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31 01:49:29黑眼圈的無尾熊

聽很多廣播

說起來很妙,我喜歡聽歌的原因,是因為長期聽廣播,而長期聽廣播的原因,是因為當時住家沒有電視,離開店裡之後,聽廣播就是唯一的娛樂。

當然,更早之前,我會聽到爸爸在夜裡工作時,一邊聽著AM節目的鄭日清、洪一峰……以及絕對忘不掉的「延平八路二段三百九十九號……XX中醫診所」、「聽到狗聲想到狗標、狗標六神丹」……就是我兒時入睡前的回憶。

當我開始在工作檯邊玩耍的時候,阿姨、姊姊們聽的是「三至六立體世界」,還有「痛苦歌王」孫情(備註一下,他好像才是第一代的韓國來台歌手)的太太(我忘了名字,應該是什麼華吧)主持的午間節目,一邊播歌、講話還一邊賣蒜頭精……;還有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節目,是傍晚的廣播劇,每次都會有一個幽幽的聲音說「紫~~~」,這個故事講了蠻久,但我已經忘了內容,只知道是戀愛故事,倒是一直到我長大,才知道另一個故事裡,每天被媽媽逼著吃敲敲蛋的「沙坪壩之花」李夢竹,原來是瓊瑤的『幾度夕陽紅』。

算起來,我曾經忠實收聽的節目還真的不少,作家愛亞的節目、陶曉清的節目、蘇來的節目、羅小雲的「知音時間」、復興廣播電台的節目(介紹很多粵語歌,當時寫『吻別』歌詞的何啟弘是固定來賓),劉傑(他是「工藤新一」的配音員喔!)……還有蔡琴的「日正當中」。

我還記得蔡琴有一次找了王偉忠和吳念真做搞笑廣播劇,也是「幾度夕陽紅」,喜歡在「緊緊握住夢竹的手」時,配上骨頭碎裂的音效、流眼淚的時候配倒水的聲音……這類的,真的是每個星期天(應該沒記錯吧)中午不可錯過的。

上學的時間變長之後,聽的是夜間和周末的節目,晚上當然有李季準的「感性時間」、李文媛的「午夜琴聲」,後來有一度聽的是飛碟電台光禹的「夜光家族」,然後,出現了台北之音,就讓我拋開感性,開始聽「非常DJ黎明柔」和蔡康永的「台北黑眼圈」。

念書的時候聽李季準,優點是話少歌多,可以一邊讀書,我記得他之前的時段(~~還是光禹之前?)是倪蓓蓓小姐的節目,她應該算是第一代的娃娃音主持人吧……還有一次,倪蓓蓓休假,是她的哥哥倪敏然先生來代班,因為講話太好笑,根本就沒辦法好好看書。

聽過的節目算起來還真不少,每個節目都有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好笑的是,大家通常只記得李季準和光禹的片頭……當時聽很久的李文媛,我最記得的是串場時朗讀的『人間』雜誌內容,還有採訪到知名的台語詞人武雄,而後來的蔡康永,則是忽然半夜開始Call in比賽講鬼故事……害我到現在還記得其中幾個超恐怖的。
另一個比較特別的,應該是周末晚上由藍心湄主持的節目吧,當時的搭檔是九孔,節目的主要內容我不太記得了,不過當時竟然在廣播上舉辦「以物易物」之類的活動,是在網路發達之前,非常奇妙的內容;例如我聽到的一段,是有人打電話進去說他想找一台紅白機(當時應該已經進入玩「跳舞機」的時代了),因為他們家在整理的時候找到很多卡帶,機器卻不能用了,他願意提供某樣東西當作謝禮,希望可以找到紅白機……結果,竟然真的有人打電話進去,說願意把家裡的紅白機送給那個人,之後,提供紅白機的這位,也可以得到一個徵求物品的機會……這應該是比網路以物易物更早開始的以物易物遊戲吧。


以前每個星期天早上都會配合拖地時間收聽的,則是蔣勳主持的美的世界,聽他細心講解各種美術作品,每次有什麼展覽,都會仔細的介紹展出的品項,也因此,我才會特別跑去看谿山行旅圖、寒食帖、以及清朝皇帝奏摺展……(說個題外話,除了20年現身一次的特殊展品之外,我覺得奏摺展真的很有趣,尤其看到福建的官員寫從台灣送了水果過去,皇帝還在旁邊寫「收到了」,還有看到官員費盡心思寫了一大堆,皇帝也一點一點用心看了(很像以前的老師批改毛筆寫的作文),結果在最後寫 ── 知道了………那種「你話真多」的感覺,也蠻有趣的。)

說起來,我也不記得每次轉換收聽節目的原因,除了時間的關係,可能也是考慮家裡的收音效果吧,如果忽然出現很多雜音、聽得不清楚,我就會拿著天線轉來轉去,抓一個清楚的頻道(住在舊家時,天線老是用膠帶貼在牆壁上移來移去),然後開始固定聽那幾台。

一直到現在,我還是在夜裡、早上、路上聽廣播,說來也怪,我可以忍受一個聲音在遠處講不停,卻無法跟人一直講電話,也完全不能忍受一直有人在旁邊講不停……只能說,這是我的人格缺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