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4 10:37:04京都子

心理學家都會自殺?

  12/13晚間去師大,參加知見心理學創辦人恰克.史匹桑諾(Chuck Spezzano)博士的《幸福企業的十五堂課》新書演講會。

  恰克博士的觀點影響我很大,他是第一位大師,實際幫助我從心裡勇敢喊出:「我值得成功!」

  演講現場裡早已擠滿了聽眾,就連走道與所有空隙都塞滿了求知若渴的人,我偶而觀察聽眾的眼神,竟然看到成功的種子竄升,我知道,我的成功種子也是與所有人連根成長的。

  今早,我與母親分享這位大師的創見,以及運用他的之間心理學觀點與原則,讓我在心識排除障礙,並渴望與人分享成功的生命經驗。

  「心理學家自己都會自殺!他們有什麼厲害的?」我母親打了個哈欠,很不屑地說著。「嘴巴說說都比較厲害啦!你沒看社會新聞報導嗎?心理學家也會自殺呀!他們哪有多厲害?你現在就告訴我,他們為什麼解決不了自己的問題呢?」母親嚴厲地挑戰我。

  我警覺地不落入母親的挑釁裡,只是微笑著,然後在深呼吸的靜默裡,深入地去感受她的侷限與困頓。

  這就是我母親非常典型的反應,她從來不願仔細聆聽,以及去接受新的訊息,卻忙著用嘴巴去反駁別人的觀點與意見。

  有時,我會有一個卡通畫面呈現在腦袋裡,母親的形象只變成一張機械運作開闔的大嘴巴。母親不僅連別人說什麼都聽不進去,就連她自己說了什麼,她也是一無所知。

  母親所能做的,就是摧毀眼前的任何訊息,就像一隻暴怒的噴火恐龍,就連滋養自己食物,也要摧毀得灰飛煙滅。

  為什麼會這樣呢?

  記得我曾尋找現代婦女基金會專業社工的幫助,母親還會嗤之以鼻地說:「那些什麼專家,還不是自己有心理問題,離婚、自殺的一大堆!」

  注視著母親的抗拒模式,我似乎看到了她無法接受的慣性。

  她儘管努力付出,是充滿盤算、計較與怨恨的,而接受呢?因為長期貶低自我價值,讓她覺得不配去接受任何的美好事物,例如:人我尊重、愛、財富、健康、關係與事業成功。她更深的恐懼是害怕自己在不當得“利”之後,就會有更恐怖的厄運上身。

  只是,美好的事物終究是心裡最深的需要與渴望,就像在噴火恐龍前面晃來晃去的鮮美多汁肉塊,它卻又咬牙自抑地不願打開嘴巴去咬上一口。

  為了對抗這份無以名之的壓抑,以及否認自己內在最真實的渴求,母親只好以詆毀、攻擊的方式,鬥臭眼前美好事物的給予,這才能讓自己的認知失諧得到某種平衡,這樣才能合理化自己的抗拒行為。

  母親就是如此自我撕裂,既逃避現實中痛苦的經驗,更否認且摧毀美好生命的可能性。

  既渴望,又痛恨!
  既期待,又恐懼!
  既嚮往,又不齒!

  美好事物依舊本然存有,母親的種種違逆自心的起心動念,摧毀、撕裂的卻自己。

  我很心痛地望著母親,卻也同時看見自己拒絕美好事物的慣性,鬼影幢幢地在我的心裡,裝神弄鬼!

  我不也正是擁有與母親一樣的心識結構嗎?

  既逃避當下痛苦的生命經歷,卻也抗拒接受美好事物的賜予,我只是不斷地在生命道上叛逃、對抗著,把自己的生命當成烽火煙硝的戰場,最後堅壁清野的也是自己的難得人身。

  負向表列的人生,刪減的卻只是自己快樂的可能。我的能量耗費在對本然所現搖頭,並且在慾望與抗拒的矛盾之中,選擇用最強大的破壞力進行摧毀,那麼我能量付出的所得是什麼呢?

  攻擊自己!

  我對外在人、事、物的攻擊,不過是對自己不滿的投射,最後都一一轉向我自身,摧毀自己追求幸福的可能。

  只是為什麼我會害怕去獲得美好事物呢?

  恰克博士在他的書中就點出一項獨特的觀點,那就是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獲得成功之後,必然會失去更珍貴的事物。

  這是一項迷思!

  恰克博士曾言:「成功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擁有」,因此,一個人的成功並非量化上的增減,或者你輸我贏的掠奪,那是存在的本然樣貌,每個人都是天生的成功者,擁有幸福、快樂、健康、財富、世界、人際關係,以及一切的美好。

  本然實存的美好,就不會有物質世間的加減乘除,那是全有、唯一且絕對的禮物,也是伴隨每一份存有的必然。

  注視著母親的一切慣性衝力,以及無明反應,我也照見了自己心識裡,最深的抗拒、否認毒素,是如何染污自己的清明本性。再繼續思維恰克博士的知見心理學觀點,我就在理解之中,寬恕了自己曾經的錯誤,並提起勇氣去學習領受生命所賜予的美好。

  錯誤,是可以修正的!

  感恩一切的發生,啟發了自己的學習之旅,若能有所體悟,也願意將此智慧分享給我的母親,以及許多在生命之中抗拒美好事物的有情眾生,祈願我們都能敞開接受,成就自己最成功、富足的本然樣貌。

《幸福企業的十五堂課》(The Tao Index Putting Heart and Vision Back Into Business),恰克.史匹桑諾(Chuck Spezzano)博士著,王嘉蘭譯,心靈工坊出版。
正在唸心理學ㄉ- Cat 2008-04-29 21:08:37

嗯!您說的也沒錯!

今後我會多從事件的不同角度去切入思考。

感謝您的指教,如有冒犯之處還請原諒。

版主回應
交流囉!
我不是正科班出身的,但陷在也在大量閱讀學習喔!
沒有冒犯,只有給我更多的思考。謝啦!
我想,學習一份同理的柔軟,正是我的生命功課。
2008-04-29 22:40:54
看見自己 2008-04-29 00:51:55

看見您的母親、似在親臨我的母親
那深層的不安及到此刻的恐懼~~只有她能讓我如此!
您的內文形容的貼切
內在的聲音是需靠自己發掘
但是
往往越是沒自信、越表露於形
而傷害的力量就更無所頓形!
30若為一個分水嶺
那麼
以前到底是悲是喜?
想逃離的心卻到此還是糾結在心底
化分不開卻也不想離開?
人總是矛頓
若相由心生
那麼
這尊菩薩
應是每個人的心倒影
但又有誰
能看見自己?
還來不及看見
就已毀滅!

版主回應
慢慢來
先不預想結果
生命不過是向前行去的勇敢
2008-04-29 14:25:23
正在唸心理學ㄉ- Cat 2008-04-28 22:37:42

您母親這麼說好不公平喔!
心理學家也是人啊!

難道~她有看過人家外科醫生自己幫自己開刀的嗎?

再說~不是有句諺語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嗎?

心理學家遇到挫折時,也需要別人拉ㄧ把呀!

版主回應
那是他個人的一種防衛與攻擊
無關公平與否
恐懼的人是有強大的破壞力的
2008-04-29 14: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