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31 12:47:27發哥

〔孔孟聖佛修辦歷程宏觀視野之涵養〕

答覆沈講師幸蓉提問

不休息菩薩慈示訓(三)》〈忠義傳承〉的白話訓493頁,講到:「人才的責任、使命可以栽培,但是視野、觀念,卻是每個人高低格局之分的地方,這個不太容易。」,請經理慈悲開示,我們要如何提升?

 

有關不休息菩薩慈悲訓示:「人才的責任使命可以栽培,但是〔視野、觀念〕,卻是每個人高低、格局之分的地方。」

這點有關傳承所需的「視野、觀念」,即:白陽期承天景命之信愿行、高瞻遠矚之修辦規範、制度、三曹普渡的宏觀視野、聖佛菩薩之慈悲愿行,這實在是很不容易。不但要歷艱難大事以煉心,還得如淬煉鋼材、冶煉真金,成就「南金東箭」(見註釋),以如此修辦歷程,而淬煉成佛、菩薩、仙真、聖神!

 

如孟子生於憂患,而能有所慈示:「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宜詳閱、並體會、契悟其全文所蘊藏之「智仁勇三達德之精神」意涵。

 

茲引全文如下,孟子曰:「

於畎畝之母;傅說於版築之間;

膠鬲於魚鹽之母;管夷吾於士;

孫叔敖於海;百里奚於市。

天將大任於斯人也,必先:

其心志,其筋骨;

其體膚,乏其身;

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增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

困於心衡於慮,而後

徵於色發於聲,而後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再如至聖先師孔子一生之際遇。

孔子有如下之自述:

大成至聖文宣王慈訓(錄自《勸化鸞音》):

祖述堯舜心諄諄,講數十春;

生逢亂世為任,僕僕風塵累終身;

所行一切遭不幸,逆境行事損精神;

矜而孤獨吾環境如我遭遇有幾人

吾不餒志加發憤,欲化大同世永春;

周遊列國苦受盡,微服過險歸陰

陳蔡絕糧困七日追隨弟子病纏身

此時此境吾心静樂天知命手彈琴

求官非為食俸禄,有位謀事好教民

世人錯會吾心意,說我霸心欲為君;

屢遭奸讒言陷害窮如失家之雁禽

傳後世,一片信心寄後人

吾所理想大同世,大學母庸蘊奥存;

由天而人母庸載,大學之道乃由人;

由人而天返根本,明善復初。」

 

可詳閱月慧菩薩所慈示的《中國偉人集錦》。

又如道場之《聖哲典範》有關聖佛典範、精神、行儀之類,「聖佛之所以成聖佛之歷程、歷史。」當閱讀而見賢思齊,以時習之。

恩師濟公活佛等聖神仙佛之慈訓都是可以知行合一的圭臬、雷達導航。

恩師慈示之《末後修辦一○一則》,務必熟讀成誦,則必有體悟而篤行一貫真傳之要領!有參閱之網址如下:

http://www.oneline88.com/show.aspx?id=1846&cid=206

茲暫引45則如下,請志同道合、手足、同修,時時勤溫故:

 

1. 末後一著之時,對道務之開創、守成要相互運用;但也不能執守一點名相,或困守一地。有此仁願,上蒼自撥機遇,只要你肯辦自修,則自然能攝受無數有緣的信眾。

2.
修道、辦道一定要無為而為,將眾生當做是你累劫的恩人,一心許天,忘卻自己,縱有成就,亦都歸於上蒼與十方諸佛菩薩;惟如此方不致於跌入道名、道利、道權之爭奪和追求,眼前道場現況,實在令為師惋惜感慨

3.
將來的成就,不在道場的大小,也不在佛堂廟宇的多寡,更不在信眾人數的比較,而看修道人是否真修實煉、護守願戒、無貪無妄、不爭不辯、心性圓融的工夫,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4.
要讓眾生與自已在這一世都能成就,如一時無法濟渡,要為他能於他生他世,也能解脫、成就而祝福、祈禱!認清自己的修道因緣,則施恩受惠的大回饋中,建立天上人間的一股善流。

