省的材料,勇於思考。你可能沒有想到,在他們家中還有其他兩位傑出的女性;施叔青、施季青和李昂三姐妹,都對台灣文學界有相當大的貢獻。

渡過死蔭幽谷 
  痛苦與困難不是絕對的,他們是否對人造成影響常常因人而異。在面對人生中的死蔭幽谷時,除了要設法克服它的客觀因素;也還要作內心的應變,消滅或減輕痛苦的主觀因素。通常我們面對一個壓力時,你的情緒、你的理智、你行動的能力、你身邊的資源都是你化解壓力的利器,如果仍然無法解決,耐心的等待,你會發現雖身處嚴冬,但春天就不遠了。以下是一些化解你困境的方法,或許在你俯仰無首、徬徨無依時可以助你渡過困境,但別忘了,你是你自己最好的朋友,有一天你會開發出一套屬於你自己因應壓力的錦囊妙計,這將是你成長路上最難得的寶貝!相信自己,你的內在擁有無限的潛力,而這些壓力就是將你所有能量引爆的觸煤。 
讓心出來透透氣 
  想像一下在你的心中有一個最了解你的內在嬰孩,在你出生時就一直陪伴著你,你快樂的時候他一起慶祝;你恐懼時他躲在你心靈的角落暗自飲泣。雖然你會時常忽視他的存在,假裝沒事似的告訴大家:「我沒事,一切都很好!」但他會在你的內心呼喚你,讓他出來透透氣。 
  不要低估了從親友死去、失去好友、或其它壓力事件中恢復過來所需要的時間,給自己足夠的時間悲悼,不要害怕被自己的情緒淹沒,你會經過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消沉抑鬱等歷程,最後才會慢慢接受。(李開敏等,1996) 
理智的力量 
  我們的理智思考幫助我們決定與解決許多問題,是一個很珍貴的寶藏,但有時我們也會因為有一些非理性的想法,把事情詮釋得很糟。如果沒有意識到自己這樣的想法給了自己更大的壓力,會一直陷進憂鬱的死胡同中,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檢視自己平常視為理所當然的想法。以下是一些自我挫敗的非理性想法: 
 1.我「必須」得到生活中所有重要人物的愛或認可 
 2.我「必須」完整或完美地執行重要任務 
 3.因為我非常希望別人能體貼及公平地待我,所以他們「絕對要」這樣做 
 4.避免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責任,要比勇於承擔他們容易得多了 
  
  以上的必須或絕對等字眼,都可以把它代換成「可以」,更有彈性或幽默的想法會讓你的生活更輕鬆有力。有些人將人生大道上的每一處顛簸看成是大禍臨頭,而且永遠設想最惡劣的景況。不要誇大自己對未知或不可控的恐懼,因而癱瘓了自己。 
把昨天令你覺得不好意思的,當成今天的幽默, 
把昨天你想起來會令你發瘋的, 
變成今天考慮的可能性, 
再來的是…… 
把昨天的錯誤,當作今天學習的材料, 
雖然它會帶點痛苦, 
昨天令你迷惑的,變成今天你可以解決的。 
(維琴尼亞.薩堤爾,與人接觸)
付諸行動
  在情緒得到適當的紓發,並有正向理智的思考看待你所遭遇到的壓力之後,下一步就是將減輕壓力的任務付諸行動了。如果常因為功課的延宕造成壓力,就可以改變時間的安排,依照輕重緩急做事。如果人際關係出了問題,就可以針對自己的缺失予以改正。壓力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待它與面對它。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增加自己抗壓的能力,如維持身體的健康,規律適當的運動,或養成散步、獨處或祈禱的習慣,讓自己有機會跟自己的內在對話,當危機來襲,也會反省出它對自己生命的意義,進一步用更豁達、更成熟的眼光看待這一切。 
尋求資源 
  有些人認為他們應該獨力衝破難關,但是如果你有智慧知道你需要別人什麼樣的幫助,也有勇氣開口請求協助,你就緩和了壓力。(Tom McGrath,給壓力一個出口) 
  別忘了在你的身邊有許多可以用的資源,不要害怕告訴別人你需要幫助,這些幫忙的人可以是你的朋友老師,一本書,甚至是專業的社會機構。因為我們生活中所遭遇到的困難或許一些人已經經歷過,而且總能了解,提供具體可行的建議。承認自己有壓力,找一個可以信賴的人傾吐,大哭一場,你會發現鬆了一口氣。在社會上也有許多專業的機構團體,他們對於青少年的心理、或家庭暴力、甚至一些特殊的疾病都有 
病友協會,在這些地方你可以得到更專業的幫助。 
忍耐和等待 
  如果你試了各種方法,還是沒有辦法解決痛苦這個難題,也唯有忍耐與等待。忍耐這黎明前的黑暗,等待生命所要教導給你的功課,並且相信光明終將會來臨。

