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16 10:57:31尚未設定

觀影報告:阿薩亞斯的Clean


  感想寫完才發現寫得太囉唆,連劇情都全部寫出來了,所以標題確實應該下「看電影報告」。

  我等了一個星期才終於去看了「錯的多美麗」(Clean)。去之前除了反覆查詢場次(實在很怕撲空),也順便看看開眼電影網上面的評語——雖然說這種評論通常沒什麼看頭,但大概可以捉摸個風向,到底這部電影在其他人心目中是什麼樣的片子?先前有人跟我狂讚說此片好看,在開眼則有人說悶到要睡著、或者覺得失望。阿薩亞斯的電影,我唯一看過的另一部就是「迷離劫」(Irma Vep),大概也是因為張曼玉、還有故事介紹看起來很吸引人,看完以後反而沒什麼特別感想,不覺得很好看亦不覺得失望。
  那我到底為什麼還去看Clean?好啦,說穿了就是此片盛名在外,沒看我一定會覺得有點可惜,而以後也不知道會不會有機會看。萬一是那種會讓我一見鍾情的片子卻錯過怎麼辦?
  看完以後,我的感想大概介於上述兩極之間。
  首先,這部片子並、不、悶。雖然阿薩亞斯拍了講侯孝賢的紀錄片,可是他不「悶」。Clean裡並沒有莫名所以的空鏡頭,逼觀眾非得去猜導演到底在幹嘛,很老實的在說故事。或許就因為太老實了,看過故事大綱的觀眾卻在期待某種刺激的對比,最後才會有人抱怨剪接不好、導演不會說故事。(說實話,我會有點難以理解「剪接不好」指的是什麼。我不覺得有哪一段戲卡得太快或者順序突兀呀?我是不懂這個啦……)還有另外一兩個發言者,死都要把這部片子扯到張曼玉跟阿薩亞斯已經結束的婚姻去,真是……見鬼去吧。
  再回憶一下看「迷離劫」的經驗,我想我了解以後看阿薩亞斯要期待什麼了。
  請期待實在、清爽的敘述。故事的骨架可能很有通俗劇潛力,換一個導演會拍得很炫麗、或者很好笑、或者很感人,可是阿薩亞斯會把故事拍得很「穩」。除非你特別有心事、或者與劇中人有啥背景上的相似性,不然你大概不會在電影院裡痛哭流涕或者狂笑不已。
  舉個例,「迷離劫」的故事骨架是:著名的香港電影明星張曼玉遠渡重洋,到人生地不熟、的法國去拍片,故事內容是重拍古早的默片;女主角是一個飛賊兼吸血鬼的化身(好像是吧),她的名字Irma Vep,就是Vampire重新排列組合的結果。她一句法文也不會說,跟負責服裝(還是化妝?)的女生成了朋友,但是對方是個女同志,不時有耳語傳出那個女生其實想追求她。導演強烈激賞她在「東方三俠」裡的演出,可是導演年紀大了,聽說腦袋似乎也有點不對勁了……電影明星在異國的詭譎遭遇,這個可以拍得很驚險、甚至像華麗的夢魘(大衛林區?),不過結果並不是這麼回事。因為跟我預期的不一樣,我當時來不及感覺這部電影,完全記不住到底發生什麼事。我只記得到了最後,我們從其他角色的口中得知(並沒有演出「張曼玉」倉皇逃跑的畫面喔),電影裡的「明星張曼玉」受不了片廠內外的詭異情境,逃回香港去了。怪導演到底有沒有毛病?最後我們看到未完成的毛片:不斷跳動的畫面,甚至還有一些莫名其妙直接塗在底片上的色塊。(所以這個片中片的導演真的短路了?嗯,很難講,誰知道?)
  現在年紀大了一點,越來越懂得不要過度預設、過度期待,所以碰到電影的節奏跟步調跟我預設的不同時,我比較能夠當場轉換了。所以這回的「錯的多美麗」,我能夠自在的欣賞了。
  Clean的故事會讓看慣一般劇情片的人有點錯愕失落吧。這部電影一樣有個很吸引人的故事骨架:Emily Wang這個女毒蟲,因為吸毒的關係間接害死搖滾歌手丈夫,自己也被關了六個月,先前小孩一直都跟著祖父母住。這樣的一個女人想要爭取小孩的扶養權,首先她得先戒毒、還要找到工作能夠供養自己跟小孩。她辦得到嗎?
  如果你期待接下來看到血淚交織、令人熱血沸騰的戒毒故事,可能會有點失望。眼淚跟痛苦當然有,不過不是強逼你貢獻出所有感情起伏的那種。
