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9 14:35:02Joan

一個人很寂寞,兩個人還是孤單?

有一首歌〈寄居蟹〉是這樣唱的:「一個人的快樂也許是種透徹,兩個人的孤單早應該割捨。」有些人認為,結了婚之後不用一個人生活,身旁有了另一個人的陪伴,就不會再寂寞。但是,結婚的人真的就不孤單了嗎?單身的時候,本來就不會期待床的一邊會出現另一個人、不會覺得另一個枕頭上寫著某人的名字,因為沒有專屬的記號,代表著有許多可能的空間,它可以是自己夢想或正在等待的某個人。期待著與一個可以讓自己怦然心動的人,一起分享或是擁有共同的空間是很美好的,因此就算目前的位置是空的,仍然充滿了想像與盼望,這是一種帶著自由的孤單。

在婚姻裡的孤單卻是不一樣的感受,結婚之後,身旁的枕頭突然有了主人,寫上了固定的名字、有了專屬的記號,期待與盼望許久的目標有了明確的對象。原本應該是兩個人相互依偎彼此取暖的幸福小床,萬一遇上了對方佔著那個位置卻又不來分享的時候,望著另一邊空盪盪的床,此時的孤單不再只是單純的寂寞,而是混雜著失望、孤單和憤怒,同時也感到自己的能量正逐漸流失,因而添加了許多情緒的痛苦。


無法溝通的白馬王子
有一個女孩說:「在婚姻裡的寂寞,就像是躺在地窖裡,自己是一張被揉爛、揉縐、揉小的紙。」在黑暗的地窖中,只能望著頭上那一片小窗,羨慕外面的藍天,渴望著一點點微風,但是,無論把自己揉得再爛、再縐、再小,還是找不到任何一點空隙可以飛出去。

女孩的前夫是一個各方面條件都非常好的男人,在國外教書定居,有著流利的外語能力,個性平穩卻不擅社交。女孩和白馬王子交往三個月之後,彼此決定託付終生,而當雙方決定結婚之前,女方已經很清楚男人的個性和自己有著天壤之別。因為外向活潑的女孩喜歡分享、愛朋友,於是在結婚初期,他們就遇到了一些困難,由於男方不習慣也不擅溝通,生活的重心就是教書和做研究,但是女方渴望的另一半是能夠和自己聊聊心中的感受、分享情緒的人,男方卻不太需要這樣的生活,只希望回家的時候,有個人在就夠了。

當雙方的期望出現歧異,兩人漸行漸遠,就開始分房分床,溝通的機會也越來越少,最後的選擇就是結束並離開這段婚姻。女孩的故事可能會讓很多人感到疑惑:既然在婚前就知道彼此的個性不合,為什麼還是選擇結婚呢?女孩的回答是:「我相信有著這樣條件的男人,應該有很多女人聽了都會想嫁吧?」但是,許多女人都想嫁的男人,就一定適合她嗎?


觀念偏差怎能不走向錯誤婚姻
這樣的執著與女孩的家庭背景有關。她的父親是個非常幽默、風趣的男人,但是女孩從小就感覺到,母親在這段婚姻中是非常辛苦的,因為母親太傳統、內向,似乎跟不上父親的興趣與腳步。她以為只要避開像父親那樣的男人,找一個個性平穩的丈夫,就不會複製母親在婚姻裡嘗過的苦,但卻萬萬沒想到,自己選擇的男人卻讓她體會到另一種痛苦。

這是一個在婚姻遇到困難的典型案例,即使女孩覺得在這段婚姻中辛苦萬分,忍受了許多的寂寞,但只要提到了前夫具備許多客觀條件的時候,她還是覺得女人都會想要嫁給這樣的男人。由此可知,這個自我的設定是非常強的,這種根深柢固的觀念,是吸引女孩走入錯誤婚姻的主因。

當女孩提到,自己之所以有這種感覺,主要是和小時候對父母的感受有關聯。女孩年紀還小的時候,看到了父親在外面有另一個世界,有他覺得好玩有趣的東西,對於和母親一樣被留在家裡的女孩,一方面會很同情母親的孤單,但是另一方面卻仍存有小孩的好奇心:爸爸到底去哪裡玩了?是不是玩一些我們都不會的東西?

這些想法被植入在她的潛意識裡,當女孩遇到了像前夫那樣一個充滿異國文化,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背景的男人時,這一段充滿很多異地元素的感情,一個她很少接觸也很陌生的世界,正好呼應到女孩心中對於那個進不去的、父親好玩的世界的渴望。這也是女孩會在短時間內就決定要嫁給男人的原因,那是一種帶著一輩子的渴望。

以為是彌補卻更失落
聽過「藍鬍子」的童話故事嗎?有一個很勇敢好奇的女孩,還有一個沒有人敢嫁給他、擁有神秘古堡的主人,當女孩勇敢的嫁過去的時候,原本以為可以去探索那座城堡,後來才慢慢發現,自己被限制在某個房間以外,那些她感到好奇以及想探索的期待都被禁止了。有一天她偷偷去開那個房間,想探索男人的秘密,結果差點就像其他前妻一樣被男人殺掉。

童話故事中的好奇女孩就像前面提到離了婚的女人一樣,原本以為有一個和自己完全不同個性、不同背景的人,可以讓自己發現更多而感到好奇,但卻忽略了對方並沒有要分享的動機和意願。此情此景反而激起了女孩兒時的憤怒,因而提醒了她:「爸爸有一個世界,是不讓我進去的。」這是一個很典型的婚姻模式:嫁給一個看似可以彌補自己生命中失落一角的那個人,但是進入婚姻之後,反而證實了對方是在重複,甚至是強化了自己原先的失落感。

該選擇一個人的寂寞,還是兩個人的孤單呢?在婚姻關係當中,永遠是個難分難解的愛情習題。

本文出自《直說無妨:非常關係2》平安文化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