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5 22:43:38失物招領

戀愛巴士

戀愛巴士

 

 

(轉貼自于善祿)

應該有很多北藝大戲劇系的學生知道我有長期在觀賞、同時也觀察有線電視台國興衛視的真人秀節目《戀愛巴士》(あいのり),自從19999月播出以來,我還真是一集都沒漏掉過,這十年來,不管是出國開會、旅遊,或是首播時我正在某大劇院或某小劇場看戲,或是有其它的什麼行程,我也一定會看重播,甚至是錄起來,找時間再「補課」(補嗑)。

 

十年前,我還在一家中型出版社擔任企劃的工作,一方面因為工作內容的要求與需要,我必須對各種流行文化保持一定的敏感度,另方面則是因為有朋友經常會和我討論日本偶像劇的電視文化,在討論與觀察的過程當中,我也會旁及日本的美食料理(如《料理東西軍》)、旅遊、達人比賽(如《電視冠軍》)、綜藝節目,自然而然就會注意到《戀愛巴士》這個節目。

 

表面上,這個節目由兩大元素組合而成:戀愛、巴士(旅遊)。在一輛粉紅色的小巴士裡頭,除了開車的司機之外,基本上有四男三女的未婚年輕人(其實也有離婚者),年齡從十幾歲到三十幾歲都有(自節目開播以來),整個節目的企劃創意就是在世界各地的旅遊過程當中(共繞行地球三圈,去過92個國家,也來過台灣),看看這車上的年輕男女,會發展出什麼樣的戀愛組合與人際關係。

 

大部份的觀眾多半都將觀賞的焦點放在這些年輕男女的戀愛關係上,那當然無可厚非,絕對是這個節目的賣點,也是節目主持人(原本是久本雅美、今田耕司、加藤晴彥,後來加藤晴彥換成瑛士)、攝影棚內觀眾、電視機前觀眾所密切關心的重點,富士電視台的製作單位還三不五時會貼心地幫觀眾以圖示法整理出目前參與成員的戀愛關係,可以讓隨時才加入的觀眾迅速地掌握成員的關係概況。

 

台灣的國興衛視在每次廣告結束,要回到下一段的節目前,都會有一段短短的小片頭,以卡通的方式畫出小巴,一顆地球,節目的日本名稱,還在左上角有一行小小的日本漢字:「戀愛觀察系列」,我就是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節目,以及成員的戀愛關係的。

 

十年來,參加過這個節目的青年男女應有近兩百人,有告白配對成功的(差不多四十對),當然也有失敗的,還有中途放棄返回日本的。這個節目定了個遊戲規則,若答應對方的告白,就要當眾親吻,若不答應,則退還機票。規則看似簡單,卻常對成員造成莫大的心理情感折磨,那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不安定感,卻也緊緊揪住千百萬觀眾的心。

 

我們在節目裡幾乎可以看到各種戀愛的面向,由於節目還規定旅途過程當中,不可以在對話中,透露心儀對象的姓名,除非是要告白,不過這個規則似乎偶爾也會被打破,但重點是,暗戀就成為這個節目最常出現的戀愛典型,端看不同的男女成員,如何將這個隱藏的心理動機,外化為可能有效或可能無效的示愛行動,戀愛老手和新手所採取的行動策略以及行動力的強弱度,還有其他成員的互動和客觀情勢的瞬息萬變,甚至是成員個人微妙的心理轉折(還包括成長經驗、戀愛經驗、家庭背景等等),這些都是促成戀愛關係轉化的變動因素,當觀眾看著成員之間的愛恨情愁仇與七情六慾,其實也正在看著普世男女的社會行為縮影,這是一幅戀愛情慾的浮世繪,也是一幀社會寫實的眾生相。

 

系上學生之所以會知道我喜歡看《戀愛巴士》,主要是因為我偶爾(可能會有學生認為我「經常」)會舉這個節目的結構型態或成員關係,來輔助說明某些戲劇原理,比如「結構即興」、「真人演出」、「真實VS虛假」等等,尤其是戲劇人物的精神分析,就像我在觀看該節目時,多半在觀察成員的情感、思維、語言、行動、性格等,而這些不就和分析劇本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異曲同工之妙嗎?最大的不同可能還來自於劇本是經典的、寫定的,而《戀愛巴士》的成員是隨時變動的,人在變(告白後,通常就會有新成員加入),勢也在變(這點幾乎無人可以掌握),而觀眾卻冷眼旁觀這一切正在發生,有時充滿祝福,但多半時候在品頭論足,極其殘酷,也極其真實,進而反思命運所造成的無可奈何!觀眾終究希望成員都能有情人終成眷屬,不過也經常事與願違。

 

