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27 11:02:02京都子

證悟是為了什麼?



  吉噶.康楚仁波切(Dzigar Kongtrül Rinpoche)來台講經說法四天,讓我在書中跟隨教法實修兩年之後,能夠再一次檢視、認證真正修行的本質。

  當仁波切微笑地進入講堂,眾弟子雙手合十作蓮花含苞待開狀,放在胸口前頜首鞠躬致意。

  簡短的行禮如儀,我流下眼淚來,心中升起:「願我的覺知與眾生相通,在此領受珍貴傳承法教,若以我的愚鈍有任何證悟,眾生也同享證悟之善果。」

  抬頭,仁波切微笑依然,慈悲地目視著在場所有人,雙手合十作蓮花含苞待開狀,放在胸口前將甚深的慈悲攝入弟子的心識裡。

  仁波切在祈請文之後,請我們當下升起菩提心。

  仁波切開宗明義地說:「修行證悟是為了對治自我重要感,與增長利他之心,而這兩者就是菩提心的所在。」

  若在修行之中,只專注在自己的良好感受,卻無顧眾生之苦,只會讓「我」、「我的」、「我想」、「我要」、「我感覺」…等等以自我為中心的我執,繼續控制自己,於此,就會產生忌妒、生氣、傲慢與痛苦,我們會感到飽受干擾與不快樂。

  菩提心生起,可以保護我們不落入我執的陷阱裡。三世諸佛因為無量菩提心,即便發願利他而投生住世,即便歷經各種劫難,也不會深陷苦惱、恐怖、執著與貪吝,因為他們的注意力是放在眾生的離苦得樂,於是,儘管身蒙生老病死苦,依然輕安自在。

  菩提心包含願與行。願,就是希望眾生都能離苦得樂;行,就是進入菩薩生活的實踐工夫,在六度:佈施、持戒、忍辱、清淨、禪定、智慧的實踐裡,完整將心願落實。

  因為菩提心,我們在面對他人過患,或者對己造成罣礙與傷害時,我們會暫時放下慣性的衝力,在啟動情緒作用之前,會試著從那個人的毀犯當中,反觀自照,看見自己有無類似的缺失,雖然在粗重的行動方面,我們少有犯過,但是在精微的心識層面上,或許還有可以淨化的部份。

  正因在自思己過的同時,我們可以感受那份人性共有的無明,於此方能在同舟共命之下,為了自己與眾生,一起尋找解脫痛苦與痛苦的原因。這正是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同樣的,我們在修行上不免也會有過去習性所引動的過犯,但在有毒素的自我責難,甚至是害怕承擔,或者是起了退心的當下,我們可以在與眾生生命連結的同時,了解到這是眾生所普遍的共業,輪迴中所有的造作,皆是無明與我執所生,這樣的困頓狀態並非我們個人所獨有,也是每一個有情的困境。

  這樣推己的思考,絕對不是為了諉過或逃避責任,而是將狹隘的自我憎恨與因為太痛苦而逃避省思的負面能量,反轉成懺悔之後的大慈悲心,將眾生共有的惡業一起承擔,進而發心精進,謀求眾生得樂與樂的原因。

  修行從菩提心開始,於是,這就不是個人保養的唯物行為,而是共同離苦得樂的共命修行。

  祈願眾生都能菩提心起,同證無上正等正覺。
山嵐飄緲 2007-05-08 11:55:44

謝謝京都子姐的推荐,
上網查了一下,
克里希那穆提的相關書目不少。
有特別推哪一本嗎?

其實朋友或我曾受到的「考驗」,與其他人對比而言是小得多了。
換作是當時,我會形容作「傷害」。

我也瞭解會感到疲倦,是因為過去的功課沒做完,
不過有些課題非一時半刻所能解決,只好暫且擱置不管。卻隱隱然像一顆不定時炸彈!只能先勇敢的往前探險!

在職場上,許多時候我們會被迫在倉促間拿捏主意,而所做的決定也會影響結果的好與敗。但主管不會去理會這些,只要求看到的成果。

此外,他人也會不時的互相比較,即使知道自己原本就是菜鳥不可能表現的像老鳥一般精練,但還是往往會被他人的比較而洩氣不已。

看來要做到太上老君的如如不動,
八風吹不倒,
還差得遠呢!

版主回應
先從
在已知中覺悟
這本書開始吧!

別給自己設定任何修行的目標
只要在覺察裡深化就行
這是我的體會
2007-05-08 13:19:17
山嵐飄緲 2007-05-07 21:48:14

好友最近似乎很難過,
先前是感情的斷裂,
加之以現在工作上的考驗,
感到若是曾經受過傷,
疲倦感則與日遽增,
讓人無法喘息。
許多的事只能在倉促間決定,
又讓人幾乎承受不起...


這樣的無力感我也曾經歷過,
只是目前暫回學生身份的我,
幸運的可以好好喘一口氣。

該怎麼做呢?

突然覺得自己還是像過去一樣的渺小無知...

版主回應
我們慢慢來
就讓我們死於過去種種
現在的無力與疲憊
只是因為過去的功課沒做完
該怎麼辦呢?
慢慢來!
先告訴自己
沒有什麼人可以逼迫自己
在愛裡是沒有時間與空間的象限
而愛正是自己可以給自己

建議去找克里希那穆提的書來讀
給自己一些安靜的時間

渺小無知的深深悲傷
正是我們看見陽光的同時

讓我慢慢去深入你與朋友的痛
進行生命的對談
2007-05-07 22: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