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18 06:39:45發哥

崇德學院新民班聖訓(一)《立志篇》

崇德學院新民班聖訓(一)《立志篇》
西元一九九七年五月三日歲次丁丑三月廿七日

台中信義佛堂韓湘子大仙慈訓:〔立志篇

修道之士必懷恢弘志氣;修道之士必懷堅忍志節
修道之士必懷忠貞志行;修道之士必懷高遠志趣
修道之士必懷廣大志量;修道之士必懷宏毅志力
修道之士必懷軒昂志願;修道之士必懷博雅志學
懷此八志堪稱志士也。

堂中俊秀須立志向上,志立則有鵠的;
猶如樹木先有其根本,經由灌溉培育,
方成合抱之木。
故人人須持志集意,志蓋方能成就於天下。

若志不立,則天下無可成之事!
如舟無舵,豈可航行至遠?
如馬無銜,怎可奔騰千里?
是故君子須稟具頂天立地之

民胞物與為量,以內聖外王為,方不愧為萬物之靈首

※參閱《新民班聖訓》:

積極承擔的入世法◎第一篇

本篇附註:
之條件:
子曰:「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里仁篇)
子曰:「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憲問篇)
曾子曰:「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泰伯)
子張曰:「,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子張)

◎老師慈語:

做事要立志,志不立,則事難成;
做人要立品,品不立,則人不尊。
弘揚理性,必先立志;健全人格,須先立品
立志要站穩腳跟,堅定心意;

立品要澄清心田,開拓胸襟。
得失心重,則不固;名利心切,則不高。
一心所向謂之」,眾口交譽謂之」。

立志乃智者之事;立品為仁者之功。

本乎心,關乎性;
不可測,不可移;

立志必先正心,立品須先養性。
不正,必不大;不養,品必不高;
正心須先誠意,養性應先寡慾;
誠意之本在格致寡慾之功賴省悟
是以立大志,必先讀書;立高品,須先悟道
讀書可以弘揚理性悟道可以健全人格

◎王陽明《教條示龍場諸生》
諸生相從於此,甚盛,恐無能為助也,以四事相規,
聊以答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學
三曰改過,四曰責善,其慎聽,毋忽!


1、立志
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者。

今學者曠廢隳惰,玩歲愒時,

而百無所成,皆由於之未立耳。

 

立志而聖,則聖矣!

立志而賢,則賢矣!

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

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厎乎!

◎張載《西銘》首句:「乾稱父,坤稱母;

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

故天地之塞,吾其;天地之帥,吾其

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張載又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內聖外王」一語,出於《莊子天下篇》:

「是故內聖外王之道,闇而不明,鬱而不發。」原為內蘊聖人之德,外具王者之風,內外兼修,德行具備之義。此句最能表徵儒家之學

內聖,是內而成就聖賢之德;

外王,是外而推行仁政王道。

如就大學八條目而言,

由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以至於修身,屬內聖

由修身推而至於齊家、治國、平天下,屬外王

◎論語憲問篇: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歷代聖佛之志向:
()仙佛云:

修行人,志要堅,做事切莫瞞了天;
瞞了凡眼不得見, 空中還有佛神仙。

()教化菩薩師姐:

人人可以為聖賢,人人可以為仙佛,在人有志無志耳;
有志不論在家出家都能修,妻為朋,子為伴,世事不能染,借住世法而修出世;

無志者,世事看不破,重其假,而輕其真,身雖出家心在紅塵,亦徒勞耳!

()師尊:君子立長志,小人常立志!
()子曰:三軍可以奪帥也,匹夫不可奪也!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師尊云:鳥隨鳳凰飛得遠,人隨聖賢品德高。

()子曰:「吾十有五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地藏古佛: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渡盡,方證菩提。
()南海古佛:眾生渡盡我愿方盡。

()活佛師尊之三大宏愿是:
一、在先天渡盡天下蒼生,達本還原。
二、在後天移風易俗,實現大同社會。

三、繼往開來,恢復中華道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