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10 10:33:11羊皮書裡的天使
金剛經第三講:僧肇、印順長老、孔茲
第三週一定記住的字詞(梵語高手中的高手要「內化」字詞的含意,而非單純背誦)
1. 菩薩(菩提薩埵,覺有情):Bodhisattva
2. 覺醒bodhi+有情眾生sattva
3. 發菩薩乘心:bodhisattva-yana-samprasthitena(鳩摩羅什版本可能要好好修正這個部分)
4.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Annutara- samyaksambodhi,the utmost, right and perfect enlightenment
完整上課講義:http://picasaweb.google.com.tw/ilovelostcity/XVjChB?authkey=pRd_f9A9fQo
1. 菩薩(菩提薩埵,覺有情):Bodhisattva
2. 覺醒bodhi+有情眾生sattva
3. 發菩薩乘心:bodhisattva-yana-samprasthitena(鳩摩羅什版本可能要好好修正這個部分)
4.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Annutara- samyaksambodhi,the utmost, right and perfect enlightenment
完整上課講義:http://picasaweb.google.com.tw/ilovelostcity/XVjChB?authkey=pRd_f9A9fQo
本週學習三種金剛經解題的模式
僧肇的主張(1)眾生空、(2)法空
僧肇(384-414)是東晉時代高僧,也是大譯經家鳩摩羅什的弟子,對當時的般若學研究有獨到見解。他所寫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注》,可說是中國第一部關於《金剛經》的注釋專書。在這部專論裡,僧肇提出了《金剛經》的結構模型:(1)眾生空、(2)法空。前者相當於梁昭明太子分章斷節的第1分~第16分,後者相當於第17分~第32分。「眾生空」即悟五蘊無我的真理,眾生雖然都有一個心身,但那是五蘊(色、受、想、行、識)假合而成的,並沒有實在常一的我體。「法空」即體悟諸法緣起性空的真理,緣起性空是說宇宙間一切萬法都是隨因緣而產生的,此概念認為緣起的諸法,其性本空,無真實的自體可得。菩薩若能得此法空智慧,就能破除法執。
印順長老的主張
般若對應於智慧,方便對應於慈悲,大乘佛教追求的是慈悲與智慧的結合。般若與方便即是印順長老(1906-2005)分析《金剛經》的模型基礎。他認為菩薩從初發心到成佛的過程中,可分為兩個階段,稱為「二道」。他說:「第一是般若道,從初發心開始,修空無我慧,到入見道,證聖位,這一階段重在通達性空離相,所以名般若道。第二是方便道,當徹悟法性無相之後,即進入修道,一直到佛果,這一階段主要為菩薩的方便度生,所以名方便道。」印順長老最後說:「如上所說:二道各有三階,綜合凡五種菩提,總括了菩提道的因果次第。明白此二道、五菩提,即知須菩提與佛的二問二答,以及文段(指《金剛經》)次第的全經脈絡了!」
1. 發心菩提:凡夫於生死中,初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大心,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以名為「發心菩提」。
2. 伏心菩提:發心以後,就依本願去修行,從六度的實行中,漸漸降伏煩惱,漸與性空相應,所以名為「伏心菩提」。
3. 明心菩提:降伏粗煩惱後,進而切實修習止觀,斷一切煩惱,徹證離相菩提──實相,所以名為「明心菩提」。這三種菩提是走向菩提道路中由凡入聖的三階段,也就是般若道。這時,雖得聖果,還沒有圓滿,須繼續修行。明心菩提,望前般若道說,是證悟;望後方便道說,是發心。前面的發心菩提,是發世俗菩提心;而明心菩提是發勝義菩提心,悟到一切法本清淨,本來涅槃,名得真菩提心。
4. 出到菩提:發勝義菩提心,得無生忍,以後即修方便道,莊嚴佛國,成熟眾生;漸漸的出離三界,到達究竟佛果,所以名為出到菩提。
5. 究竟菩提:斷煩惱習氣究竟,自利利他究竟,即圓滿證得究竟的無上正等菩提。
西方般若學者孔茲的解題模型
妇注意「說法對象」(由初發心的菩薩乘者,直到即將達佛陀境界的菩薩。)
专 全經分為八個階段(以發願追求菩薩乘的修習過程來分析)
孔茲(Edward Conze,1904 - 1979)是近代著名的般若學專家。他出生在英格蘭,擁有超凡的語言天賦,通曉包括梵語等十四種語言。他所完成的《金剛經》英譯本,英譯經文忠實呈現梵本的原意,字義精準,不輸中國其他譯經家的《金剛經》譯本,為現代人提供了另一種語言的讀經參考。
孔茲的模式是以發願追求菩薩乘的修習過程,來分析《金剛經》的結構,他將全經分成了八個階段:
