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8 12:13:58lql55584kn

金融科技下的信貸業發展趨勢

html模版金融科技下的信貸業發展趨勢
代書信貸? ? ? ??民間代書信貸? ? ? ?台北代書信貸

根據報告的分析,對於金融科技如何影響信貸市場的未來發展,筆者歸納出以下五個趨勢:

趨勢一:利基分眾市場



新金融科技業者對於一般信貸市場(mass market)的經營,為解決資金成本高與來源不穩定,未來主要會朝向兩個方向發展:

利基分眾市場:針對特定業務與客群提供專業化的融資服務,例如富士康旗下金融平台「富金通」與中國P2P網貸平台「點融網」,合作推出區塊鏈金融平台,針對供應商以區塊鏈技術提供「供應鏈金融(Chained Finance)」及中小企業融資服務,未來計劃將服務拓展至電子、汽車及服務業。

申請銀行執照:部分大型行動積極的金融科技業者,已進行及計畫申請銀行執照或引進機構投資人,透過吸收存款及外部資金徹底解決資金成本及來源的問題,例如美國P2P借貸平台Prosper、英國的Zopa、專攻社群金融的SoFi等金融科技信貸業者都在申請銀行執照,準備與傳統銀行進行面對面的競爭。

趨勢二:平台金融崛起



平台業者Amazon已開始針對在其平台銷售的廠商提供貸款服務,額度給予為依據廠商的銷貨資訊,進行風險評估;如果產生違約,Amazon就可選擇將廠商在平台上的銷售帳款扣留。目前貸放給廠商的餘額已達美金30億元,未來還會提供融資服務給更多的廠商;因此,依據麥肯錫顧問2017年度銀行業報告指出:「亞馬遜才是銀行的噩夢」。

其他的平台例如Google、蘋果Apple及臉書 Facebook 也開始提供支付服務。此外,大陸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螞蟻金服成立浙江網商銀行,以及騰訊集團成立的微眾銀行等,均是專門針對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這些都是平台業者正式跨足金融信貸業的實例。

麥肯錫在報告中建議金融業未來可以與平台合作,針對其流量廣大的會員提供金融服務,並成為平台上的「賣家」,透過平台接觸中多的客群及蒐集客戶資料,可以提高業績及豐富客戶資料型態。



趨勢三:專業服務共享



金融科技信貸業者發展出包含另類的信用徵審模式、運用人工智慧與演算法,及另類資料追蹤與評估客戶的信用、精簡及自動化的申貸流程等都對信貸市場帶來破壞式創新;但由於新創業者的商業模式尚未達到規模經濟,是否能生存下去仍是未知數。現有業者投資許多成本與人力研發,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基於專業與成本考量,將信貸價值鏈上的部分功能外包給新創公司,提供品質較自行開發為優,且成本較低的服務或作業。

因此,許多金融科技信貸業者將發展成為「平台即服務」(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或「軟體即服務」(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等共享式服務,將其創新技術依照客戶需求,透過平台模組化的方式,提供客製化的外包服務。

未來的平台或軟體商業模式可能演進成基本平台費加上「依使用量的計價模式/UBP (usage-based pricing)」使用費。



趨勢四:新創模式轉型



目前金融科技信貸業者的商業模式仍未能產生規模經濟,未能發展勢必面臨轉型:專攻利基市場,服務特定客群、成為銀行、B2B專業服務/外包服務。

趨勢五:產業生態圈



基於成本與專業分工的考量,未來信貸市場將朝「產業生態圈」方向發展;放款業者與非金融的專業業者或平台策略聯盟,利用平台專業服務進行放款業務;或運用平台蒐集的額外資料進行產品客製化;平台或新創業者能夠擴大規模經濟及利潤分享;最終消費者可從產業生態圈獲得服務品質優且價格合理的貸款服務。



喜越

參考資料: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6837/wef2017-fintech-la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