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14 09:16:32Ting
本土
<摘自自由電子報2006.6.29社論>
本土路線就是要認同台灣主體性-並應落實改革清廉與進步的理念
泛藍發動的罷免總統案,在立法院表決中挫敗,此一擾亂國內政局安定的政爭,暫時寫下休止符。罷免案或許是一場拖棚的鬧劇,不可諱言的,在藍綠的罷免攻防之中,卻也引發許多值得深思的課題,尤其本土路線、本土政權的真正意涵,在政治人物的誤導下,顯然遭到了嚴重的扭曲,藍營刻意將本土政權貼上貪腐的標籤,抹黑本土路線的理念與價值,而綠營之中似乎也有少數政治人物意圖將本土政權、路線與特定個人畫上等號,作為反制藍營的護身符。因此釐清本土路線與本土政權的真正意涵,彰顯本土的價值,乃是國人的當務之急。
李登輝前總統任內最重要的功績,就是推動本土化與民主化。民主是普世價值,其意涵簡單清楚,民眾容易理解,因此即便反對李前總統的人,也不敢公開反對本土化。然而,本土化似乎在推動伊始,就注定受到曲解抹黑的命運,本土化在反對者的誤導操弄下,被當成狹隘的族群與省籍意識,「本土」一詞至此,竟淪為激化族群對立與矛盾的元凶,令人扼腕嘆息。而在此次罷免風波中,原先雙方攻防的焦點係在道德操守層面,換言之,罷免案本是一樁法律事件,卻因牽扯出「本土政權」、「本土路線」,使得本土反倒成為爭議的重點,更加深了支持罷免的民眾對本土一詞的誤解與成見。其實,本土路線乃是台灣生存發展之所繫,並非綠營的專利,必須超越藍綠,得到多數人民的認同,才是台灣之福。
何謂本土路線?它包含了幾個重要的概念︰民主、改革、清廉、進步、繁榮、生命共同體與主體性。首先,本土路線的發端,在於數百年外來政權的極權統治,喚醒了台灣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意識。也就是說,渡海來台尋找海外桃花源的台灣先民,原本要與萬年以來世居此一美麗島的原住民共組一個新而美麗的國度,不料卻先後遭到西班牙、荷蘭、明鄭、清朝、日本與蔣氏父子等外來政權的統治,直到蔣經國晚年,台灣才露出些許民主改革的曙光,而李前總統接任後,始大力推動本土化,使台灣真正揚棄外來政權統治的陰影。
因此,認同台灣的主體意識,乃是本土路線的第一要義。然而,本土路線要可長可久,絕對不僅在鞏固凝聚主體意識,更在於提出民主、改革、清廉、進步、繁榮的願景。換言之,本土路線的理念,不僅是追求主權的獨立,更在建構一個繁榮與公義的國度,讓人民生活在幸福、自由與民主體制之中。亦即,本土路線既標舉主權獨立的重要性,更在落實民主、改革、清廉與繁榮進步,使二千三百萬人民形成一個休戚與共的生命共同體。惟有生命共同體的形成,才能賦予台灣主體意識血與肉,使之超脫單純的抽象概念,與全民的生活權益有了實質的連結。
總之,本土路線必須擁有象徵與實質的雙重意涵,具有正當性的訴求,並提供人民更好的生活願景與承諾,方可獲得多數民眾的認同與支持。釐清本土路線的概念與意涵之後,「本土政權」一詞便不致遭到誤導與扭曲,不再與特定個人、政權畫上等號,只要認同台灣主體性,落實改革、清廉、進步與繁榮理念,便是本土政權,違背了本土路線與人民付託,就不是本土政權。同時,發揚本土路線的生命共同體內涵,化解內部的族群與省籍矛盾,台灣社會才能脫出藍綠惡鬥的困局,展現無窮的生命力。
本土路線就是要認同台灣主體性-並應落實改革清廉與進步的理念
泛藍發動的罷免總統案,在立法院表決中挫敗,此一擾亂國內政局安定的政爭,暫時寫下休止符。罷免案或許是一場拖棚的鬧劇,不可諱言的,在藍綠的罷免攻防之中,卻也引發許多值得深思的課題,尤其本土路線、本土政權的真正意涵,在政治人物的誤導下,顯然遭到了嚴重的扭曲,藍營刻意將本土政權貼上貪腐的標籤,抹黑本土路線的理念與價值,而綠營之中似乎也有少數政治人物意圖將本土政權、路線與特定個人畫上等號,作為反制藍營的護身符。因此釐清本土路線與本土政權的真正意涵,彰顯本土的價值,乃是國人的當務之急。