1. 序Introductiuon (第1-2分)
2. 菩薩的修行歷程The Bodhisattva’s Career (第3-8分)
3. 心靈生命的變化The Range of the Spiritural Life (第9-12分)
4. 第一次的結語The First Ending (第13分)
5. 超越到彼岸Trancedentality (第13-16分)
6. 菩薩The Bodhisattvas (第17分)
7. 諸佛The Buddhas (第18-29分)
8. 給未達圓滿境界者的忠告Advice to the Imperfect(第30-32分)
僧肇的主張(1)眾生空、(2)法空
僧肇(384-414)是東晉時代高僧,也是大譯經家鳩摩羅什的弟子,對當時的般若學研究有獨到見解。他所寫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注》,可說是中國第一部關於《金剛經》的注釋專書。在這部專論裡,僧肇提出了《金剛經》的結構模型:(1)眾生空、(2)法空。前者相當於梁昭明太子分章斷節的第1分~第16分,後者相當於第17分~第32分。「眾生空」即悟五蘊無我的真理,眾生雖然都有一個心身,但那是五蘊(色、受、想、行、識)假合而成的,並沒有實在常一的我體。「法空」即體悟諸法緣起性空的真理,緣起性空是說宇宙間一切萬法都是隨因緣而產生的,此概念認為緣起的諸法,其性本空,無真實的自體可得。菩薩若能得此法空智慧,就能破除法執。
印順長老的主張
般若對應於智慧,方便對應於慈悲,大乘佛教追求的是慈悲與智慧的結合。般若與方便即是印順長老(1906-2005)分析《金剛經》的模型基礎。他認為菩薩從初發心到成佛的過程中,可分為兩個階段,稱為「二道」。他說:「第一是般若道,從初發心開始,修空無我慧,到入見道,證聖位,這一階段重在通達性空離相,所以名般若道。第二是方便道,當徹悟法性無相之後,即進入修道,一直到佛果,這一階段主要為菩薩的方便度生,所以名方便道。」印順長老最後說:「如上所說:二道各有三階,綜合凡五種菩提,總括了菩提道的因果次第。明白此二道、五菩提,即知須菩提與佛的二問二答,以及文段(指《金剛經》)次第的全經脈絡了!」
1. 發心菩提:凡夫於生死中,初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大心,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以名為「發心菩提」。
2. 伏心菩提:發心以後,就依本願去修行,從六度的實行中,漸漸降伏煩惱,漸與性空相應,所以名為「伏心菩提」。
3. 明心菩提:降伏粗煩惱後,進而切實修習止觀,斷一切煩惱,徹證離相菩提──實相,所以名為「明心菩提」。這三種菩提是走向菩提道路中由凡入聖的三階段,也就是般若道。這時,雖得聖果,還沒有圓滿,須繼續修行。明心菩提,望前般若道說,是證悟;望後方便道說,是發心。前面的發心菩提,是發世俗菩提心;而明心菩提是發勝義菩提心,悟到一切法本清淨,本來涅槃,名得真菩提心。
4. 出到菩提:發勝義菩提心,得無生忍,以後即修方便道,莊嚴佛國,成熟眾生;漸漸的出離三界,到達究竟佛果,所以名為出到菩提。
5. 究竟菩提:斷煩惱習氣究竟,自利利他究竟,即圓滿證得究竟的無上正等菩提。
西方般若學者孔茲的解題模型
妇注意「說法對象」(由初發心的菩薩乘者,直到即將達佛陀境界的菩薩。)
专 全經分為八個階段(以發願追求菩薩乘的修習過程來分析)
孔茲(Edward Conze,1904 - 1979)是近代著名的般若學專家。他出生在英格蘭,擁有超凡的語言天賦,通曉包括梵語等十四種語言。他所完成的《金剛經》英譯本,英譯經文忠實呈現梵本的原意,字義精準,不輸中國其他譯經家的《金剛經》譯本,為現代人提供了另一種語言的讀經參考。
孔茲的模式是以發願追求菩薩乘的修習過程,來分析《金剛經》的結構,他將全經分成了八個階段:
1. 序Introductiuon (第1-2分)
2. 菩薩的修行歷程The Bodhisattva’s Career (第3-8分)
3. 心靈生命的變化The Range of the Spiritural Life (第9-12分)
4. 第一次的結語The First Ending (第13分)
5. 超越到彼岸Trancedentality (第13-16分)
6. 菩薩The Bodhisattvas (第17分)
7. 諸佛The Buddhas (第18-29分)
8. 給未達圓滿境界者的忠告Advice to the Imperfect(第30-32分)
本週閱讀章節(加油!!大家快可以自己解經了)
17 究竟無我分(1)..........360(2)(3)
分析1 須菩提為何又問了一次老問題? 364
分析2 星雲大師如何比較、分析第2分和第17分的說法對象? 366
17 究竟無我分(2)..........368(3)
分析1 真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可得嗎? 372
