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22 00:42:34京都子

溫柔地解套~獻給全天下有「再見舊情人症候群」的男女

溫柔的解套
  
【前情提要】一個多年好友來信,說著即將到來的同學會中,自己要面對過往舊情人與他妻子的慌張,以及揣想那些知道其中愛恨情仇的同學們,究竟在當天又是如何要窺視她的反應。還是單身貴族的她,略帶戲謔,但也有可能幾份真實地坦率說出,自己想甩掉幾公斤肥肉,好讓自己美美的出場。而這篇就是給她的信,但也是給愛耍小心機的自己,或者更希望分享給全天下有「再見舊情人症候群」的人。

********************************
  這只是我下午讀李志清的《日本建築奇想與異人觀察》這本書時,忽然靈光一閃的想法,如果你個人覺得受用,那就試試看,若是覺得難以接受,那麼就請忘掉。這不過是我對你困境的掛念,與某位作者在一特定時空想法的偶而碰撞。
  
  該書一篇【死亡建築與大和美學】 提到北川原溫,因為北川年少身體虛弱,加上一次重病死裡逃生的邊緣經驗,讓他的作品透露著死亡的詭異,與宣告生命必然止滅的結局,也由於北川與大部分的超現實化派作家,都曾飽受肉體與精神折磨,因此不管是畫布上或建築實體的國度裡,都創作出一個驚奇的謎樣,也讓執迷現世瑰麗夢幻的人們,回饋以不解卻又好奇,因此,北川可以算是超現實主義的建築家。

是的,看似堅實常住的世界,都可以成、住、壞、空,那人類危脆的肉體軀殼也不可避免地生、住、異、滅,而且這都在每一連續的剎那間發生。人是無法對抗形體衰敗與死亡的,世間凡有生必皆死,這是自然的定律,只是我們對於死亡的未知,以致於恐懼,常驅使著我們竭盡心念造作,去對抗這生命的必然,於是我們竭盡所能地追求物欲,麻痺心志地讓自己不曾思考或忘掉死亡的種種可能,或者我們神經質地追求情愛,這是所有人幾乎都會用的手段,一生中的每個不同階段,我們無可避免地不斷攀緣無數的關係,童年對父母的孺慕依戀、青春期對親密關係的需索與同儕的附和、成年期對伴侶的情緒依賴,到老年合力對抗孤獨的情誼…,自以為愛執眷戀可以讓我們在與死神的拔河中,得到親人愛侶的一臂之力,但,看過太多死亡的場面,親人圍繞在側的呼天搶地,終究還是抵不過死神的指間一捻,亡者與親友都太用力投入者這場生死拔河,以致全都踉蹌不穩、失去重心,癱倒成一地。

無可否認的,我們對死亡的不了解,正是我們恐懼的由來,而這就是藏傳佛教以中陰聞教得渡的法門,來開悟眾生的機會。未知死,焉知生?從死亡的驚嚇中,或許更可以讓我們深切無欺地去檢視自己的生命品質,以及精確審視生命中值得追求的部份。蘇菲教派也曾有智者如是言:「你唯一擁有的,就是你沉船時,你不會失去的東西。」

如果說,你現在面臨生死交關的危機,例如:被醫生宣布得了癌症末期,剩餘時日已經不多,或者更嚴重地出了意外,奄奄一息地躺在急診室中,試問在這樣的當口,你還會想究竟是否要美美地出現在舊情人面前,好讓自己看起來似乎過得很好嗎?你還會計較究竟在分手後的這些年裡,倒底是誰反而比較吃得開,又混得比較好?在死亡的巨大陰影中,你真的還有心神與精力,去錙銖必計你和他,那兩個分屬不同生命且難以衡量的快樂品質嗎?

或許你認為我提出的,都是一些不存在的假設問題,而拒絕作答,這無所謂,因為那只是你的自問自答,別人是無權也沒有必要知道的,但,人的肉體都在連續的剎那間衰敗,而意外也總是趁其不備而來,這不是拒絕想就不會觸霉頭,或者不去思考就不會發生的事情,人人都將死,只是時間的先後罷了,所以認真去思索死亡前,自己最重視的追求,反而是最入世的生涯規劃,當然,憶念死亡,對於自己情感的攀緣與附著,更是最海闊天空的無罪開釋。

如果,我們繼續深入這死亡的深度,在靈魂要脫離肉體的強大撕扯中,你真的還有能力繼續背負怨恨他的痛苦嗎?或者,在你投生下世的念頭中,真的還會滲進關於這個人的所有記憶,讓他繼續操控你的心識嗎?這真的是你想要的嗎?你對於來世是否存著一點幸福快樂的渴望?

