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5 00:51:40Loutywu

[筆記]視覺傳播的感官與感知理論

沒有哪一個語言文字是不含有圖像意涵的。-亞里斯多德

感官理論(Visual Sensation):完形理論與建構主義,認為影像由光線物件所組成。
感知理論(Visual Perception):符號語言學與認知理論則關心看到影像後而產生的意涵。

知覺只是一種原始的資訊;視覺感知則是獲得感官刺激之後產生有意義的思維。

完形理論:原為德文gestalt,意為形式或形狀。為德國心理學家Max Wertheimer的推論,他指出眼睛只是捕捉所有的視覺刺激,而大腦處理這些知覺資料,產生完整的影像。因此「整體有別於部分的總和」。感知是知覺綜合的結果,不是個別的知覺元素。

完形理論的四大基本原則: 相似原則、接近原則、連續原則、共同性原則

相似原則(Similarity):強調基礎形狀的重要性。
接近原則(Proximity):大腦會將相近的知覺元件組織起來。
連續原則(Continuation):大腦傾向和緩順暢的線性移動。
共同性原則(Common Fate):大腦會將獨立但具有指向性的東西群組。

完形理論的應用:1915年丹麥的Edgar Rubin繪製了一幅視覺錯覺圖「Peter & Paul Goblet」,人的眼睛無法同時注意到兩張臉與花瓶,僅能在同一時間注意到其中一樣,需作感知判斷才能分辨。另一則是軍服的保護色,運用接近原則。

完形理論與視覺傳播:教導視覺傳播者結合各設計元素,整合成一個有意義的整體。

建構主義:和完形理論的被動刺激不同的是,建構主義採主動感知的立場。設計了眼球追蹤設備,研究者發現閱讀的內容、大小和圖片的位置,都比色彩來得重要。(這是廢話…因為觀看者在意的是內容)。另一個則是美國總統大選蝴蝶票的設計,造成選名容易誤解而投錯候選人。

符號學:稱為Semiotics或Semiology。Peirce提出了三種不同的符號類別,即為圖案式、索引式、記號式三種。

圖案式符號:男女廁的符號、資源回收筒等。LOGO。

索引式符號:對於要表達的事物有一種邏輯性或常識性的推理。例如煙代表失火、熱氣騰騰的泡麵、龜裂的地面。

記號式符號:為最抽象且必須加以學習的,如文字,也具有高度的社會文化意涵。

而影像是一種整合式的符號。

Asa Berger的四種編碼形式:換喻式、類推式、替換式、精簡式

換喻式編碼(Metonymic):符號的集合體傳達出另一種整體的氛圍。
類推式編碼(Analogical):符號的群組。
替換式編碼(Displaced):轉換符號意涵。槍代表男性,花代表女人。
精簡式編碼(Condensed):通常被使用於藝術形式之中,有高度社會文化背景。

燃燒國旗所代表的符號絕對不是和燃燒一塊普通布料對等的。

認知理論

Carolyn Bloomer對於視覺感知的影響提出了九個不同等級的心智活動。

記憶(Memory):人會將看過的東西記憶。
投射(Projection):由甲聯想到乙,投射(顯現)個人的心智狀況。
期望(Expectation):某種程度的先入為主。
選擇(Selectivity):忽略不想看的或是不熟悉的,專注於一張多人合照當中熟悉的面孔。
習慣性(Habituation):對特殊的經驗彙印象深刻。
顯著性(Salience):專業,藝術畫與顏色造型,飢餓時特別容易聞到食物的味道。
失調性(Dissonance):無法同時注意視覺和聽覺兩個不相關的東西。
文化(Culture):一個環境的各方面,包含具體與抽象。
話語(Words):傳播溝通中最強烈的方式,因為這是經過知覺思考之後最常使用的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