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19 17:53:55品瑜

激情之後的敘事理論



社會科學家之所以對文本類比產生興趣,是因為他們觀察到,發生在時間當中的一次行為雖然在我們注意到時已經不存在,但是我們賦予它的意義始終存在著。
—【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麥克.懷特、大衛.艾普斯頓著,心靈工坊出版。頁11。

  上星期在看完【台灣維新—守護者篇】之後,許多曾經自我否認與壓抑的生命經驗,突然隨著那影片裡倒敘的歷史事件,像撕開OK繃一般,一層又一層地讓那還留著膿、帶著血的傷口,有了被自己看見的機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bgAeC9QKQ4

  當我一遍又一遍地看著,那種痛幾乎要將自己打倒,但卻是一次次地有了份明晰的感覺。即便當我跟先生陳述被這支影片所勾召出的痛苦回憶時,我也是哽咽地幾次中斷。

  「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壓抑得那麼深,甚至以為自己已經完全跟那段經驗全然切割,但卻在觀看影片時,措手不及地爆發開來。」我說。

  先生沉默地聽著,或許試圖去了解這份深埋的傷痛。

  「他們怎麼可以這樣去對付一個孩子呢?!」

  陳述的當下,有許多受害者的情緒跑出來,而我似乎也不斷地在喃喃自語著:「他們怎麼可以這樣去對付一個孩子呢?!」

  的確,才一個半大不小的孩子,就得去面對衝撞體制的後果,以及來自握有權力者的脅迫。

  但是,我在口述的當下,雖然仍有痛苦與情緒,但是,慢慢地突然在心中湧現一份開放與溫暖。

  「我想,曾經的生命經驗都是有意義的,在所有的情緒之外,似乎還有更開闊的部份,等待著我去穿越,而後真正將這份經驗轉化為正面的力量。」我幽幽地說著。

  先生點點頭,表示贊成這種面對自己的過程。沉默裡,有一份堅實的撐持。

  於是,將這段傷痛的生命經驗書寫下來,也開始面對自己長久以來否認與壓抑的歷程。

  否認,是因為與體制衝撞的失諧感;壓抑,是在主流脈落裡的一種趨力,讓自己可以不致那麼孤立。

但是,在否認與壓抑之後的書寫敘事,不僅僅只是將過去發生的傷痛再現而已,更積極的意義就是透過「問題外在化」(externalizing the problem)的過程,將自己與痛苦的經驗分開,並且予以空間去整理、檢視個人與傷痛之間的交互作用動力與施力的方向。

  傷痛對於我個人的影響力較大?
  或者,我個人對於傷痛有更大的影響作用呢?
  而傷痛經驗又如何影響到我個人的人際關係運作呢?

  我知道,自己個人經驗的書寫,的確是挑起了許多人的敏感神經,也似乎不免引發緊張的人際關係,但是,當我開始一一分開檢視人、傷痛,以及人和傷痛之間的交互關係時,我與許多擁有不同生命經驗的人的關係,已經不是問題所在,因為真正的重點在於,傷痛、人與傷痛間的關係。

  也唯有透過「問題外在化」的細微檢視與省思過程,我們才能降低人我之間的相互指責與交相迫害。

「問題的外話能使人與問題和自己與問題的關係分離,但這樣的外化不能使他們免於使問題存在的責任。事實上,問題的外化不但能使人覺察,進而描述自己與問題的關係,也能夠使人對問題負起責任。在以前,他們不可能這樣擔起責任。」—【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麥克.懷特、大衛.艾普斯頓著,心靈工坊出版。頁72、73。
 
  是的,敘事之外更多的是一份承擔的責任,雖然往事已矣,但是當初賦予它的一份意義始終存在,也始終影響在我的感受、覺知,以及與週遭人事物互動的方式,而我現在更需要做的是認證、述敘這一份傷痛,再透過一連串的自我對話、反思與質疑,重新將過去的經驗定義,讓它能與未來的願景相接,真正能引導自己如何在此刻當下以多元的脈落,真正找到一份生命的出路。

  這一星期以來,我反覆閱讀著傅柯的相關著作,以及【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試圖在許多敘情的反應之外,能夠找到一份不一樣的生命出路。

