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16 13:28:51京都子

錢的邊際效用

記得大二選修「經濟學」這門課時,老師用了一碗飯為例子,為我們講解「邊際效用」這個抽象的名詞,她說當我們飢餓時,吃下第一碗飯的滿足感最大,當我們再吃下第二、三碗時,滿足感就開始遞減,所以對於飢餓與吃飽過的人而言,這一晚飯「邊際效用」就有所差距。我的母親只有接受小學教育,自然她也沒聽說過「邊際效用」這種文謅謅的學術名詞,但無獨有偶地她也用「邊際效用」這個概念,在我人生觀尚在形塑階段的幼年時期,教我以何種態度助人。

記得六七歲時我和母親到台南大天后宮燒香,母親拿了一張十元鈔票問我:「十元現在送給你,你想要做甚麼?」我看了看身後賣金紙的攤販上堆疊著散發綠豆清香的糕點,直覺地回答母親我想買綠豆糕點解饞,母親蹲下身來慈愛地摸摸我的頭,然後示意我看看週遭形容枯槁、衣不敝體的乞丐,她又問:「那如果十元送給他們呢?」,我依然天真地回答:「他們都快餓死了,當然是去買飯吃呀!」,這時母親把手上那張十元遞給我,請我自己當下決定應該怎麼運用,母親看我有些遲疑便寬愛地說:「孩子,當你手上有些餘錢想要做一些奢侈花費前,請你永遠都要記得多花一分鐘想想,這筆錢用在別人的身上,是否更能讓這筆錢花得更有效用與意義。」於是我懵懂、踟躕地將十元拿給一位乞丐婦人。

求學時經常幸運得到獎學金,甚至步入社會也時有考績獎金等意外之財,拿到錢的那一刻滿腦總是一些錦上添花的揮霍點子,上館子大飽口福或買個昂貴的首飾犒賞自己,但幼年時母親的那一番話,總是即刻地將我拉回,於是我習慣將餘錢或意外之財捐給慈善團體,或者週遭需要幫助的人,讓他們幫忙我將這筆錢的「邊際效用」發揮到最大。三十年後的今天,想起天后宮前的那一幕,雖然當時嘴巴嚐不到綠豆糕的香甜滋味,但心中領受的卻是一份常常久久的人性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