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1 21:47:12路痕

談寫詩的正確態度

圖片取自:
http://asptest.myphysics.dyndns.org/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06/10/aurora.jpg



乍看這個題目似乎很嚴肅?不過對於舞文弄墨,尤其是浸淫詩詞良久的愛好者,談談寫詩的態度是有必要的。
詩的內容功力跟個人的學養脫不了關係,詩思和靈感強求不得,和個人的環境、敏感度和個性習習相關;但其實技巧卻並不困難,搞懂了「意、象、虛、實」四個字及其運用,也就能掌握八成駕馭詩文字的功力了!(但還是有一半自稱「詩人」的人卻畢生連這都搞不懂…)

也許有人會說:寫詩就寫詩嘛!發抒心情或喜歡就好,何必這麼正經八百?
沒錯!發抒心情和對詩的熱愛,這也是一種自然正確的寫詩態度,沒什麼不好的。就像大部分詩人之所以愛上詩,大都是由情詩開始,以詩傳情而形成詩書寫的習慣一般。經過了少年詩的浪漫情懷還能持續愛詩到青年以至於中年或一生的,大約才是詩的小眾吧?寫詩並不是為了功名八股,也不是為了炫耀假高尚,更不是假飾浪漫多情的工具。一個沒有浪漫氣質的文人,即使刻意寫詩,也只會是硬綁綁的方塊字。真正對詩的熱情和天賦,卻是極難能可貴的。

我曾於一篇討論「什麼是好詩?」的詩論中說,一首好詩必定俱備「真、善、美」其中至少一項特質。然而個人以為,這三種特質所提的是「詩的發心」,並非對文字措詞或技巧而言。其中尤以「真」最為重要!不真或虛偽的「詩心」,不但乏善可陳,而且令人厭惡至極。

寫了快三十年的詩,每每有人會稱我為詩人,但我總會糾正他們:「我只是寫詩的人」、「或詩的寫手」、「詩的工具」,不配稱為詩人,因為「每首詩自有她的生命,詩人只存在寫詩的當下,詩成之後,就又恢復成了凡夫俗子而已。」(當然詩不只是文字一種形式)既然只是借給繆斯女神(詩靈感)的工具,當然不能僭越取而代之嘍~這應該是一個詩寫手應有的宗教式的謙遜,詩寫得再好,屬於自己努力的部分也不過是「知識和技巧」,至於其它的部分,如靈感、氣氛、際遇、本事、性情、運氣,都要感謝天時、地利、人和來促成。

每一首詩都有它獨立的詩格和評價,並不是名人或老手寫的就是好詩,也未必默默無聞的寫手或新手就寫不出佳作。詩的好壞和寫詩人是兩回事,靠名氣吹捧而知名的詩流傳不了多久。

古人所謂「兩句三年得」就是說詩的佳句靈感來得不易,即使連詩聖杜甫也要推敲個「捋斷幾根鬚」才能稍稍滿意,何況是凡夫俗子的我輩呢?一生能成就一首好詩,流傳在大眾,也就值得了,並不是被刻在了石頭上或編進了特定的選集中就是好詩,名著不一定是佳作!名人的屁不見得不臭。

所以寫詩的人在落筆之前,務必要確保自己「詩心的真(誠)」,在寫作的當下要懂得掌握「詩的技巧」,在詩成之後務必保持對「詩的謙遜」。
切不可出了幾本銷不出去的集子或靠社團同人、主編朋友幫忙編入史料;甚至捐款給對岸落後的大學院校;花錢和政界書記交遊、請文學院的教授寫評吹噓或著作抬轎;設立以自己為名的獎學金,來搏得已進入「詩史」的美名….

狂妄自大,以為自己是詩神或詩聖詩仙之流,或以為自己真是大師的人,遲早會失卻詩的本真,絶不能維持自己對詩的長久熱忱和對得起繆斯的厚愛。(如果是別人的謬讚則更要警戒,勿生輕慢之心。)
詩不是服務他人的工具,是靈魂的窗口!唯有為創作而創作,為真性情而書寫,直指本心,如此才能對得起愛詩的初衷。
(悄悄話) 2017-08-26 23:34:42
Joyce 2012-08-11 03:46:12

受教了


以真以誠
唯善唯美

詩有其詩心及詩魂
可遇不可求阿

版主回應
善哉 2012-08-11 07:40:02
2008-09-21 19:54:33

恩...兩句三年得
頗有同感呢

說到詩....我還差的遠
有機會歡迎指教^^

版主回應
太客氣了... 2008-10-04 1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