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14 22:59:00angel
1796期 news
1.體育快訊
◎五月二日校運會/將擺放由各校隊主持的遊戲攤位,由二十一日開始,有興趣者可向各校隊代表或到體育室購買。詳情請到體育室查詢。
◎二十一日各系學會會長及大一各班班代,於十二時三十分到大禮堂,參加領隊會議,相討校運會相關事誼。
◎足球社/三對三足球比賽,二十二、二十三日中午十二時舉行比賽於操場,即日起開始報名,詳情洽社桌。
記者呂穎彥/整理報導
2.僑生報導-張建業
記者吳倩慧/世新報導
世新大學每年都有來自不同各地的僑生前來求學,每位僑生各自具有他們不同的特色,帶著家鄉的文化遠赴來台,期間所需付出的心力也比一般學生要來的多,他們是以什麼樣的方式來適應台灣社會,都令台灣學生感到好奇。
「若沒有刻意提醒,很多人都以為我是一個台灣人。」新聞國傳三甲張建業如是說。來台四年,在台灣風俗民情的薰陶下,學會了一口流利的台語,也漸融入台灣的社會。
張建業表示,來台除了唸書之外,還希望能更深一層的接近台灣,而學習台語是最能了解台灣文化核心的一種方式,也與台灣人之間更為親密。雖然同為華人,但是在台灣卻看到更多元的一面,最令他感到有趣的是,香港與台灣兩地文化的結合,形成另一種符合社會型態下的新文化,就像飲茶在台被改良成迴轉式二十四小時的港式飲茶餐廳,以及香港電影所帶動的一股潮流,也爲台灣社會注入了新元素。
對政治具有高度熱忱的他提到,目前香港的政治處境,是屬於一個不能完全自治的地方,使他更能體會台灣人民可以管理自己事務的可貴;他常說,自己是以多元的角度來看待台灣,跳脫書本中對台灣的框架,因而更加擴大了自己的視野,並以這樣的觀點來熱切關心台灣的政治發展。
遊覽過台灣各地的他,最欣賞的是台灣人的那份正直和豪爽,尤其是鄉下人十足的親和力和人情味,使從小生長在香港都市中的他感受最為深刻。他表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很多事情都是要靠自己去體會摸索,想法才不會有所侷限,真正生活在台灣以後,改變了他以往對台灣的刻板印象。
3.韓國外籍生崔成坤訪問2004.04.16
記者李葉楓/世新報導
以外籍身份考進世新大學觀光休憩組的韓國籍同學崔成坤,認為現在的社會中文比英文更重要,有鑑於此,在高中畢業後,經台灣念書的表哥介紹,到台灣師範大學的語言中心學習中文。他表示,台灣是他第一個到的外國的地方,因為這裡全都是亞洲人的面孔,所以不會感覺陌生。剛開始的時候,他學習中文感到相當辛苦和難以適應,曾經在來台半年後放棄學業,回到韓國。一個月後,想到了前途,決定重返校園。
雖然在台灣已經生活兩年,他乃覺得在學業上,遇到不少挫折,在上課的時候,老師教授的內容多,他聽不懂。他覺得,法學和會計學是最困難,因為韓國的法律跟台灣的法律完全不同,他之前高中所學的法律,在這裡是用不著。
第一屆「舍我盃」歌唱比賽中,崔成坤表現脫俗。他表示,是同學幫他報名,他全不知情,後來經過連番比賽後,進入決賽,他個人本身沒有很喜歡唱歌,只是想多參與和學習。
崔成坤有好動與安靜的一面,在動的一面,居住在台灣的時間裡,他玩遍整個台北。在靜的一面,是在每個星期天,他都會參加由「韓國長老教會」所進行的基督教聚會。
他亦表示,台灣消費比起韓國高,這裡的物價普遍比較貴,只有球鞋是例外。對於和台灣人相處,他覺得很友善和客氣,常常幫助其他人和很用功讀書,感覺舒服。
4.記者謝逸聆/世新報導
觀光餐旅四甲的慈仁多瑪,擁有一頭微捲長髮,深邃的眼睛,以及沉靜的氣質,走在校園裡,她或許與一般台灣女孩無異,直到與她對談時中英交雜的會話,以及特別的口音,才令人好奇她的故鄉。
