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1 07:55:07路痕

如淚黯然的濕詩─我讀葉莎的【陪雨看雨】

【陪雨看雨】/葉莎

陪雨看雨

如陪自己觀看自己

 

我曾走入熱帶雨林

如一片閃亮的葉子

也曾置身於一座墓園

恍如一個黯淡的名字

 

雨陪我看我

如雨觀看自己的來去

 

橋下的魚以大石為家

瘦草可和漣漪說話

 

雨如此真實如此虛假

像人間的淚

痛苦流下

又急速蒸發

=================================

近日立冬,寒流來襲。昨天在臉書中偶然閱讀了一首葉莎的圖象配詩:【陪雨看雨】,心裡為之升起一陣悽風慘雨,不得不一抒胸臆:

我和葉莎從未晤面,只是讀過她贈的一本小詩集,為詩集寫了一篇詩談文字:〈持著語言的仙女棒─耽美的吟唱〉。當時我讀詩集的心得是:這女子善於為照片說話,在影象中找詩意,令人每每為之驚喜...。

後來,偶然機會又邂逅了她的詩,因為產生了共鳴,所以又寫了一首詩賞析:〈沒有答案才是最好的答案深深的水,淺答〉,我發現她特別對於淺顯易懂的口語文字掌握能力「已臻化境」,至少是令我無法不佩服。

但很巧合的,今日我再重讀也是和水有關的【陪雨看雨】,讓我忍不住又想要把讀後心中的一種很深的想念和哀傷說一說和讀友們分享。

葉莎是個客家人,也寫客語詩,但這和她的詩無關...我覺得葉莎之所以能屢屢得奬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是她神奇的操作口語的能力。她從不追逐繁複晦澀的詩語言或意象,寫得最好的反而是面對一幅幅精美照片時忽發的聯想和內心的心境聯結。她的詩語言平易近人又所云有物,景在眼前卻意在言外,有更深入的意境和值得發掘的東西,非常值得寫詩人去學習。 

我曾形容葉莎是持著詩的「仙女棒」,這形容一點都不為過。經過她以詩解讀過的圖片或照片都有了新的生命和體現,更真確地說,照片只是變成了詩的一扇「時空任意門」,葉莎就像個詩的靈媒,能打開這圖象帶你進到更撼人的詩的內心世界。

葉莎幾年前面對了喪夫之痛,漸漸走出那錐心刺苦的記憶之後。就常會把深深的哀傷轉化成詩,然而那詩句又是輕得像羽毛,或深秋的落葉,化作一種悽美...那麼就來說說【陪雨看雨】,我不想逐句去解讀這首非常白話的詩,因為相信任何人都能很容易地讀出這首詩的巧妙語言設計,和別出心裁的自我嘲虐和唏噓,我只是想提醒各位,最可貴的是這樣吸引人的淺白語法卻絲毫不會喧賓奪主遮掩了詩情要傾吐的寂寞和哀傷。詩中除了雨只有自己,能陪伴的除了雨還是自己。所有的情緒只能和雨共享,到底是人在觀看雨還是觀看自己?相信讀者都會有共鳴。

葉莎並不說自己哀傷,但文字都因她而哀傷:墓園、黯淡的名字、瘦草只能和漣漪說話、真實的虛假、最後千絲萬屢的雨都變成人間的淚水,痛苦地流下...即使這痛苦也不能停留?只能(為了面對冷酷的現實生活)「急速地蒸發」!

我也曾在一首拙作〈自己的詩,中如此自白:

我是有機的金屬,無機的靈魂/我是洪鐘我是寺/我是文字我是愛/有曲有直//我常常在/我自己之外遇到了我自己/有時跟他擁抱談心,有時/殺了他/走一條別人的路

因此,讀了葉莎這首「陪自己看自己」,才會格外有感,是為心得。

相關連結:路痕詩〈自己

上一篇:兩首圖象詩

下一篇:詩與假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