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02 01:39:28尚未設定

重回電影院

(講電影院的文章,我放Jonathan Davis的照片幹嘛?可是我最近根本就是泡在他的歌聲裡。)

  在幾乎十年之後,我重回金馬影展的懷抱。看到目前為止,仔細想想,我真心覺得好看想逢人就推薦的片子竟然只有一部,「塔斯魯波的手提箱之安特衛普」(彼得‧格林納威)……好吧,「咖啡與煙」(吉姆‧賈木許)其實也不錯,我笑得也很開心,不過就是沒那麼激動。然而這次看影展最大的收穫,其實是……我重新回到電影院了。
  我很久沒有自己一個人去看電影了。跟別人一起去的次數也少得可以。前幾年我的時間好像都塞得滿滿的,找不到時間去看電影,而且常常也找不到伴,如果把我那寥寥無幾的朋友拉出門,我通常都是跟他們找個咖啡店坐下來聊天。難得見一次面,為什麼要關在黑暗的小空間裡看別人的人生呢?而且現在有VCD、DVD加上cable,到底為啥要去電影院看電影呢?而且現在電影票又這麼貴……(不過比起一張CD或者一本書好像還是便宜了點?)
  不過真正的理由,可能還是一些微不足道、別人看起來覺得莫名其妙的小事情。
  找不到伴其實不是理由。像我這種交遊圈小得不像話的人,早就很習慣自己一個人去做很多事情(說真的,買衣服還是自己慢慢試、慢慢考慮比較好,我又不是那麼容易被店員洗腦……)。真正的問題癥結是——我真的太久沒進電影院了。以前那些舊戲院都變了樣,新戲院幾乎沒進去過,也不太清楚在哪裡,還有,現在要去看場電影,要提早多久排隊呢?光考慮這種問題就讓我放棄任何行動了。
  所以很多年來,我看到報紙上提起哪部新片,看起來不錯,然後我就想,來等電影台播吧,到時候錄起來。或者等VCD出來,買九十九元的回家看也不錯。事實是我幾乎沒有錄起來看過,VCD可能買下來然後在家裡吃灰塵。剩下的就是亂槍打鳥的機會,週末我爛在家裡亂轉電影台,等著看哪裡會冒出我想看的節目。(說真的,有時候確實會看到一些好片子,不過可能不是我去年想看的。)
  然後是情緒因素。平日我說,等我有空吧。等我有空的時候我就陷入Weekend Blue,這不是說我熱愛工作,而是不工作的日子我有比較多時間自我催眠:「我的一輩子就是這樣,接下來沒精彩的了,我會每個週末都在沙發上腐爛。」然後就躺在沙發上動不了。近年來我最常哭的危險時段是週五或週六深夜。心情惡劣,而且到人多的地方一定會更惡劣,電影院,好遠啊,再見吧。
  然後我離開職場,心裡很希望這輩子不用再回去;只要電腦還沒有能力判斷一句話是詩意還是語無倫次,我應該就還有case可以接吧。然後我有這麼多時間!我可以去看電影、剪頭髮、買鞋子了。
  而事實是,辭職後進入第三個月,我還沒去剪頭髮,終於去看電影,也買了新鞋子(我想了很久的高跟鞋)。看電影,嘿,各位正常人,你們一定想不到這對我是多艱難、多重大的一步。
  雖然金馬影展我也是很久沒看了,但是好歹開始由年代售票系統賣票的第一年我還參加過,所以大概知道那是怎麼回事。因此,排隊去買套票還不算太難,以我這種虛弱的行動力還辦得到。真正劃位的時候我帶著書心平氣和地在金石堂堅持了五個小時,這個我承認有點失算。
  然後終於等到影展開始,緊張兮兮地打聽到底怎麼去、該提前多久出門,平安抵達現場,順利進入,喔,還好嘛,不太難。但對我來說,華納威秀的座位排列好奇怪,不是分單號排、雙號排這麼回事。座位是從最左邊到最右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這樣一路連號過去。(還是現在的戲院都這樣?)這時候我順便偷看一下華納威秀還有放映哪些片子。
  所以在我的影展片單出現空檔之日,我終於去華納威秀的其他廳看了「愛在巴黎日落時」,很開心。這時候才開始注意到,大部分人都是結伴去看電影的,唉,當然啦……這時候才想到自己一個人去看電影的不利之處。不過沒關係,以後我可以背著電腦陪我。如果有什麼非得說說話才能宣洩的,或者不幸沒買到最近一場的票,我連要去哪打發時間寫東西或工作都準備好了。不過……如果西雅圖咖啡別那麼貴就好了!或許下次我的工作進度沒那麼讓人緊張時,我可以多逛逛附近,留意一下更便宜又可以安心打字的地方。或許以後,目前還空曠宜人的信義路底可以變成我的新據點?
  我的迷你世界又撐大了一點點,感謝上帝。(喔,這只是個方便的措辭,其實我不信神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