慈仁多瑪父母一代出生西藏,年輕時,跟隨達賴喇嘛翻山越嶺,移居鄰國印度,居住於印度東北的Dehra Dun小鎮,因此,國籍印度的她,實為西藏人。
三年多前,慈仁多瑪因為表姊到台灣讀書,最後定居台北成為台灣新娘,以及熱愛學習外語之故,高中畢業後,十九歲即到台灣。
從不會說中文,不識任何中文字,進入台灣語言中心,從基本對話學起,認識台灣的風土民情,九個月後順利分發至世新大學,並選擇就讀觀光系,希望完成能夠到處旅遊的夢想。擁有這種語言天賦的她,常被班上同學視為英文小老師,翻譯英文課文,而她也表示,同學們都很熱心,遇到她不懂的中文內容,皆予以幫助。
她回想初來台灣的一段時間,因為飲食的不習慣,常常只吃麵包裹腹,其他食物,在她吃來太過清淡,並且「不辣」。她並表示,初進大學,與同學相處時,大家對於她的生活背景皆很好奇,令人哭笑的問題不乏「印度有什麼水果?」、「有沒有車子?」,她無奈地笑稱,同學們對她故鄉的好奇遠高於對自己的了解。雖然如此,她還是肯定對台灣的喜愛,除了同學的熱情、台北便利的都市生活,台灣各地的觀光景點,例如墾丁、宜蘭、太魯閣國家公園,也為她留下了好印象。
今年六月即畢業的慈仁多瑪,對未來有許多憧憬,她表示,畢業後先回印度重溫家庭溫暖外,下一站預定前往美國,繼續求學或旅行。
5.新加坡僑生王永慶訪問2004.04.16
記者李葉楓/世新報導
就讀口傳三甲新加坡僑生王永慶,在學業方面,表現傑出,曾連續四次拿到舍我獎。他表示,選擇來台灣讀書就是為了把中文基礎打好,所以不斷努力和嘗試,只要願意下苦功,就一定會有好成績。
在還沒來台灣之前,曾經在新加坡海軍服役六年,擔任士官長,負責導航和雷達偵查。熱愛自由的他,經過幾年軍人生活的洗禮,厭倦了官僚制度,所以退出海軍,回來學校繼續讀書。
由於新加坡地理性質的關係和天然物資缺乏,加上周圍國家的威脅,新加坡人常常處於不斷求進和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生活。他覺得台灣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地方,到處都是機會,每天都在變化,是一個很有發展空間的土地。對於台灣的人,他覺得大部分的人都很好,除了某些比較封閉和在言論上有著過度自由的人。
他在音樂方面也是很有成就,在新加坡曾出過兩張個人專輯,分別是九五年的「王永創作集」和二千年的「太遠」,風格都是以搖滾音樂為主。來台灣後,他跟朋友組成一支非主流的樂隊─Neon,負責鼓手。他們會不定期到外面表演,他認為在每一次做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要選出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來做,這樣才會有動力繼續下去。
對於學弟妹,他給了一些意見,他說「其實每個人都很有才華,只是欠缺耐性和被動」,只要能學會獨立和打穩基礎,什麼事都可以做得好。
6.記者趙晉文/世新報導
涂薇薇,一位與風競逐、飛躍於田徑場上的僑生,從小賽跑、跳遠、籃球都難不倒她,一年前帶著好動的基因,漂洋過海,期待拿起書本,成績亦如場上優異。
甫自大專盃摘下兩面金牌的她,回憶起中學「每天花一個小時的車程,來回於練習場與家裡,那是最難熬的一段日子」,雖不曾視此為職志,但因興趣使然,甘之如飴。
談到印象最深的比賽,她提及了十九歲時,剛加入當地的縣職業隊,因傷必須復健兩個月,但比賽在即,帶傷上場,仍奪下季軍,也為自己感到驕傲。
當時剛自中學畢業的她,開始思考未來,她說「馬來西亞私立大學華人名額較國立大學多,但學費和台灣相差無幾」,最後,她決定到台灣,結束半年職業隊生活,而中學時留下三級跳遠的縣紀錄,至今無人能破。