5.
白陽弟子要培養廣大寬闊的胸懷,慶幸他人的成功。讚美他人的傑出、禮敬他人的辛勞!培養讓世界與我們一同歡笑、也讓宇宙與我們歡笑、讓眾生與我們歡笑的精神。

6.
六祖云:「內心謙下是功,眾生平等是德。」時刻存著感恩和懺悔的心,去觀察周遭環境的順逆,對這一切,都用一份微笑的心懷去注視,則免除了許多煩惱。

7.
末後了,個人要自我了超,對所有的恩、怨、情、仇、冤、親,都要不攀緣;而在隨緣中了脫這一切的罣礙,方能真正超脫自在!凡夫修道一時無法如古德聖哲那樣,「無所住而生其心」,那麼且學會在「生其心而無所住」吧!

8.
道場未來智慧考驗,真是不敢料想,為師也無法替代徒兒安頓身心,惟希望你們能體會天心、佛心、師心,老實修道、固守愿戒;就像鹿童師兄所說的:「天下神器不可為啊!戒之!慎之!」

9.
如果白陽道場的每一位徒兒,都能為眾生祈福,都能為化劫息考而叩頭,善念的凝聚,一定能將人間的劫、考,消減到最低點!則上天也定然為你們延長辦道的歲月

10.
修道人於末法時期,要發大愿心。讓自己的心,提昇到與十方諸佛菩薩的心一同,否則只圖此生此世之了脫,何以契入真理法海?

11.
辦道的中間,固然是渡人、說法、開荒、設堂,但也不能忘了對社會苦難、淑世濟民的實際關懷行動,諸如憐貧、恤老、濟孤、環保維護及弱智協助的工作之支持和推廣;甚至於放生、動物保護的事,都應響應,這都是與十方眾生廣結緣份你們不要忽視,以為這是後天的事,若不彌補後天,如何能圓滿先天

12.
老師公平地面對每一位弟子,手心手背都是肉,絕不會厚此薄彼;只要你們肯辦、願辦都一定會撥轉;至於有的宏展,有的遲緩,那多少與因緣有關,也不必羨慕;盼望徒兒的心志不變,為師深深為你們祝福,守得雲開見月明,總會苦盡甜來的

13.
對世界上許多不幸的苦難,災害中而死亡的眾生,都要付出一份憐憫、哀慟、同情的迴向,早晚獻香、叩頭時不能只求道務宏展而已。否則道務宏展了,反而缺乏了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的仁慈善念,又豈是修士本色?惟有培養對無緣不幸者的關懷,才能感召有緣者來臨。

14.
在了願中了緣,能盡自己這份心意即可,不要多安排不必要的牽纏,以期當下解脫,似行雲自在,方不致跌入另一層因果的環境,他生他劫仍需償還,反而是一種不幸!當年為師就因一時遊戲,寫了幾句隨興聯句,種下今世道場上的分歧,使得道盤出現這場紊亂,勸徒兒要慎用心念,勿惹情緣。

15.
為師雖是個窮和尚,但只要你們上下心氣和諧、連成一片,為師怎麼不聞不問?縱然是此刻因緣不足,仍然是明助暗化,在每一處送一座大佛堂。但若自己道場的心念無法連貫,為師如何面對十方諸佛的垂眉?實在說起來,豈不是令師為難啊!

16.
修道人要淡俗情、談聖情、隨處安怡、隨處自在,修道人絕不可太享受、講排場、論氣派;為師窮慣了,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遊,落拓瀟洒,可接納不了,也調教不了這些富貴弟子

17.
修道人,聖凡一定要分清楚,公私一定辨明白,稍有執粘即易失落。自古那有藉著神聖廟堂來做生意的道場?你若貪執,老天將來會還你一樣葫蘆,那就不圓滿了

18.
對道場的一切是是非非,不要相互傳播,更不能推波助瀾;培養一份仁厚的憐憫和包容,我們若如此對人,天也如此待你

19.
要念念為眾生開啟後福,不能攬權霸勢,損傷到修道的清名,傷害到無辜的後學;為師雖是無德,但也留下了一片人間道場,讓我的徒兒去辦,不敢對你們有所要求,只希望能善自護持,勿負天恩的浩蕩

