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相!就是由得你來作主!
第四次讀書會裡,我們分享了面對死亡的掙扎,以及觀察到周遭親朋好友在罹患癌症時的反應與直面死亡的驚嚇。
我當時曾經提到,或許自己哪天也得用這種方式與死亡照面時,或許我不會那麼堅持非得作十幾次的化療,或者各種西方醫學的實驗折騰,來換得那不確定的幾年存活。
有人提出不一樣的聲音,或許是覺得我把話給說滿了,認為當我死到臨頭時,我應該還是會為了性命與親人,堅持死馬當成活馬給醫下去。
我很高興有這樣的質疑,讓我有機會更深入觀看自己的念頭,只是礙於時間限制,沒能好好解釋我的想法,而大略地說了句:“面對死亡,我們其實有更多的選擇,這也就是我們想聽許多人的故事,知道如何死去其實是由得了自己的。”
五年前,右乳房一顆直徑2.5公分的不規則腫瘤,讓我震撼教育般地直面死亡,在幾次出入和信癌症中心作細針與粗針檢查,以及在候診室外等待報告的恐懼裡,我面對的不僅是自己的死亡,也是診間外幾百位姊姊妹妹在生死線上的掙扎。
我自己的指導教授也曾在三十歲出頭時,就在美國罹患乳癌,作了切除與化療之後,五十多歲時再度復發,而且因為切除不乾淨(margin free),所以連續兩天都進開刀房,並且接受荷爾蒙療法。就在同一時間,我自己於例行身體健康檢查發現了這顆腫瘤,很是心急地問教授該找哪位名醫,當時的我的確是抱著一種完全依賴的心態,把自己完全交付給醫生,就像我多年的慣性模式,坐享其成地等待著所謂的生命拯救者,以為這樣就可以無事脫身。
然而,偏偏這樣心態的人還不少,名醫的號根本掛不到,教授說唯一的機會是拜託過去的媒體朋友,因為名醫都有固定的公關名額。於是,那幾天我就垂懸在找哪些有力人士,然後能讓名醫給神手回春,說實在的,現在回想起來實在可悲,因為那種煎熬與憤恨,才是最具破壞性的毒素,可能本身沒病,可真要給逼出急症來。
當時,我只將自己認同為一具身體,所以,才會誤陷名醫迷思,以為名醫救治身體之後,我又可以回到自以為是的慣性。
還有更誇張的,燒香拜佛與算命,還有同事建議祭改與超渡法會,而我自己則是各種生機飲食與實驗性藥丸(紫杉醇萃取液)拼命塞進肚子裡,有時最高記錄一次要吞四十顆。凡此種種,凸顯的不過是我太固著生命的存在,就是肉體的保存期限,卻忽略了安定當時的心,以及尋找肝鬱氣滯的真正源頭。
嚴格地說來,我這種執持肉體保存期限的作法,這樣的「生」其實沒有任何的積極意義,充其量只落個「沒死」的被動狀態,了無新意地繼續慣性過日子,用同樣僵化的角度去看待人、事、物,以同一個招式的防衛機制來回應周遭的一切。
那麼,這樣多活一秒,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然而,就是因為直面死亡,我的許多心理伎倆與小把戲才有機會出乖露醜,讓我一次看個夠自己慣性模式的猥瑣。
明明是貪生怕死,又搞不清自己的存在價值,就還要驚嚇女兒,企圖以他們天真的淚水,來證明自己的重要性。
明明一輩子都在循規蹈矩地討好別人,卻還是發現人緣再好,其實也難逃一個人走向死亡。
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創傷還在化膿,卻還是鴕鳥般地只認為自己不過是身體病了,卻不願正視心靈的痛。
太多的明明,明擺著卻不正視、處理,根本是生不如死!
正因死亡,讓自己驚嚇地扒了一層皮,所以這五年才有機會慢慢向心裡走去,去思維到底自己的「死相」應該有多少的可能。
就把身體交給自己的養生與醫師,卻責無旁貸地承擔心靈的內在功課。於是,認真說來這五年的功課,竟然就是研究與嘗試自己的各種「死相」。
如果,我能有一張屬於自己的「死相」,那麼大概也會有張「活」出自己的臉孔吧!
接觸東西方的許多生死學著作,以及相關的小說文學創作,也終於體會人的存在不僅僅是肉眼可見的身體,更深邃與豐富的,竟是最內在的。
總能在別人直面死亡的臉孔裡,去臨摹出自己想要的「死相」,怎麼死,原來也是我們作得了主的。
韓裔日本小說家柳里美詳述了愛人東癌症去世前,他們狂亂地用盡一切辦法來挽救身體的痛苦,包括用最激烈與高劑量的化學療法,以及到美國尋求昂貴卻足夠折騰人至死的療法。然而死神還是趁其不備地出手,留給生者永遠都不平的痛:為什麼這麼努力了,還是會死呢?
我想,這「死相」真的很難看。如果,能多一點關注在心上,以及檢視一生存在的價值,或許對生死兩方都是密契的關鍵時分。
與其奔忙於尋找身體的解救者,我毋寧選擇讓自己更神智清明的時光,與所愛的人深化且細微地情感交流,讓彼此都在時空象限之外,尋找再見的開闊。
這是我目前的想法,未有成形的,卻是流動狀態地持續更新。
讀書會裡,當我聽著許雅婷與奶雞分享父親的種種,這又為我自己的「死相」打開了另一個可能的窗口。
我希望自己的「死相」裡,有許多懂得的開闊,懂得給出愛,讓愛得以接力延續;懂得接受愛,也懂得許多人的善意與祝福,這提醒了我富足的來世一遭。這些都是長輩身影所感動我的,接受我終將一死的事實,卻也努力地在親密關係上經營,積極地讓自己成為愛的本身,於是這存在的價值就能幫助我自己坦然面對死神的召喚了。
分享自己面對死亡的功課,也看著自己的「死相」越來越豐富,如此的人生不是充滿驚奇與值得期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