剛來台灣參加的全國田徑公開賽,除了因練習時間過於倉卒外,連中文都成為比賽障礙。她回憶當時情況,「在馬來西亞時,聽慣了馬來文,第一次聽到中文的「各就各位」時,我竟然還愣在那,後來才跟上動作,心情當然也受了點影響」。
經過一年多調整,已不像初來時,食衣住行樣樣不適應,當然,靜不下來的她,平常還會打籃球,維持體能。對於未來,她表示,來台灣,重心並不在田徑隊,而是唸書,希望大學畢業後,回到馬來西亞,從事有關運動休閒方面的工作。
7.社團放大鏡…音習社
記者吳家瑋/世新報導
四年前成立的音習社,並沒有很長久的社史,現在是由一群大一新生擔任幹部職位,交接之時,還曾出現一段空窗期;四年一千元的社費包含了社課,畢業後有專業技能的學長姐回來教授,如此窘況,音習社是怎樣堅持他們理想持續生存呢?自己在外頭開課教吉他,也有組團的周毅軒說道,對音樂的熱忱是最主要的因素。他表示,音樂是藝術表現的一種方法,分為很多種風貌,你可以欣賞它、創作它甚至操縱它,他們專注的是現代音樂,像是七O、八O年代的搖滾老歌,到最近則轉變為Nu Metal。
全名為「音樂實習操作組織」的音習社,每學年都有期初表演、音習周表演、期末表演三項大型活動。社團中分為兩大樂團,一是由社長丁靖擔任吉他手的「大橋頭」,團名由來源自於景美夜市一家美味的店。他形容說,「在去年年底學校樓梯間的練團室中邂逅了彼此,找到了依靠。因為玩音樂而聚在一起的五個大一新鮮人,是世新大學音習社的新血團,雖風格尚未定型,自創曲也還在籌備中,但風格種類繁多,對音樂憧憬大,搖滾、金屬、流行皆能有所發揮。」另一同樣是五個人所組成的「辣椒丸子」,走的是重金屬風格。這兩個樂團各自的音樂理念都不盡相同,身為「辣椒丸子」吉他手,也是社團文宣兼美工的楊佩瑩表示,希望大家都能發展出屬於自己style的音樂,而「辣椒丸子」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畢竟他們現在都還是大一學生,希望未來能有機會進入春吶和海洋音樂祭表演。目前他們演唱的曲目包括有台灣的五月天,日本的GLAY、X-JAPAN、彩虹樂團,西洋的史密斯飛船、邦喬飛…等等,但在演唱時,也會加入屬於自己的味道。平時課餘時間都在練唱與增加默契,到了要上台表演前幾週,則會在聯誼室或外借練團室進行更密集練習和彩排。
音習社最為驕傲的是,在二OO一年告別式演唱會中參與表演的「潑猴樂團」,其中的吉他手喬揚曾是音習社社員,他們在今年四月初台灣迷你版的Woodstock音樂會「春天吶喊」中也有演出,更是今年海洋音樂大賞的得主。
這學期音習周一系列活動將於四月二十六日至四月三十日展開,活動主要有播放演唱會及具有音樂性的影片,舉辦茶會和音樂會講座,最受矚目的就是現場表演。社長丁靖希望不論是想學或者是純粹喜愛聽音樂的同學們,都能來這裡找尋自己想要的資訊,和所有同好一起交流與分享,最重要的是能將各式各樣的音樂推廣出去。
8.系際盃冠軍賽報導
記者呂穎彥/世新報導
籃球與排球系際盃比賽正式落幕,廣電系衛冕失敗,讓公廣系登上今年籃球系際盃冠軍寶座,排球方面,由實力強勁的觀光系奪得冠軍。
九日上演的籃球季軍賽峰迴路轉,觀光系先佔上風,領先口傳系二十分,口傳奮戰不懈,而且體力較勝一籌,在最後階段追成平手,需以延長賽決勝負。進入延長賽,口傳撲擊成功,挫下觀光系,拿下季軍。
十二日的冠軍賽,實力相均的公廣與廣電纏鬥全場,廣電在第二及第三節一直處於落後,廣電的黃政賀雖摘下十八分,仍不能扭轉頹勢,直至完場前兩分鐘,廣電才反撲成功,領先一分,雙方展開激烈拉鋸戰,最後公廣以較強的進攻力,終場六十六比六十五,挫下衛冕的廣電,拿下冠軍。廣電的李延智雖表現出色,拿下多個籃板球,然而公廣的林育質與徐嘉鍛表現活躍,分別拿下十九分及十四分,令廣電衛冕失敗。