  以我的位置,自己能努力的似乎就是把曾經的生命經驗,透過許多療癒的過程,把它轉化成一項正面的能量。成效,似乎難料,但是,努力與誠懇是有的。

  選戰倒數計時,但我自己似乎在敘事理論裡,找到了一份柔軟的所在,讓歷史的傷痛不再只是選舉的消費財,卻是一份面對與重建的過程。

  祝願這片土地上的所有我真愛的台灣同胞,不管你們支持的是哪一位候選人,我們都能找到一份意義的所在,以此為實,將過去種種的糾結轉化成我們共有的資源,得以彼此珍惜,更能相互扶持,畢竟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人,都不曾和我們經歷過這些。

上一篇:不說話不代表理智

下一篇:脈絡.交會

emma 2008-03-19 22:30:46

雖然我和京都子的政治立場不同,但我仍舊非常喜歡京都子的文章,京都子願意分享著很多人不願承認和接受的陰暗面,讓我從中總能反省和學習很多,如kevin網友不喜歡她的文章大可不要來看,但在別人的地盤批判別人,實在是不夠尊重版主。
沒有同樣成長過程的人總是不能了解別人的痛苦,同理心在這社會實在是太過缺乏,但即使不能同理他人也應該要懂得尊重他人才是。
希望京都子的心情能別因此受到影響!阿密陀佛!

版主回應
我想,情緒是有的,但是如果我們能想到他的憤怒,我願意升起慈悲將平安與他分享。

我也在情緒之中學習。

其實,我是有侷限的,受限於自己的知識,因為這知識決定了我詮釋意義的過程,也讓我對於不同意見者,升起某種程度的瞋心。

不過因為自己也毀犯過,就更能理解與體諒他人的情緒。

還是慢慢學習~
自他交換,願將自己內心的平安送給對方,並且承受、消解他所有的負面情緒。

我得承認,意見衝突的確是讓自己有些不舒適的,但也正因如此,才讓自己學習不失落那份愛與慈悲。

祝願 台灣所有的同胞都能輕安自在

也謝謝你的一聲阿彌陀佛!迴向十方!
2008-03-19 22:44:10
liliana 2008-03-19 22:17:00

這個問題外化的討論真的很好的.這邊也是經歷過一段慘不忍睹的白色恐怖期.軍政府期間軍人不分清紅造白的把走在路上的路人抓進&quot集中營&quot幹掉.進民房抓走嬰兒的父母幹掉後,把小嬰兒像小說&quotHarry Potter&quot的故事主角一樣,用個小籃子丟到另一個地點的民房,然後按一下電鈴讓那戶人家平白多了一個來路不明的小小孩.好像有一千多個失蹤小孩的申報案件還無法處理......
這段歷史到現在30多年了還沒得到平反,長大的小孩必須利用ADN終其一身找他們的雙親.
每每看到有關的新聞報導我都不知道要如何哭才能舒坦心裡的感受?
受害者家屬的激動表情常讓我久久不能忘.

謝謝妳用心的寫了出來,沒有妳的文書介紹,跟妳差不多年紀從小住在台北的我,還真的被嚇一跳?
因為從小在台北長大受教育一路過來,所讀的學校好像都沒有這樣&quot嚇人&quot的壓迫情況還是沒有壓到我?.這才讓我清楚到所謂&quot省籍情節&quot真的是被少數擁有變相權的人濫用了.

版主回應
描述會痛,但是一切的痛苦都是有意義的,那就是幫助我們透過外在化的過程,將一些情緒梳理之後,重新改寫生命經驗。

因為苦過,必不讓其他人再受苦。如同我先前也為文提到台灣執政者應該顧慮到所有族群的感知與感受,語言的優越感是其中之一,還有不要有事沒事就叫人游到大陸去。

這本書也有談到所謂的順民作用,的確可以在主流政治脈絡裡,減少被衝撞的可能。所以,這也是多元生命經驗的形塑力量之一。

慢慢來~總是在情緒與激情過後,我們能嘗試各種可能。
2008-03-19 22:26:45
kevin 2008-03-19 22:04:19

京都子不用假面的裝無辜.
文字裡的攻訐,批評,抵毁.你都很在行.
這樣真的很噁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