這個節目還不只是讓觀眾看到旅遊中、戀愛中的男女,偶爾還會有所謂的「戀愛新聞報導」,繼續追蹤回到日本的成員(包括告白成功的和不成功的)的相關進展或近況,像是結婚(7對)、離婚(1對)、生子(女)、工作、交往、分手(幾乎除了結婚生子的之外,大部分原本告白配對成功的情侶都已分手)等等,還有戀愛巴士主題樂園,戀愛巴士小學(該節目透過募集而得的捐款,在曾經造訪的幾個貧困國家的村落興建小學校舍,以發揮節目社教的功能),甚至是最近才新闢的「戀愛講座」,請來腦科神經醫學教授,為觀眾解析成員戀愛行為的生理原因。除此之外,我還喜歡看製作單位偶爾會側錄節目製作的過程,比如成員甄選、外景人員的辛苦工作狀況,有時還要扮演成員心理輔導的角色,畢竟出國在外,他們在戀愛、在旅遊,但另一方面,也在工作(錄真人秀節目),經常在生活或設備不是太便利的國家,對身心的適應造成極大的負擔,尤其在鏡頭之外,我們看不太到的工作人員(偶爾會入鏡),他們的工作量才真是大到驚人,這點在台灣尖端出版社所翻譯、出版的四本《戀愛巴士》紀實書中(日本已經出了十幾本,但台灣卻只出了前四本),多有介紹,甚至可以看到製作單位還幫返國成員辦同學會。

 

所以我常常和認為這個節目做假的朋友或學生說,即使是做假,日本人都這麼認真地花了這麼多經費、心力來做假,這背後所付出的精神,總是真的,不都說「戲假情真」,這應該也是一個例子吧!

 

這個節目所產生的周邊效益是無可限量的,除了富士電視台官方網站(http://wwwz.fujitv.co.jp/ainori/index.html)的各種討論(這些各方的觀點,其實也正在形塑新一代的戀愛價值與倫理),前面提到的戀愛巴士小學(社教功能),還有戀愛巴士主題樂園裡,偶爾會邀請具有特殊才藝的返國成員現身,或做現場表演,製作單位在甄選成員的過程中,經常會考量成員的戀愛履歷、特殊才藝、身心狀況等,尤其在日本這個分類細密的社會中,要找到有特色的成員,其實不難,而這個主題樂園正可以持續發揮成員的周邊效益(或說剩餘價值),有些成員甚至是藝人經紀公司裡的儲備藝人或新人,讓旗下藝人來上這個真人秀節目,先沾點曝光率。總之,當這個節目成為富士電視台的指標性節目之後(該節目經常佔居該電視台節目排行榜/收視率的前三名),各路人馬看到其中的商機或任何其它可利用之目的,這也就造成了過去十年來的「戀巴現象」或「戀巴效應」。

 

去年該節目在日本已經傳出要功成身退的消息,而事實上的確在今年的323「放送終了」,總共441話,台灣播放的進度大概慢日本半年,所以預估今年暑假結束後,我的《戀愛巴士》觀賞之旅也該下車了。不論如何,該節目早已經成為二十一世紀初的一道日本流行文化印記,十年(事實上是九年半)的累積,可論之處,絕非這麼一篇小文章所能道盡。不過,我還是要感謝北藝大戲劇系系刊的邀稿,讓我有機會對這些年來的戀巴觀察,做點初步的心得報告,未來再找適當的時機做進一步的整理。

 

~~~~~~~~~~~~~~~

 

曾經

戀愛巴士陪我渡過一段日子

曾有人跟我說

那是節目

套好的

但我堅信

不是的

誰人能把暗戀的人在面前

卻對著別的女孩努力示好

看著他卻又要假裝平靜的心

演的這麼好

誰人能把喜歡的人說的一句好話

要努力隱藏的喜悅演的這麼真

誰知道誰會愛上誰

誰知道誰會是情敵

 

我喜歡那不同個性的各體

彼此間衝擊出來的火花

我看著積極表現的人兒

也會暗暗說到

他並不愛妳..

 

我看著無法再壓抑的人兒表白被拒絕

也會跟著不停掉眼淚

 

我看著忐忑不安的告白勇者

也會祈禱被愛的人可以接下愛

 

而這一切

都在阿英離開後

我就提前下車了

沒有阿英的戀愛巴士

似乎只是一輛普通的巴士了

,,,

 

今天看到這篇文

我也回到好久前

 

 

確實

巴士上一直不停的產生愛

當然

下車後的愛就離開了我們的視線

每當有一對愛產生

我總暗自想著

並祝福著

也期待著

我也可以從我乘坐的單身巴士上下車

只是

這一切

也隨著阿英的成熟,改變!

我也突然覺得自己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