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7 11:41:25羊皮書裡的天使

他所做的值得做嗎?



Dear 《遺忘的城市》的同學們

去年我與Sue、慧苓、素慧、瑜貞、本驥,一起進行陳曹倩女士(陳履安夫人)與達仁的刺繡分析,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啟動,這在我的工作中算是暫時告別「古典藝術」的分析。經過一年,在新年過後,正式開始與慧苓、邱老師(盼蘋介紹的陳贊雲的朋友)進行達仁刺繡的裱框。進行每一幅的過程,都是在挑戰傳統,並且考慮台灣居家的空間尺寸,嘗試全新的視野觀感。

無論是襯底、觀景框、鋁框、黏貼膠帶都是採用進口的「環保無酸材質」(謝謝建鈞老師的專業提示)。這樣細膩的處理原因,動力來自於對優秀作品的尊敬,同時是超越過去對待藝術品的心態。昨天,終於又完成兩幅,哇哇哇!!我看了非常感動。包括我的家人,每個人看到了都發出了讚嘆,原來裱框可以扮演「不搶鋒頭的配角」,讓主題「凸顯而立體」的功能。這次,我們運氣太好,遇到專業的邱老師,願意單單一幅就花兩個小時的來回討論。回去後有時他又會有電話聯絡,很明顯,我看到邱老師也在挑戰他自己。

這次我心想只要你認真(哈哈!當然還要有一點點天份),像邱老師這樣的高手很願伸手出來幫忙的!!(他辦過不少展覽)。恭喜達仁的作品與慧苓的視覺質感都被表現出來!!


昨晚,我看著這些作品,我想起《少年維特的煩惱》作者歌德的名言
1. 「作者」想做什麼?
2. 他做的好嗎?
3. 他所做的值得做嗎?

這當初是為「戲劇評論」而提出,後來成為「文藝評論的三原則」

如果改成
1. 「藝術創作者」想做什麼?
2. 他做的好嗎?
3. 他所做的值得做嗎?

我想文化創意的核心概念之一就在這裡,要能找出值得包裝的藝術品。

上一篇:好文化創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