20.
對六道眾生的痛苦、災難,都應當從內心昇起無限的關懷與祈禱,希望他們能早日遇善因緣,而得超脫苦海的機會。

21.
為師的一片心懷,竟然無法對你們道場的站在前面操辦的人,叮嚀訴說心語;只因為你們的心與為師不能契合,而且又太執著人事的是非和外在名相,終日栖遑辦道事務,卻不能迴光返照於自性的本覺,大概是為師無德,所以無法感動你們吧

22.
三才不只是屬於一個道場所有,如果能有見道成的助化機會,為師願意到各處去增上我所有徒眾的信念,否則你們不善用,就太辜負上蒼賜給的一盤妙機

23. 其實上蒼給了你們道場太多的機會,可惜你們內心都缺乏那真誠感恩的接納,對先前的十數件因果冤久的機遇,有厭煩推絕的心,所以多少也斷送了更進一步與十方幽冥契助的機會,間接使得撥轉氣天大仙到你們道場顯化的因緣,也因而停頓或轉到其他道場,為師說出這番話,也不知你們道場的前賢能不能接受,自以為不執象的著象,也是障礙啊!

24. 對已離開道場或退道的弟子,為師都不忍遺棄和斷絕。你們站在同修的立場,豈可不聞不問?更當存養祈禱祝福的心,願希望上蒼慈憫,願他們早日迷途知返,心若愈真切,則實可感召他們的省覺和回頭

25. 不要執著流年的批算,不要頹喪環境的逆流。當你發大愿、立大志與佛菩薩心同共鳴時,則一念可超三千,直出生死之途,十方眾生也因你一念的真誠,而攝受在這種鳴響裡,那真是值得慶幸啊!

26. 不要太強調和注重佛堂或道親人數的多寡,而造成了爭奪擁有的心念,這都是不正確的,稍起偏差即起心計較,則易墜道。須知道:上蒼最後的評功論果是以德性、戒律、心念、愿行、火候而定昇降,並不在於外來的福德名相

27. 多少人眼前已捲進了道權、道勢、道名的陷阱而不自知,真叫人痛心惋惜;修道人最後在此著相不省、夫復何言?為師和你們師母當年什麼都沒有帶著回去,留下三曹的責任和人間道場讓你們去辦,你們又有什麼好執著你的、我的爭奪呢

