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07 21:55:46逸晴

人體所需的營養與飲食

人體所需的營養與飲食

--------------------------------------------------------------------------------
 

  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必須攝取食物,食物中對人體有用的成分稱為營養素。營養是機體組織細胞進行生長發育、修補更新組織,保護器官、製造各種體液、調節新陳代謝的重要物質基礎。

  人體內所需要的營養歸納起來可分為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無機鹽、維生素、食物纖維和水。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的飲食經常缺少某一種或幾種營養素,就會影響身體健康。

  人體的生命活動需要能量,稱為熱能。食物中能產生能量的營養素為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如果身體長期熱能攝人不足或攝入過多都會給身體的健康帶來危害。據中國營養學會的推薦標準,成人男子每日供給量為10000焦耳—16750焦耳,成年女子為9210焦耳—14235焦耳。

  1.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成生命的物質基礎,由碳、氫、氧、氮、硫等多種元素構成多種氨基酸,再由20多種氨基酸組成蛋白質。蛋白質的功能是構成機體細胞和組織,促進生長發育,參加機體物質代謝,形成抗體,增強免疫能力和供給熱能。每克蛋白質可提供16.75焦耳的熱能。

  蛋白質供給量應根據不同年齡、生活及勞動環境而定。通常情況下,成人每日每公斤體重為0.8克—1克,如以攝入植物性蛋白為主,可酌情增量,一般來說,18歲—40歲成年男性,體重以60千克計算,每日蛋白質的供給量應為70克—105克;18歲—40歲的成年女性,體重以53千克計算,每日蛋白質的供給量應為60克—85克。

  2.碳水化合物

  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有機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供給熱能,是人體能量的主要營養素。每克碳水化合物產熱16.75焦耳。

  3.脂類

  脂肪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主要以脂肪酸組成的甘油三脂為主要形式。

  磷脂、膽固醇均為類脂。磷脂由脂酸、磷氮等有機物構成,是所有細胞的重要成分。磷脂在體內脂肪代謝中起重要作用。膽固醇是機體的重要組成成分。膽固醇攝入過多或過少都對身體健康不利。

  脂類的主要功能是供給熱能。每克脂肪產熱37.68焦耳,是產熱最高的營養物質。它可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維持體溫,保護臟器,供給必需脂肪酸,改善食物口味,增進食慾等作用。脂肪的供給量可根據年齡、勞動強度、體重等情況的不同而異,一般成人每日攝入量0.8克/公斤體重為宜。

  4.無機鹽

  又稱礦物質,是人體的組織成分。其中人體所需無機鹽含量較多的稱宏量元素,如鈣、磷、鉀、鈉、鎂、氯、硫等。僅含微量或極微量的元素稱微量元素,如鐵、碘、銅、鋅、硒、鉬等。無機鹽不能在體內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

  無機鹽的功能是參與構成骨骼、牙、肌肉、腺體、血液、酶類、毛髮等組織,調節人體的生理功能,維持滲透壓,保持酸鹼平衡,維持心臟的正常搏動。它是人體極為重要的營養素。如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可導致機體免疫能力下降,並可誘發相關疾病。

  5.維生素

  維生素種類很多,可分為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兩類。維生素A、D、K、E為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C、B族、D和葉酸為水溶性。多數維生素不能在體內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

  維生素在機體不供熱,也不構成組織,其主要作用是調節生理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和合成輔酶。維生素在機體的需要量極小,以毫克或微克來表示,但它對機體的生長發育、物質代謝、生理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缺乏某一種或幾種維生素,均會引起維生素缺乏症,或引起其它相關疾病。

  6.食物纖維

  可分為可溶性纖維和非溶性纖維兩類。食物中的果膠、海藻、豆膠等為可溶性纖維。粗纖維、半纖維和木質素等為非溶性纖維。

  7.水

  約佔人體重的50%—70%。水是維持生命的最基本的營養素,是構成機體的重要原料,是各種物質的溶劑。水在體內直接參與物質代謝,輸送氧氣和各種物質,調節體溫,滋潤器官等重要作用。

  隨著現代醫學和營養學的發展,針對各種疾病的具體情況,運用科學方法供給病人所需的營養素,通過調整膳食或腸外營養的方式,增加或減少某些營養物質,以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實踐證明,正確的營養供給,對於已有發病傾向的病人可防止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對一些非病的病人可起到增強體質、治療疾病和緩解症狀的作用。

  8.飲食的種類

  (1)普通飯 亦稱正常飯,它與正常人的膳食接近。它適用於體溫正常、無消化道疾病、咀嚼功能正常、無需膳食限制的產婦和恢復期病人。本膳食應是營養齊全,符合機體需要的平衡膳食。除了不用辛辣等強烈刺激品和少數油炸及不消化的食物外,一般食物均可選用。

  (2)軟飯 質軟,易於咀嚼,比普通飯易於消化。適用於輕微發熱、消化不良,咀嚼功能差,口腔疾患、腸道疾患的恢復期,以及老年病人和5歲以下的幼兒。食物品種選擇上應減少非溶性的粗纖維,可選用含果膠類的可溶性食物纖維。

  (3)半流食 呈半流質狀的食物組成的飲食,也是從流質至軟食或普通飯的過渡飲食。主要適用於發熱、手術後、吞嚥困難、消化道疾病的病人。此種飲食要求製作細軟,少用粗纖維食物。喂病人時宜少量多餐。每日可給5次—6次,每次約300毫升。主要採用米粥、麵條、麵湯、餛飩之類易消化的食物,如給肉菜類可做成泥狀。烹任時盡量少用或不用刺激類調味品。此種飲食能量較低,不宜長期食用。

  (4)流食 主要是由液體食物組成,不需咀嚼,易於吞嚥。適用於高熱、消化道急性炎症、口腔疾病、頭部和胃腸道手術後或其他術後的病人。喂此種飲食時,每2小時—3小時給一次,每日可進餐6次—7次,每次約250毫升—300毫升。烹調此種飲食時,不用含刺激性食物及調味品。此種飲食熱量和營養素均不足,只能短期使用1日—3日。如需要長期使用應給予特殊配方,以維持營養素的平衡。

  (5)高蛋白飲食 主要適用於營養不良、貧血、燒傷、肝炎恢復期、傷寒、手術前後、孕婦及乳母等生理性蛋白需要量增加者。如消化功能較好的病人食用此種飲食可在正餐中增加蛋、魚、肉等副食,以提高蛋白質的攝入量。如消化功能較差的病人,可在兩餐之間加牛奶、豆漿、蛋羹等。

  (6)低蛋白飲食 主要適用於急性腎炎、腎功能衰竭、肝昏迷病人。每日膳食中蛋白質總量控制在40克以下。少用或不用動物性食物和豆類食品。熱能的來源主要以碳水化合物為主。可給病人多用新鮮水果和蔬菜。制做此種飲食時,免用刺激性調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