今年的籃球系際盃一改以往在操場舉辦的慣例,全部賽場均在室內運動場舉行,並參考NBA於比賽時加插音樂,參觀球賽的同學表示,音樂令賽事更緊湊精彩。一位裁判表示,世新大學是他擔任過裁判的院校中,把比賽辦得最成功的。主辦老師何正峰表示,系際盃可以維繫同學間的凝聚力,此次比賽的改進成功,吸引更多的同學到場為球隊打氣。他表示,對改進的成果感到滿意,並且將在賽後與各系隊會談,收集同學的建議,以期下年的比賽辦得更精彩。
觀光系雖於籃球系際盃中失利,不過在排球系際盃上奪得冠軍。新聞系的林育嫻及陳君儀雖表現出色,但組織力不及觀光系,而且面對賴淑霞與楊智涵的強勁扣殺,難以抵擋,新聞系被觀光系以二比一挫下,屈居亞軍。
9.記者林怡君、李嘉鴻/世新報導
世新社團五花八門各有特色,有靜態文藝性社團、動態服務性社團,也有精通各種樂器的音樂性社團等,社員平常閒暇時聚在社桌聊天,互相交流聯絡感情,不只是有同社社員,有時還會加入他社同學,久而久之社團間彼此熟稔了起來,互相成為好朋友、好鄰居。
社團好朋友是友誼的表現,社慶時會互邀海報一起慶祝,有活動也會互相參與捧場,例如羅浮童軍社和魯啦啦社,雖然有各自的社團理念,但由於性質相似、社桌又很相近,彼此互動很熱絡,常有活動一起合辦或互相支援,羅浮童軍社社員簡麗娟表示,今年春假王再彬老師籌畫幫助光仁中學的啟智學生一圓童軍夢,便邀請了兩社一起承辦,大家合作很有默契,活動圓滿達成,合作讓大家能互相學習各有成長。
山洞人美術社和山洞詩社也是對好鄰居,不只社桌近,社員私底下也是同班同學,所以互相支援合作的情況屢見不鮮,山洞人美術社社長表示,去年十月兩社合辦的詩戀紀活動就是一次成功的結合,雙方各展所長,結合詩與插畫,為作品添加許多想像空間,也讓活動更豐富具可看性,不但吸引許多人來參加,也一次打響了兩社名號。
天地會跟社服團的長久友好關係,來自於天地會的創設社員是由社服團卸任幹部所擔任,天地會社員蔡家銓說,天地會是屬玩樂性社團,學長姐們常在社服團參與服務活動後,來到這裡跟大家遊山玩水,四處旅行。社服團團長表示,雖然兩個社團的關係匪淺,但社團是各自獨立經營,社團的理念走向不同,因此能一起合作辦活動的機會很少。
課外組助教蔡佩玲表示,社桌之間相隔都不遠,有助於社團之間互相交流,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水上救生社和山洞人美術社,兩者一動一靜差異很大,不過卻因為社桌位置相近成了好朋友,對於同學發展多方興趣有很大的助益。課外組鼓勵社團合辦活動,一來學校場地有限,二來聯合宣傳更有力。各自發揮所長,集思廣益,不但能申請更充足的補助經費,對於邀請各界名人或租借器材方面都能事半功倍,同時,也讓活動的宣傳火力集中,達到人氣高指數的熱烈迴響。
◎五月二日校運會/將擺放由各校隊主持的遊戲攤位,由二十一日開始,有興趣者可向各校隊代表或到體育室購買。詳情請到體育室查詢。
◎二十一日各系學會會長及大一各班班代,於十二時三十分到大禮堂,參加領隊會議,相討校運會相關事誼。
◎足球社/三對三足球比賽,二十二、二十三日中午十二時舉行比賽於操場,即日起開始報名,詳情洽社桌。
記者呂穎彥/整理報導
2.僑生報導-張建業
記者吳倩慧/世新報導
世新大學每年都有來自不同各地的僑生前來求學,每位僑生各自具有他們不同的特色,帶著家鄉的文化遠赴來台,期間所需付出的心力也比一般學生要來的多,他們是以什麼樣的方式來適應台灣社會,都令台灣學生感到好奇。
「若沒有刻意提醒,很多人都以為我是一個台灣人。」新聞國傳三甲張建業如是說。來台四年,在台灣風俗民情的薰陶下,學會了一口流利的台語,也漸融入台灣的社會。
張建業表示,來台除了唸書之外,還希望能更深一層的接近台灣,而學習台語是最能了解台灣文化核心的一種方式,也與台灣人之間更為親密。雖然同為華人,但是在台灣卻看到更多元的一面,最令他感到有趣的是,香港與台灣兩地文化的結合,形成另一種符合社會型態下的新文化,就像飲茶在台被改良成迴轉式二十四小時的港式飲茶餐廳,以及香港電影所帶動的一股潮流,也爲台灣社會注入了新元素。