李登輝前總統任內最重要的功績,就是推動本土化與民主化。民主是普世價值,其意涵簡單清楚,民眾容易理解,因此即便反對李前總統的人,也不敢公開反對本土化。然而,本土化似乎在推動伊始,就注定受到曲解抹黑的命運,本土化在反對者的誤導操弄下,被當成狹隘的族群與省籍意識,「本土」一詞至此,竟淪為激化族群對立與矛盾的元凶,令人扼腕嘆息。而在此次罷免風波中,原先雙方攻防的焦點係在道德操守層面,換言之,罷免案本是一樁法律事件,卻因牽扯出「本土政權」、「本土路線」,使得本土反倒成為爭議的重點,更加深了支持罷免的民眾對本土一詞的誤解與成見。其實,本土路線乃是台灣生存發展之所繫,並非綠營的專利,必須超越藍綠,得到多數人民的認同,才是台灣之福。
何謂本土路線?它包含了幾個重要的概念︰民主、改革、清廉、進步、繁榮、生命共同體與主體性。首先,本土路線的發端,在於數百年外來政權的極權統治,喚醒了台灣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意識。也就是說,渡海來台尋找海外桃花源的台灣先民,原本要與萬年以來世居此一美麗島的原住民共組一個新而美麗的國度,不料卻先後遭到西班牙、荷蘭、明鄭、清朝、日本與蔣氏父子等外來政權的統治,直到蔣經國晚年,台灣才露出些許民主改革的曙光,而李前總統接任後,始大力推動本土化,使台灣真正揚棄外來政權統治的陰影。
因此,認同台灣的主體意識,乃是本土路線的第一要義。然而,本土路線要可長可久,絕對不僅在鞏固凝聚主體意識,更在於提出民主、改革、清廉、進步、繁榮的願景。換言之,本土路線的理念,不僅是追求主權的獨立,更在建構一個繁榮與公義的國度,讓人民生活在幸福、自由與民主體制之中。亦即,本土路線既標舉主權獨立的重要性,更在落實民主、改革、清廉與繁榮進步,使二千三百萬人民形成一個休戚與共的生命共同體。惟有生命共同體的形成,才能賦予台灣主體意識血與肉,使之超脫單純的抽象概念,與全民的生活權益有了實質的連結。
總之,本土路線必須擁有象徵與實質的雙重意涵,具有正當性的訴求,並提供人民更好的生活願景與承諾,方可獲得多數民眾的認同與支持。釐清本土路線的概念與意涵之後,「本土政權」一詞便不致遭到誤導與扭曲,不再與特定個人、政權畫上等號,只要認同台灣主體性,落實改革、清廉、進步與繁榮理念,便是本土政權,違背了本土路線與人民付託,就不是本土政權。同時,發揚本土路線的生命共同體內涵,化解內部的族群與省籍矛盾,台灣社會才能脫出藍綠惡鬥的困局,展現無窮的生命力。
上一篇:原來如此輸不起
胡元輝是台灣媒體界的清流
公視集團總經理胡元輝2006年出席在非洲莫三比克舉行的「二○○六年國際公共廣播電視年會」時指出:「如果公共廣電的預算主要來自政府,領導階層的正直很重要,領導階層必須有能力及風骨向政府說『不』,新聞更不應得到政府或企業的贊助,決策階層必須明確反對任何置入性行銷的可能。」
由以上可知公視高層不收紅包 ( 茶葉罐、水果盒 )、不拿回扣,
堅持節目做出品質、不走歪道、不做虛事,積極落實媒體作為社會公器之責任,是台灣公廣集團打拼的目標。
向公視胡元輝總經理致最敬禮
我們愛胡元輝,向您行最敬禮,
青天白日滿地紅,莊嚴神聖又美麗。
我們愛胡元輝,向您行最敬禮,
青天白日滿地紅,飛舞在蔚藍的晴空裡。
英雄的汗,烈士的血,染成了自由平等博愛的旗。
同胞之愛,手足之情,擁抱著祥和安定幸福的旗。
青白紅散發著光和熱,方圓角兼容著情和理,
引領著TBS,走向新的世紀。
我們愛胡元輝,向您行最敬禮,
青天白日滿地紅,飛舞在時代的風雲裡。
正直清廉有為有守的胡元輝是公視的驕傲,更是全台灣媒體人的典範!
待胡總百年後,TBS 應為其製作紀錄片,片名就叫做「尋找胡元輝」。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在媒體界服務的友人說「媒體界很黑」,
我對他說「彼眾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退紅包」檢舉專線
電話、傳真:(02)23216121
地 址:台灣台北市信義路二段八十八號五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