28.
先我修道而歸者為古哲,先我而修道者為前賢,與我共存而修道者為同修,此皆千生有幸的良師益友,都有值得我們尊敬、禮叩之處,應當時時存著謙卑心去學道

29.
莫經過了數十年的修辦道,只有財富上、名聞上增加,而自性智慧卻依然無法增上,那永遠只是福德而已,這點末法眾生可千萬要識透。

30. 在整個修道過程中,用、捨、行、藏要能相互兼顧,以外王的事功,去開創四方,這是辦有形的道務;以內聖的德業,來提昇心性,這是辦無形的道務,方能有所成就。

31. 多用心念去迴向世界中,此時猶未得渡的苦難眾生,為他們祈禱能早遇善因緣,而得以修道成道;或祝福他們縱不能於今生今世得渡,也期望能在下一元會能得道、成道了苦

32.
不要以我們眼前已所擁有的幸福與安樂為滿足,應當感恩現時修道環境,即使在逆境考驗裡,也比地獄、餓鬼與畜生道的眾生好多了,豈可埋怨頹喪,也不可驕傲自滿。

33.
在修道辦道中,應不斷的提昇自己,策自已,方能充實德性慧光,而減少因果業力的牽制

34. 多讀聖賢的書典,可以溫故知新中,明白一以貫之的妙理,由此體會聖賢教化的苦心。

35.
秉著公心去修道、辦道,把一切功德與成就,推致到 老母及十方諸佛薩上,則不致跌進認人修道的障礙中。

36. 成全道親要注意因材施教,引導大家發揮天心天性,以認理修道為切要。

37.
考驗始終要來,尤其白陽末後的智慧大考,即將臨途,大家要有心理準備,所謂「安之泰然,以抗風雨」。徒兒們在這盤道局上,必定要歷經琢磨試煉,方可成為大才

38.
加強道親的心理建設,固守修道的根源,培養人性裡那一點光明,縱然今生今世不能成道,也可以維繫善念不昧,期望他生他世,因不退轉而得能超越。

39.
應培養無處不是理天、無處不是淨土的心襟,則菩提道風廣佈人間,為師還憂煩什麼呢?望徒兒把握生命存在的一刻,去開拓這種契機

40.
依著前輩的辦道精神,去延續慧命的伸展,認理認道不可分歧,不可認人,各盡心力以安定道局

41.
古聖經訓見賢思齊、恪遵綱紀、慕德以進,千萬莫把仙佛或個人,當偶像去崇拜

42.
依從德性、尊重誡命、道親間相互諫勉、相互提攜、共修共辦,發揮彌勒大家庭的宗風

43.
不可因貪嗔而起不平之憤,在無貪無妄、真誠實修的大法則下,遵從前輩的遺命、宏揚大道無私,以濟天下之精神;是非曲直上天自有公斷,不必爭論,以免造成道場的分歧

44.
百川匯海,終歸一源。只要真修真辦,人虧天終不負,在未來魚龍百變的道局中,還是堅守自己的使命與責任

45.
點傳師要正正當當、坦坦蕩蕩、體體面面的做人修道,方不致污染到自己的天命

————————————————————————

盱衡此末世,吾儕絕非燕雀小志、無志之凡夫,日日夜夜擾嚷呱噪不停止,擾人清靈自性罪無可逭之。

當如鵬翥九霄、鷹颺萬里,靜水流深,而與天地日月,與汪洋大海,能融成一體,沒有三心四相之異殊。

 

歷代聖佛仙佛白水聖帝老前人休息菩薩前人老、一貫道各組線老前人、諸位前人輩之修辦道歷程,一路走過來,莫不都是如此、如是,而佛性自在自如如。

 

這就是「視野、觀念,卻是每個人高低格局之分的地方,這個不太容易。」休息菩薩最最擔憂的就是此〈忠義傳承〉,「傳承永續」實在是不易啊!咱們志同道合,有志一同,齊心戮力吧!

 

:西南華山所產的金石及東南會稽所產的竹箭。

語本《爾雅.釋地》:「東南之美者,有會稽之竹箭焉;

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西南之美者,有華山之金石焉。」

後比喻優秀的人才。《幼學瓊林.卷三.器用類》:「車載斗量之人,不可勝數。南金東箭之品,實是堪奇。」

 

——————————————————————————————————

附錄訓文如下供閱參悟之:

活佛老師慈悲:(1979.03.18嘉義慈善堂)

◎台北第一屆講師班,講解『聖凡訓』後,大家將老師慈訓中的「同窗」「小小船兒要回家」唱一遍時,……)。

 

◎聽到你們的心聲,可以看到你們的心。先靜一靜你們心裡有何感想?(操持:慚愧,慚愧,老師慈悲千言萬語,苦口婆心指示太多了,只是我們大家智慧不夠,愚昧不能修辦得圓滿,辜負老師。)

 

◎老師希望你們在人事都能平平安安、幸幸福福,很快樂的生活而你們…。站起來。乾坤對面行個見面禮。一鞠躬,唱一曲「同窗」:『瑤台送走眾天仙,春去秋來無計年;縱是相逢亦不識,焉知故友在當前?』面對老母諸天神聖一鞠躬:

『老母你的原佛子通通回來了,我帶了這一班人能夠讓他們好好的修,好好的辦。叩請老母慈悲有罪盡歸於我吧!』

 

徒兒們擦乾眼淚,你們何罪之有?你們畢竟是帶著肉體,是血肉之軀,你們能有今天已經很難得了,看你們那麼樣的表白犧牲,活在這種動蕩的人事裡,能夠保持到現在,老師的心裡已經很難過了,老師何嘗不願意讓你們隨心所欲來去自如?