對政治具有高度熱忱的他提到,目前香港的政治處境,是屬於一個不能完全自治的地方,使他更能體會台灣人民可以管理自己事務的可貴;他常說,自己是以多元的角度來看待台灣,跳脫書本中對台灣的框架,因而更加擴大了自己的視野,並以這樣的觀點來熱切關心台灣的政治發展。
遊覽過台灣各地的他,最欣賞的是台灣人的那份正直和豪爽,尤其是鄉下人十足的親和力和人情味,使從小生長在香港都市中的他感受最為深刻。他表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很多事情都是要靠自己去體會摸索,想法才不會有所侷限,真正生活在台灣以後,改變了他以往對台灣的刻板印象。
3.韓國外籍生崔成坤訪問2004.04.16
記者李葉楓/世新報導
以外籍身份考進世新大學觀光休憩組的韓國籍同學崔成坤,認為現在的社會中文比英文更重要,有鑑於此,在高中畢業後,經台灣念書的表哥介紹,到台灣師範大學的語言中心學習中文。他表示,台灣是他第一個到的外國的地方,因為這裡全都是亞洲人的面孔,所以不會感覺陌生。剛開始的時候,他學習中文感到相當辛苦和難以適應,曾經在來台半年後放棄學業,回到韓國。一個月後,想到了前途,決定重返校園。
雖然在台灣已經生活兩年,他乃覺得在學業上,遇到不少挫折,在上課的時候,老師教授的內容多,他聽不懂。他覺得,法學和會計學是最困難,因為韓國的法律跟台灣的法律完全不同,他之前高中所學的法律,在這裡是用不著。
第一屆「舍我盃」歌唱比賽中,崔成坤表現脫俗。他表示,是同學幫他報名,他全不知情,後來經過連番比賽後,進入決賽,他個人本身沒有很喜歡唱歌,只是想多參與和學習。
崔成坤有好動與安靜的一面,在動的一面,居住在台灣的時間裡,他玩遍整個台北。在靜的一面,是在每個星期天,他都會參加由「韓國長老教會」所進行的基督教聚會。
他亦表示,台灣消費比起韓國高,這裡的物價普遍比較貴,只有球鞋是例外。對於和台灣人相處,他覺得很友善和客氣,常常幫助其他人和很用功讀書,感覺舒服。
4.記者謝逸聆/世新報導
觀光餐旅四甲的慈仁多瑪,擁有一頭微捲長髮,深邃的眼睛,以及沉靜的氣質,走在校園裡,她或許與一般台灣女孩無異,直到與她對談時中英交雜的會話,以及特別的口音,才令人好奇她的故鄉。
慈仁多瑪父母一代出生西藏,年輕時,跟隨達賴喇嘛翻山越嶺,移居鄰國印度,居住於印度東北的Dehra Dun小鎮,因此,國籍印度的她,實為西藏人。
三年多前,慈仁多瑪因為表姊到台灣讀書,最後定居台北成為台灣新娘,以及熱愛學習外語之故,高中畢業後,十九歲即到台灣。
從不會說中文,不識任何中文字,進入台灣語言中心,從基本對話學起,認識台灣的風土民情,九個月後順利分發至世新大學,並選擇就讀觀光系,希望完成能夠到處旅遊的夢想。擁有這種語言天賦的她,常被班上同學視為英文小老師,翻譯英文課文,而她也表示,同學們都很熱心,遇到她不懂的中文內容,皆予以幫助。
她回想初來台灣的一段時間,因為飲食的不習慣,常常只吃麵包裹腹,其他食物,在她吃來太過清淡,並且「不辣」。她並表示,初進大學,與同學相處時,大家對於她的生活背景皆很好奇,令人哭笑的問題不乏「印度有什麼水果?」、「有沒有車子?」,她無奈地笑稱,同學們對她故鄉的好奇遠高於對自己的了解。雖然如此,她還是肯定對台灣的喜愛,除了同學的熱情、台北便利的都市生活,台灣各地的觀光景點,例如墾丁、宜蘭、太魯閣國家公園,也為她留下了好印象。
今年六月即畢業的慈仁多瑪,對未來有許多憧憬,她表示,畢業後先回印度重溫家庭溫暖外,下一站預定前往美國,繼續求學或旅行。
5.新加坡僑生王永慶訪問2004.04.16
記者李葉楓/世新報導
