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09 22:21:29京都子

幫爺爺澆水蓋被


  復活節回德國度假,適逢台灣清明節,在這慎終追遠的日子裡,對於兩國文化也有了不同的觀察。

  中國人的傳統是敬祖孝親,當然,我們總不忘給自己臉上貼金,好好地褒揚、誇耀自己是重孝道的民族。只是,這掃墓節是一年一次,而且那墳通常是在荒郊野外的蔓草之間,有時大概也懶得去了,尤其碰上家產分贓不均,所幸賭氣老死不相往來!

  最近,父親就是因為家產問題,乾脆跟祖先來個一刀兩斷,誰理你墳倒頹圮呀!

  其實回到德國,我們幾乎是天天跑公公的墓園,一向如此。即便第一次拜訪我先生家,隔天就被他領到墓園跟未來的公公認識,這種感覺是挺有趣的。

  公公是葬在農村的公墓裡,距離婆婆家不過三分鐘路程,越過個小丘陵就到,而且視野遼闊、花木扶疏,讓人以為走進園藝區裡。

  話說台灣的墳墓區,總是讓人有陰森、恐怖之感,於是,在多倫多唸書時,我那一大群很台灣俗的朋友,聽說發現了一個很漂亮的墓園,說什麼大家都得成群結隊去標竿學習。那時,我找了德國先生也一起去,他看到我們個個像城裡來的鄉巴佬,不僅像沒見過世面地大聲喧嘩,還不時誇張地嘖嘖稱奇,他連忙示意要我們安靜,然後問了一句:「墓園不都是一樣嗎?」這時,我們這群人連忙搖頭說:「當然不一樣,因為這座墓園簡直是公園!」喔!這下德國人懂了,我們是以逛公園的心情來看墓園的。

  這就顯示中西方對於墓園安置的相異之處。

  我站在公公安葬的公墓區,時常會有種衝動,想拿起相機來拍,為什麼呢?因為這裡的花至少有百種,尤其是春夏兩祭,簡直是片花海。一塊小於一坪的墓地,總會被家屬種滿各色鮮花,而且還得四季更換,彷彿這往生的人,還得依照四季更迭,替換不同花色的蓋被。

  每到黃昏時分,我們陪著婆婆走進公墓區,這裡簡直像開村民大會般,各家人都忙著低頭整理花木與澆水。這種經驗對我而言,實在是非常有趣,因為我媽老對去墓園很忌諱,更何況是黃昏「虛微」(台語:陰氣盛)的時候呢?沒想到,這裡倒成了全村最熱鬧的場所!

  婆婆常說,公公畢生勤儉,最愛自家種的花,所以她每次幫公公移栽的,都是自家花園裡的,就連Rebecca都知道幫爺爺挑粉紅色的貝利花。

  將近八十歲的婆婆,總是彎腰蹲在墓園,拿起耙子鬆土,或者拿剪刀修一些殘掉的花木枝葉,有時還得撿拾樹上掉下的種子,就怕發芽後長得快,會礙了鮮花的生長。

  我有時側身觀看著她,思考究竟愛是什麼呢?我沒有答案,但卻有一份感動。

  奶奶忙著,兩位小妞可沒閒著,Isabella早學會辨識那樹種子的發芽,到處翻弄地連根拔起丟掉,而Rebecca也會找出專吃花瓣的小蝸牛,把他們移居到外面的草皮上。而且,這兩人的大胃王可沒白吃,竟然走去水龍頭邊,兩手托著約五公斤重的澆花器,來回七、八趟地幫爺爺的墓地澆水。

  我看得很是感動,婆婆挺少在我們面前規範、叮嚀我們該做什麼事,沒想到就在她的身教裡,孩子們領受了對先人的一份感激。

  「奶奶!爺爺應該不會渴了,對不對?」Isabella天真地抬頭問奶奶。

  其實,去年暑假時,德國酷熱不已,小妞還經常擔心爺爺會部會口乾舌燥,老是提醒婆婆要帶她去公公墓園澆水。

  「爺爺,晚安!祝你有個甜美的夢,美夢成真,花兒會幫你蓋被被,你就不會着涼了。我們明天再來找你喔!」Rebecca甜蜜地說著。

  在墓園停留約四十分鐘之後,太陽已經西斜,所有的鄰居與村民也都要回家了,我們轉身慢步離去,我的感動卻始終沒有離開。

  有時,愛是不需要有名相的。

  不說愛,不是不愛,而是欲辯已忘言。

  語言裡找不到「孝」這個字,並非不孝,而是行動取代了贅述,忘我。

  一份跨文化的觀察,於我,又是一種無相的生命課題。

  
小杉 2007-05-15 23:26:25

將近八十歲的婆婆,總是彎腰蹲在墓園,拿起耙子鬆土,或者拿剪刀修一些殘掉的花木枝葉,有時還得撿拾樹上掉下的種子,就怕發芽後長得快,會愛了鮮花的生長。


礙了

阿夏 2007-05-09 23:16:04

台灣的墳墓喜歡神秘兮兮的,洋人的墓園有些跟公園一樣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