  故事開始的時候,她還是個毒蟲,跟著丈夫Lee到處走唱,每到一處就先找毒販。丈夫的朋友兼經紀人厭惡她,認為她是掃把星,搞不清楚狀況。(這時候我忽然想起小野洋子:大概就是那種感覺吧?)丈夫面對創作瓶頸,也對她有些不耐煩,心裡或許也知道,他們兩個人只要在一起,就是在吸毒的泥沼裡。
  這一切表現得都不是很誇張:至少,螢幕上並沒有很賣力「演」給你看誇張的毒蟲爛樣。但是,從其他角色的嘴裡,我們可以聽得出來這對夫妻確實到了谷底。丈夫過去的舊識表演完後在後台閒聊,這對夫婦把自己的孩子丟給祖父母照顧。「不想養,為什麼要生?」
  夫妻倆吵了一架,她獨自開車到河邊解癮。再回到旅館,全部都是警察,丈夫已死。雖然毒品不是她給的,她握有毒品,牢獄之災難逃。
  在監獄裡,丈夫的經紀人告訴她喪事如何處理、已經幫她找好律師、大概六個月可以出獄……最後只有一個要求:出獄之後「別為了任何理由來找我」。
  她的主要困難,當然是戒毒、找工作、爭取小孩。但是「搶」小孩不是主要的問題。雖然小孩的祖母對她很不諒解,卻沒有兩個女人相對大吼的場面。主要面對她的人,是孩子的祖父,一個沈穩的老人。他真心為小孩著想,不希望她在不穩定的狀況下影響小孩,但也只是很輕描淡寫地對她說,孩子好不容易穩定下來,最好這幾年內不要去探望他。還在吃藥戒毒的Emily無話可說。
  從加拿大監獄裡出來的Emily沒有回到原來居住的倫敦,倒是飛到過去定居的巴黎。她在這裡曾經是電視節目主持人,但那已經是六年前的舊事。現在的她,得努力找房子、找工作,不得不在親戚開的餐廳裡端盤子。她吃的戒毒藥跟毒品也差不了多少,一樣會讓她注意力不集中、一樣會有成癮的問題,端盤子也端不穩。找舊日女友Irene幫忙找工作,結果扯進Irene跟別人鬧分手的衝突裡(不嚴重:Irene只是把對方關進廁所裡兩三個小時……)。
  為了兒子,她想請丈夫的舊識幫忙。(Tricky來客串這個角色,字幕翻成「老奸」,意外的有搞笑效果。他的表演嘛,只有一個讀信的鏡頭,還有不斷的搖頭表示拒絕。)對方不願幫忙(實際上是避不見面),她為此上班遲到,最後連端盤子的工作都保不住。
  到底了。她在回家的夜車上,把手邊所有的藥都扔了。搬進僅存的朋友Elena家,準備接受Irene介紹的工作——百貨公司專櫃小姐,同時期待著兒子從倫敦過隧道到巴黎來。小孩之所以會從加拿大到倫敦,一方面是因為Lee過去的作品要重新出全集,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祖母生病了,到倫敦作檢查,結果並不樂觀。祖父知道,他能夠照顧孩子的日子不多,遲早要交給Emily。他有一點點擔心Emily會帶著孩子走掉,但是他也只是這麼說:「妳是他的母親,依法妳可以帶他走。我需要妳給我一個保證。」
  孩子要來巴黎之前,她知道有個機會可以去洛杉磯灌唱片,但是她寧可留下來跟孩子見面。孩子也有他的抗拒:「祖母說你害死了我爸爸。」要有灑狗血了嗎?對不起,還是沒有。Emily只是解釋給孩子聽,她並沒有真的害死丈夫。「只是有些人不吸毒,日子過不下去……」很委婉地解釋一些難以解釋的痛苦。
  一天過完,孩子願意跟著她去洛杉磯錄唱片,她幾乎就要帶著孩子走了。但是卻在旅館門口遇到孩子的祖父。當場抓包,有難看場面嗎?不,也沒有。一個溫和沈穩的老人不會忽然就發飆的。不過當然你可以懷疑這個老人家太好心了一點:他只是問清楚,Emily到底想幹什麼。要去洛杉磯錄音?不做百貨公司專櫃小姐了?能作自己想作的事情是好事啊。老人說,這是個條件交換:她自己先去洛杉磯錄音,以後再來倫敦跟孩子相聚;祖母時日無多,最好讓她最後的時光裡能有孫子相伴。
  Emily自己一個人到了洛杉磯錄音。回想這一路來的辛苦,她哭了起來,但是接下來應該會是好日子了吧?
  這是個很溫柔的故事。先別揣測你要在哪個地方被感動、誰該在什麼地方哭泣,就會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故事。會不會很喜歡?那就真的是個人口味的問題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