或許你會有點惱怒了,心想我這輩子或至少眼前,都已經夠不快樂了,我哪還有精力想下輩子要幹嘛呀?或者你從根本就不相信,人有輪迴轉世的可能,而覺得我現在根本是在強灌你「心“凌” “激”湯」,來凌虐你的驕傲與自尊,與激怒你蓄勢待發的脾氣。是這樣嗎?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試著逆向操作,既然當下是如此泥掉窒礙,那我們可不可能跳出這一世,然後去思考,如果記憶可以抹去重來,生命可以再度鮮活,那我究竟想要有怎樣的人生?答案不証自明了,就是離苦得樂嘛!那既然你渴求的是純淨的快樂,為何要白白浪費人身難得的這輩子,誰能保證我們下輩子是否還可以繼續留在人道,或許你上生阿修羅道與天道,也可能你是下生畜生道、餓鬼道或地獄道,那根本是沒有所謂澄明快樂的可能。當下這輩子即刻追求究竟的快樂,不就是當務之急嗎?

  恐懼何來?從何自由?
  
學習放鬆,允許自己輕柔地趨近那些令我們恐懼的事物。關鍵就在於安於情緒的煩擾而不產生緊縮的對抗,讓恐懼柔軟我們的心而不形成抗拒。
—佩瑪.秋卓《轉逆境為喜悅》

或許,你可以看著自己受到驚嚇的怯弱,與種種表徵的生理反應,既不合理化也不苛責自己,就是這樣止定看著,讓所有因恐懼所產生的虛榮、較勁、怯弱與慌張,就在自我寬恕下,完全撤開籓籬,等待你一一清查、盤點。

  你不必假裝堅強。想到多年前情傷的種種,你眼角是溼潤的,鼻子是酸楚的,雙手發冷而顫抖,甚至有想灌伏特加大醉一場的衝動。因為怯弱,就是這樣!

  你無須掩飾自己的虛榮心態。想要趁同學會倒數計時前,狠狠甩掉身上肥肉,把自己打扮得柔柔亮亮、閃閃動人,好讓他暗自後悔當年的不智。因為自欺,只能這樣!

  你不用暗自較勁。乾脆光明正大地加權自己的快樂指數,大聲嚷嚷單身貴族趴趴走的便利,也順便數羊似地唱名自己的愛慕者們。因為人性,不過如此!

  你不必只敢在夢裡顯露出自己的慌張。你就是讓自己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矛盾反應,老老實實地獨白。因為起心動念,不過這樣!

  你一一自阿賴耶識的囤積倉庫中,傾倒出因為恐懼所產生的無明心識,一如結束營業、跳樓大拍賣的全面出清,一件都不留。

  就在盤點出清你自己的恐懼心識,你才可以看見己身背負普世共通的人性,就是想要離苦得樂。

  其實,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心結與盤算,總是希望在舊情人面前,表現出最好的一切,我承認過去的我,沒事還是會打扮一下明明已經黃臉婆的自己,就怕在台北街頭,好死不死地遇上舊情人,讓他暗笑我的落魄,或許,日後現在已微禿的我,搞不好也會煞費周章地戴一頂自欺欺人的假髮,就是不能讓舊情人看到我未老先衰、色衰愛弛。但我們不能僅僅是停留在這個階段,就是讓自己陷入無端的恐懼裡,然後神經質地自己玩人嚇人的遊戲,我們有無可能把自己再推向前面一點點,就僅僅是從神經質的反射動作中,稍稍停下來觀看,就是把自己的目光移至自己兩眉間的虛空中,像看自己的獨角戲般,靜靜地欣賞自己所有的造作。於此,僅僅是隔著一段距離的覺察,就足以讓我們消耗一些之前可能太用力的恐懼耽溺,而這就是不錯的進步了。

你真的只在意舊情人如何看待你外在的相貌,甚至衣著華美嗎?或者還有在社會上混得不錯的職位與還算優渥的薪水?所謂凡看得見的都終將過去,而看不見的將永隨其身,那你情人看不見,那些關於你內心的富足,與成長的智慧呢?而你真的只在乎那個生命早已與你交錯的人,究竟是如何看待你的嗎?那你自己呢?有沒有一種不再要求自己的放鬆,與全然接受自己的快樂?


 為了理解「差異」,有時我們會折磨自己。但是,那種理解方法畢竟有其限度。理解「舒服」則不需伴隨痛苦,我們只要保持原本的自己便可以了。理解何謂「舒服」,意義相當於你同我之間可以「共同擁有欣喜」。接下來才是「差異」的存在。如果一開始便想理解共同之後才存在的「差異」,那麼我一定會撞上「無法理解」這道迷障。
—田口藍迪《連消費都不再有快感》

  這是我很喜愛的一位日本女作家所說的,今天掛念你的,讓我贅言了這麼多,其出發點也並不是想要去強勢解讀你的痛苦,或者以某種高度去給予你建議,因為我絕對尊重彼此的生存於世的姿態。我想做的也僅僅是像以前我們吆喝出遊一樣,充滿童稚又興奮地大聲說著:「走!我們作一件讓自己舒服的事」

  是的,就是讓自己舒服的事!不過是把自己溫柔地解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