1法會因由分..........196(3)
分析1 誰來參加了金剛經這場盛會? 200
分析2 佛陀的一日生活 202
2 善現啟請分..........206(3)
分析1 善現啟請分的「善現」是指誰? 212
分析3《金剛經》的第一個提問是什麼? 216
分析4「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什麼樣的心? 217
3 大乘正宗分..........218(3)
分析1《金剛經》裡如何解釋「眾生」? 224
4 妙行無住分..........228(3)
分析1 菩薩應如何布施? 234
分析2 何謂「不住相」布施? 236
5 如理實見分..........240(3)
分析1 如何能見如來? 242
6 正信希有分..........244(2)(3)
分析1「如來悉知悉見」這句話,鳩摩羅什省略了什麼? 249
分析2 眾生聽聞《金剛經》章句,真的就可以生起信心? 250
分析3 本單元經文如何談「法」這個字? 254
7 無得無說分..........256(1)(3)
分析1 何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258
分析2 為什麼「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260
分析3 星雲大師如何解釋無得無說分? 261
9 一相無相分..........270(3)
分析1 佛陀如何稱讚須菩提? 278
分析2 什麼是「無諍三昧」? 279
11 無為福勝分..........290(3)
分析1 布施七寶和受持四句偈的福德哪個比較多? 294
12 尊重正教分..........296
分析1 三界諸「天」有何不同? 300
分析2 講經處、誦經者和藏經處 302
17 究竟無我分(1)..........360(2)(3)
分析1 須菩提為何又問了一次老問題? 364
分析2 星雲大師如何比較、分析第2分和第17分的說法對象? 366
17 究竟無我分(2)..........368(3)
分析1 真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可得嗎? 372
1法會因由分..........196(3)
分析1 誰來參加了金剛經這場盛會? 200
分析2 佛陀的一日生活 202
2 善現啟請分..........206(3)
分析1 善現啟請分的「善現」是指誰? 212
分析3《金剛經》的第一個提問是什麼? 216
分析4「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什麼樣的心? 217
3 大乘正宗分..........218(3)
分析1《金剛經》裡如何解釋「眾生」? 224
4 妙行無住分..........228(3)
分析1 菩薩應如何布施? 234
分析2 何謂「不住相」布施? 236
5 如理實見分..........240(3)
分析1 如何能見如來? 242
6 正信希有分..........244(2)(3)
分析1「如來悉知悉見」這句話,鳩摩羅什省略了什麼? 249
分析2 眾生聽聞《金剛經》章句,真的就可以生起信心? 250
分析3 本單元經文如何談「法」這個字? 254
7 無得無說分..........256(1)(3)
分析1 何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258
分析2 為什麼「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260
分析3 星雲大師如何解釋無得無說分? 261
9 一相無相分..........270(3)
分析1 佛陀如何稱讚須菩提? 278
分析2 什麼是「無諍三昧」? 279
11 無為福勝分..........290(3)
分析1 布施七寶和受持四句偈的福德哪個比較多? 294
12 尊重正教分..........296
分析1 三界諸「天」有何不同? 300
分析2 講經處、誦經者和藏經處 302
上一篇:金剛經第二講:非空非有
下一篇:圖解金剛經第四講Freemind
Dear 同學
辛苦大家了,下星期將邁向金剛經的第四堂課,天才譯經家孔茲將要「正式登場了」。這星期三下課時看到一位同學「密密麻麻的金剛經筆記本」,她的求知精神真令人感動!!請大家要跟著認真學習,千萬不要落後太多!!
大家一起加油囉!!金剛經將由菩薩的修行(十七分之前)進入佛陀的覺知(十八分之後)。我們也同時討論「真實生活中如何應用金剛經!!」您會很驚訝發現這點金剛經裡寫得很清楚的!!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index.php/product/%e5%a8%81%e7%88%be%e5%89%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