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31 01:42:06芝蘭
親密有風險
你可曾聽過你的朋友們這麼說的:「朋友真的很重要,因為有很多話無法對自己的另一半說。」
當我們內在需要「愛」的渴望大到必須透過一個lover來體現時,我們經歷了關係中想要嚐試更加親密,想要很深入地碰觸、互相分享、依偎,但無法避免地經歷到這個過程所帶來的創傷、肝腸寸斷、割骨刺膚、長夜沈淪於傷痛大海裡、以及最後得到療癒與生命。
我的太陽、土星都在7宮的夫妻宮。我從年輕時(14歲)就以為「親密」是兩個人要深深的消融為一體,好像自此我們擁有無限漫長的生命,天長地久永不會分離,全心全意地對待著我看重的伴侶,永遠守著他,「我」從此變成「我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堅定地守護著這個信念,但是挫敗了,我便是在傷痛中學習「愛與關係」的智慧。
每個人都想要「親密」。由於這個動機,「親密」會讓我們試著放掉一切防衛,只有這麼做,才能往彼此更靠近,親密才有可能發生。但是我們都有過伴侶或朋友們不是有意的,有時候也乍像他們要保護或者為我們好似的,但是我們受傷了。
我們都渴望「親密」。我們期望伴侶和我們親暱,希望伴侶相信、接納我們,以及我們對其愛的純度,我們期待伴侶在我們面前丟掉所有虛假的面具,放心地做他自己、赤裸裸地面對我們。
一方面我們想和別人進入更「親密」,但是我們郤忘了抛掉自己的防衛。也許你已經結婚5年、10年、20年、30年、甚或40年,但是我們與伴侶的內在陌生感從沒消失過,我們保持一些防衛、迴避了某些問題、以及分享的初衷打了退堂鼓,而寧可找自己的姐妹淘、哥兒們分說去。保持了一段只有你自己知道的距離感而感到安全。這個「親密」的恐懼帶來壓抑與禁制,便是創傷。
也許你正獨自承受承擔原生家庭的壓力或重責,你原就不奢望伴侶分擔些實質的責任,但你只想在心理上有他的愛或支持的力量,也許一句…
「寶貝,我知道你的心意。來…我抱抱~」
你將真正覺得這個愛與心意,才是真正的soulmate。 未料,你才一說,對方也許心疼你,也也許伴侶今天狀況不佳…「態度冷冷~」「把你的家人看扁、看不屑~」「也痛駡幾句~」
也許你今天想分享些美妙的生活經驗或喜悅的事情。才開心地說著,結果伴侶冷不防或不屑地批判著。
「我有個朋友真的很會過生活耶~他有著開放的心胸,可以一個人在大街小巷裡看到特別的店,總會去體驗一番耶~」
「那又怎樣,根本就是生活沒目標…。算了,我不想說…」
總之你受傷了,自此你學會封閉與迴避、學會只聽對方說話,但你不再說你的事了,因為你很傷心。
我們內在都有神聖、高貴、良善的「神性」。但也有平凡、薄弱、醜陋的「人性」。但是我們在關係中的親密風險—「親密恐懼」,讓我們在伴侶或朋友面前只准許自己「神性」的那一面,我們否定了自己「人性」的那一面。因為我們害怕伴侶或朋友覺得我們不再高貴、不再具有美德。
我們每一個人都活得如此矯揉造作、如此虛偽不真實,那正是親密使人恐懼的下場。
當我們內在需要「愛」的渴望大到必須透過一個lover來體現時,我們經歷了關係中想要嚐試更加親密,想要很深入地碰觸、互相分享、依偎,但無法避免地經歷到這個過程所帶來的創傷、肝腸寸斷、割骨刺膚、長夜沈淪於傷痛大海裡、以及最後得到療癒與生命。
我的太陽、土星都在7宮的夫妻宮。我從年輕時(14歲)就以為「親密」是兩個人要深深的消融為一體,好像自此我們擁有無限漫長的生命,天長地久永不會分離,全心全意地對待著我看重的伴侶,永遠守著他,「我」從此變成「我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堅定地守護著這個信念,但是挫敗了,我便是在傷痛中學習「愛與關係」的智慧。
每個人都想要「親密」。由於這個動機,「親密」會讓我們試著放掉一切防衛,只有這麼做,才能往彼此更靠近,親密才有可能發生。但是我們都有過伴侶或朋友們不是有意的,有時候也乍像他們要保護或者為我們好似的,但是我們受傷了。
我們都渴望「親密」。我們期望伴侶和我們親暱,希望伴侶相信、接納我們,以及我們對其愛的純度,我們期待伴侶在我們面前丟掉所有虛假的面具,放心地做他自己、赤裸裸地面對我們。
一方面我們想和別人進入更「親密」,但是我們郤忘了抛掉自己的防衛。也許你已經結婚5年、10年、20年、30年、甚或40年,但是我們與伴侶的內在陌生感從沒消失過,我們保持一些防衛、迴避了某些問題、以及分享的初衷打了退堂鼓,而寧可找自己的姐妹淘、哥兒們分說去。保持了一段只有你自己知道的距離感而感到安全。這個「親密」的恐懼帶來壓抑與禁制,便是創傷。
也許你正獨自承受承擔原生家庭的壓力或重責,你原就不奢望伴侶分擔些實質的責任,但你只想在心理上有他的愛或支持的力量,也許一句…
「寶貝,我知道你的心意。來…我抱抱~」
你將真正覺得這個愛與心意,才是真正的soulmate。 未料,你才一說,對方也許心疼你,也也許伴侶今天狀況不佳…「態度冷冷~」「把你的家人看扁、看不屑~」「也痛駡幾句~」
也許你今天想分享些美妙的生活經驗或喜悅的事情。才開心地說著,結果伴侶冷不防或不屑地批判著。
「我有個朋友真的很會過生活耶~他有著開放的心胸,可以一個人在大街小巷裡看到特別的店,總會去體驗一番耶~」
「那又怎樣,根本就是生活沒目標…。算了,我不想說…」
總之你受傷了,自此你學會封閉與迴避、學會只聽對方說話,但你不再說你的事了,因為你很傷心。
我們內在都有神聖、高貴、良善的「神性」。但也有平凡、薄弱、醜陋的「人性」。但是我們在關係中的親密風險—「親密恐懼」,讓我們在伴侶或朋友面前只准許自己「神性」的那一面,我們否定了自己「人性」的那一面。因為我們害怕伴侶或朋友覺得我們不再高貴、不再具有美德。
我們每一個人都活得如此矯揉造作、如此虛偽不真實,那正是親密使人恐懼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