活出意義來 
  弗蘭克是一位曾經在納粹集中營中死裡逃生的精神科醫生,在集中營毫無人性的環境當中,全身上下的毛髮都被剃光,每個人只剩下一個編號,每天的食物就是一片粗麵包和難得一碗的湯,他們卻必須在天寒地凍中不停的工作,否則就會被鞭笞,甚至送到毒氣室燒死,每天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在這樣惡劣的生活環境中,他發展出一個心理治療的學派-意義治療法。他認為就算身處在多深的苦難中,只要找到生存的意義,再大的困難也無法將人擊倒。他指出在集中營中有兩個人都曾向他吐露自殺的意圖,但當他們了解「生命對他仍有指望,未來仍有某件事等待他去完成」,事實上,對其中一個人而言,「某件事」就是指他親愛的兒子仍在遠方等著聽到它生還的消息;對另一個人而言則是指他正在撰寫一部尚未完峻的書籍,這些事都是別人無法取代的,這獨一無二的特性,是創造性的工作也是人類的愛,一個人一旦了解他的地為無可取代,自然會盡最大的心力,為自己的生存負最大的責任,因為他了解自己「為何」而活,因而忍得住「任何」煎熬。親愛的孩子,你生命中讓你獨一無二的意義是什麼?是每天叮嚀嘮叨卻無條件愛你的母親?是一件你夢想一定要完成的任務?或是你對生命的好奇,在自己經歷各種挑戰之後是否能全身而退,或是生命中還有許多美好的事情等待你去經歷與發現。 
  這是一位在集中營中的小故事,雖然這位女士的生命將要結束,我們卻看到在她身上詩一樣的對生命的坦然與熱愛。 
  這位女郎知道自己不久於人世,然而當我同他說話,她卻顯得開朗而健談。她說:「我很慶幸命運給了我這麼大的打擊,過去我養尊處優慣了,從來不把精神上的成就當一回事。」她指著土屋外的窗外,又說:「那棵樹,是我孤獨時唯一的朋友。」從窗口望出去,她只看得到那棵栗樹的一根枝椏,枝椏上綻兩朵花。「我經常對這棵樹說話。」我一聽,嚇了一跳,不太確定她話中的含意。她神智不清了嗎?她偶然會有幻覺嗎?我急忙問她那棵樹有沒有答腔。──「有的。」──答些什麼呢?──「它對我說,『我在這兒──我在這兒──,我就是生命,永恆的生命。』」 
  年輕的你,正走在為自己出征的路途上,你的身上已存有面對各種挑戰的一切潛力與資源,上路吧,懷著希望和對自己的信心,去面對路上的各種風景,接受春天的雨露也迎接冬天的霜雪,這全是對你有益,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有一個更飽滿豐盛的生命。 
參考資料 
     讓我們談談痛苦吧  
     你的痛苦即你的突破那封閉著你靈悟的殼, 
     就好比果子的核必得裂開以使他的心曝曬於陽光之下,   
     同樣的,你也必須知道痛苦。 
     如果你能保持你的心驚奇於你每日生命的奇蹟, 
     你的痛苦便不會比你的快樂少一分奇妙了。 
     你便會接受你心的每一個季節, 
     就好比你一向曾接受那經過你田地的每一個季節。 
     你便能寧靜的觀察你痛苦的冬季。 
     你的痛苦多半是自取的。 
     它是在你內的醫生治療你心病的苦方。 
     因此,信賴醫生,沉默平靜的喝下他的良藥吧; 
     因為他的手雖然重而無情,卻是由無形的祂的溫柔的手指引著。 
     他給你的杯雖然灼痛了你的唇, 
     卻是經他自己的神聖淚水所滋潤過的陶土製成的。(紀伯侖,先知) 
  
      沙灘上的腳印 
     有一個人回顧他的一生 
     看見在沙灘上自己的腳印 
     一路上都有天主陪伴 
     但是他發現 
     在他最痛苦失意的時後 
     卻只有一個人獨行 
     他向天主報怨說:你說過要一輩子陪著我 
     卻在我最困難的時候離棄我 
     天主回答說:親愛的孩子 
     我愛你,在你最困難的時候是我背著你走的

下一篇:閱讀筆記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