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7-11 00:01:41樂地

[小人物大故事]—王有邦先生之魯凱族攝影展

首先謝謝烏小鴉(然靈)友情提供一場講座機會,我幾乎抱著零概念就答應與烏小鴉一起同行(不管會不會聽的霧煞煞),前往位在台南勝利路旁(成功大學前)的洪雅書房所舉辦的魯凱族攝影展以及講座。在前往路上,才向烏小鴉借簡介來看,原來主講王有邦為一名台塑工人,這真的令我驚愕,區區一名工人居然業餘從事文化工作迄今已達十三年之久,有些欽佩又有些汗顏(我生活沒有目標啊),當然心情也好奇想知道他十三年的所作所為,或許可以給我一些精神上啟發。



七月一日的府城飄著細雨,颱風正盤旋在台灣的外海,風勢尚未侵襲府城散發的古典氣質,真不愧是「一府二港三艋岬」,古蹟讓我緬想當年府城風光,沿著人行道走,一路種植著菩提樹,葉子茂密地會不經意的親上臉龐(其實是自己不小心撞到樹,可見其樹繁茂狀)。後來我們找到了洪雅書房,裡頭的書籍多是關於台灣的書籍,如:鐵道文化、原住民文化、自然生態、歷史與文化思考的書籍還有CD及影帶,當然此書店也會定期的舉辦文化講座(此次我參加的活動也是其一),這號稱濁水溪以南最活躍的個性書店果然沒有浪得虛名。



雖然我和小烏鴉迷路花掉一些時間,但我們還是早到一會兒,在書局裡看到一個身著輕便衣著,整理著幻燈片也翻著資料閱讀,原來那就是王有邦先生啊!大家對於他會到魯凱族部落從事攝影那麼多年感到非常的好奇,就連王有邦先生本人也覺得相當不可思議(因為他對於攝影和寫作原本一竅不通),他說:「因為一些因緣際會到魯凱族部落,見到國寶級的石版屋,但石版屋多剩斷桓殘壁,四周都是馬櫻丹的世界。」內心忽然湧起的聲音,讓他決定以相機好好為這即將失去的文化,抓住時代的影像,讓影像說話。對於攝影一點也不了解的他,買來一本康丁斯基的書,對於圖像的點線面有概括的了解,慢慢地摸索觀察及想像。內在聲音呼喚,心中浮起目標,就這樣一有空閒就騎著野狼125上山到深入舊好茶、新好茶部落,他的人生也因此變的不一樣。他也感恩他的家人能夠支持他,讓他能夠沉浸在山林裡,去體驗及了解充滿著符號圖騰的部落,也為魯凱族文化保留影像。他密密麻麻的字,如一排螞蟻爬過筆記本,他從不覺得自己有寫文章的天份,寫完之後他的思緒清澈許多,也沒有預料他會攝影,而這些照片保留著魯凱族珍貴的文化。他不求名利地用零用錢買底片攝影買筆記本寫感想,靦腆地笑著跟大家說:「我太太說如果我讀書時代那麼認真就好了。」哈哈!有時沒有目的去完成內心使命,是充滿無限喜悅的。



幻燈片裡大多紀錄著魯凱族的人瑞,照片經過解說後,臉上的皺紋、膚色、眼神站姿以及穿著打扮,幾乎都可以小窺大來放大每個人瑞的一生,表現出魯凱族無怨無悔的勞動生命力,舊部落的荒廢,野垓裡淹沒的石板屋,傳統文化的斷層,在一張張幻燈片中,假像式的短暫復活閃現在我的眼睛,看著獵人頭上的裝飾,百合花為他們的英勇而綻放,婦女頭上的百合花馨香象徵一生的純潔,因為百合花讓照片說著他們的故事。有一張老獵人膝蓋彎曲,原來是一次打獵意外的傷害,但是照片裡傳達的神情卻依舊有著英年的的炯光。還有一張老婦人,專注地織著肩背袋,將肩背袋送給子孫,從此透露親情之外,也看出技藝文化的傳承。看完幻燈片,王有邦先生說:「圖片能夠補足文字所不能傳達的部分。」在好茶部落遷村後,石板屋及傳統技能相繼地消失,當然時代在改變,試著保存文物如同保存人類最原始最天真的狀態,我在此講座中,發現人在現實生活中抽離後,生命其實還擁有著無限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