 

為什麼在道場中有諸多不便之處?無非就是要你們了罪、了愿、了業,所以不得不就讓你們多吃苦一點。

 

老師希望你們管教自己,不希望你們讓老師永遠管下去,師這麼多年來明指暗點,明中暗中都是為了你們,花了不少心血,我希望「道法自然」,你們也能夠朝著「自然」去走,「自己管教自己」,不希望仙佛管教你們。好嗎?

 

◎你們已經都是講師的程度。講師講的是些什麼?

你們能不能夠講給你們自己聽,希望你們能夠自渡渡人,己立立人。好嗎?()

 

◎人生世上不過如此,幾年的光景,潦草就過去,大家再唱一曲「小小羊兒要回家」:

黃昏的夕陽餘暉淡,雲海的煙波愁漫漫,晚風輕拂影泣寒,暮色吞沒古英漢,浮沉千古意蹣跚,人生本短暫,青山依舊藍;春花秋月付笑談,形影單,獨憑欄。莫若修道家鄉返。』

你們跪在老母的跟前把心裏面的心聲,都傳給老母聽!

 

◎老母!這一群暫時的在人世裏流浪,罪未了,業未清!

◎老母!以後我們還是認母歸根!為了啟發迷昧原佛子所以不得不暫時在人世,心寫祈求著◎老母!希望能夠加以庇佑!
(
開頭唱一遍……)(心裏作何感想?剛才誰起音?誰發音?)
(
再唱一遍……)
(
乾道發音一起唱):『黃昏的夕陽餘暉淡』

 

 

活佛師尊慈訓:

瑤台送走眾天仙,春去秋來無計年;

  縱是相逢亦不識,焉知故友在當前?』(調寄:同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XVguXc2k38

————————————————————————

〔瑤台秋思〕(1980.12.1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QZjlSvEGaI

 

水長天遠,夜寒、星稀、白露起!

故人心弦愁,天月落,冷清清,意戚戚!

望斷天涯際!問離人:遠航歸航可有期?

 

雖言天道不常晦,青天日,好算計!

師心何憂,依舊綿綿慮朝夕? 

花鳥有愁,臨秋正苦聞風飛!

江山無主!月空圓!日光微!

 

回首歷歷腸斷噫!

多少魂縈夢繫!幾番掩袖淚暗滴!

瓊雀不傳雲外音訊,添嘆息!

夜猿林鴃,更覺淚盡心悲!

雁字思惟,誰憑寄?

 

年年天關東望,處處游絲、浪絮!

怕恨鴻、怨鵠,似問春歸處?默相語!

莫把凌雲氣慨,一旦盡付幻海!

註:

瓊雀:天堂的雀鳥,傳達天堂音訊。

夜猿林鴃(音:覺,伯勞鳥。又鶗鴃:杜鵑的別名;啼聲哀戚。鴃舌:喻蠻夷難懂的話。《孟子‧滕文公上》:「今也,南蠻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

〔換到千滴淚〕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DxZZQhpkO0

 

活佛師尊慈語

 

瑤池百花盛開,為何歸人尚未回來?
付過千般愛,換到千滴淚,點點滴滴灑落塵埃!

佛前立愿永難改,莫非徒兒信口開?
讓師哭千遍,愛心付流水,依然喚徒不肯回來!

癡心濟公愛徒不改,但問徒兒:知音何在?
萬般感慨!仰望星晨!寄語東風送徒心懷!
就算徒兒不理睬!自甘墮落也無奈!
付過千般愛在徒身上,願徒平安無恙回來!

 

分享咱們常聆賞的聖歌仙曲數首如下:

〔思徒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BKjZl0ydnE

 

〔感恩道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blNRwH0TsU

 

〔覺修冠群〕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9Hi308eqOc

 

〔號召令〕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cBsWLFcR8Q

 

〔神仙籍〕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zn8Sxf_7LY&t=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