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06 14:28:55羊皮書裡的天使
中國人無意間與文字合而為一
中國人則是將創字的功勞獻給黃帝時代的史官倉頡。相傳倉頡有四隻眼睛,能通神界、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紋鳥跡之象,倉因此製字代繩,發明了文字。此時讀得文字的只有少數人,目不識丁的一般老百姓當然看不懂這些奇形怪樣的圖案,只覺得怪怪的,似乎另有蹊蹺。結果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大部分的文字神蹟被當作神藥補品吃到肚子裡。直到西元一八九九年,王懿榮在北京發現中藥材「龍骨」上,刻有歪歪斜斜的紋路,好像是篆文卻又不認識。後來經過研究與考據,才知道這是古人占卜活動的文字記錄,因為刻在龜甲獸骨上,故稱之為「甲骨文」,大概是在西元前十四到十二世紀的殷商文字。目前發現的甲骨有十一萬片,文字總數約四千個,還有一半尚未得到解讀。
甲骨文又稱卜辭,由貞人(占卜師)在龜腹甲或獸骨的表面鑽鑿出凹痕,然後將木炭放在鑽鑿的孔中燒炙。龜甲或獸骨因受熱而出現裂紋,並發出清脆的聲響,裂痕呈現橫向的T字形,即「卜」字的字形。再根據紋路的兆相以卜吉凶,貞人將占卜的過程記錄下來,包括時間、地點、占卜者、占問事項、吉凶判斷及應驗的結果。甲骨文也就是這些紀錄的文字。
那個時代可沒有人定勝天這回事,一切靠天吃飯。殷人藉龜卜向神要答案,舉凡征戰、狩獵、建築、收成、祭祀、任何風吹草動都要通過神靈的指示,才不至於褻瀆神明而遭惹災厄。甲骨則保存在平常人看不見的神聖地方,內容也只供帝王與貞人閱讀。由於甲骨文是鐫刻在平滑的龜甲或窄細的獸骨,所以字形極為簡潔。
殷代末期開始出現「金文」。 古時稱黃澄澄的銅為「金」,在銅器上鑄或刻的文字就叫「金文」,是一種主要目的要展示給大家看的字體,記錄了祭典訓誥,征伐功勳,賞賜策命,盟契誓約,婚嫁家用等史事。跟青銅器一起鑄成的銘文,其形式要求莊嚴,穩重,端肅,有序,精美,以符合「藏禮於器」的禮儀文化的特點。在章法上,天地頭齊平,保持自上而下,自右至左的排列,十分注重整體的方整性。早期金文象形的特點到了後期金文則趨向線條化,這為篆文粗細均勻的書寫方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故宮所藏西周銅器三百餘件,有銘者近半數。其中毛公鼎500字為舉世最長銘,散盤書法最奇逸。
甲骨文又稱卜辭,由貞人(占卜師)在龜腹甲或獸骨的表面鑽鑿出凹痕,然後將木炭放在鑽鑿的孔中燒炙。龜甲或獸骨因受熱而出現裂紋,並發出清脆的聲響,裂痕呈現橫向的T字形,即「卜」字的字形。再根據紋路的兆相以卜吉凶,貞人將占卜的過程記錄下來,包括時間、地點、占卜者、占問事項、吉凶判斷及應驗的結果。甲骨文也就是這些紀錄的文字。
那個時代可沒有人定勝天這回事,一切靠天吃飯。殷人藉龜卜向神要答案,舉凡征戰、狩獵、建築、收成、祭祀、任何風吹草動都要通過神靈的指示,才不至於褻瀆神明而遭惹災厄。甲骨則保存在平常人看不見的神聖地方,內容也只供帝王與貞人閱讀。由於甲骨文是鐫刻在平滑的龜甲或窄細的獸骨,所以字形極為簡潔。
殷代末期開始出現「金文」。 古時稱黃澄澄的銅為「金」,在銅器上鑄或刻的文字就叫「金文」,是一種主要目的要展示給大家看的字體,記錄了祭典訓誥,征伐功勳,賞賜策命,盟契誓約,婚嫁家用等史事。跟青銅器一起鑄成的銘文,其形式要求莊嚴,穩重,端肅,有序,精美,以符合「藏禮於器」的禮儀文化的特點。在章法上,天地頭齊平,保持自上而下,自右至左的排列,十分注重整體的方整性。早期金文象形的特點到了後期金文則趨向線條化,這為篆文粗細均勻的書寫方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故宮所藏西周銅器三百餘件,有銘者近半數。其中毛公鼎500字為舉世最長銘,散盤書法最奇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