就讀口傳三甲新加坡僑生王永慶,在學業方面,表現傑出,曾連續四次拿到舍我獎。他表示,選擇來台灣讀書就是為了把中文基礎打好,所以不斷努力和嘗試,只要願意下苦功,就一定會有好成績。
在還沒來台灣之前,曾經在新加坡海軍服役六年,擔任士官長,負責導航和雷達偵查。熱愛自由的他,經過幾年軍人生活的洗禮,厭倦了官僚制度,所以退出海軍,回來學校繼續讀書。
由於新加坡地理性質的關係和天然物資缺乏,加上周圍國家的威脅,新加坡人常常處於不斷求進和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生活。他覺得台灣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地方,到處都是機會,每天都在變化,是一個很有發展空間的土地。對於台灣的人,他覺得大部分的人都很好,除了某些比較封閉和在言論上有著過度自由的人。
他在音樂方面也是很有成就,在新加坡曾出過兩張個人專輯,分別是九五年的「王永創作集」和二千年的「太遠」,風格都是以搖滾音樂為主。來台灣後,他跟朋友組成一支非主流的樂隊─Neon,負責鼓手。他們會不定期到外面表演,他認為在每一次做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要選出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來做,這樣才會有動力繼續下去。
對於學弟妹,他給了一些意見,他說「其實每個人都很有才華,只是欠缺耐性和被動」,只要能學會獨立和打穩基礎,什麼事都可以做得好。
6.記者趙晉文/世新報導
涂薇薇,一位與風競逐、飛躍於田徑場上的僑生,從小賽跑、跳遠、籃球都難不倒她,一年前帶著好動的基因,漂洋過海,期待拿起書本,成績亦如場上優異。
甫自大專盃摘下兩面金牌的她,回憶起中學「每天花一個小時的車程,來回於練習場與家裡,那是最難熬的一段日子」,雖不曾視此為職志,但因興趣使然,甘之如飴。
談到印象最深的比賽,她提及了十九歲時,剛加入當地的縣職業隊,因傷必須復健兩個月,但比賽在即,帶傷上場,仍奪下季軍,也為自己感到驕傲。
當時剛自中學畢業的她,開始思考未來,她說「馬來西亞私立大學華人名額較國立大學多,但學費和台灣相差無幾」,最後,她決定到台灣,結束半年職業隊生活,而中學時留下三級跳遠的縣紀錄,至今無人能破。
剛來台灣參加的全國田徑公開賽,除了因練習時間過於倉卒外,連中文都成為比賽障礙。她回憶當時情況,「在馬來西亞時,聽慣了馬來文,第一次聽到中文的「各就各位」時,我竟然還愣在那,後來才跟上動作,心情當然也受了點影響」。
經過一年多調整,已不像初來時,食衣住行樣樣不適應,當然,靜不下來的她,平常還會打籃球,維持體能。對於未來,她表示,來台灣,重心並不在田徑隊,而是唸書,希望大學畢業後,回到馬來西亞,從事有關運動休閒方面的工作。
7.社團放大鏡…音習社
記者吳家瑋/世新報導
四年前成立的音習社,並沒有很長久的社史,現在是由一群大一新生擔任幹部職位,交接之時,還曾出現一段空窗期;四年一千元的社費包含了社課,畢業後有專業技能的學長姐回來教授,如此窘況,音習社是怎樣堅持他們理想持續生存呢?自己在外頭開課教吉他,也有組團的周毅軒說道,對音樂的熱忱是最主要的因素。他表示,音樂是藝術表現的一種方法,分為很多種風貌,你可以欣賞它、創作它甚至操縱它,他們專注的是現代音樂,像是七O、八O年代的搖滾老歌,到最近則轉變為Nu Metal。
全名為「音樂實習操作組織」的音習社,每學年都有期初表演、音習周表演、期末表演三項大型活動。社團中分為兩大樂團,一是由社長丁靖擔任吉他手的「大橋頭」,團名由來源自於景美夜市一家美味的店。他形容說,「在去年年底學校樓梯間的練團室中邂逅了彼此,找到了依靠。因為玩音樂而聚在一起的五個大一新鮮人,是世新大學音習社的新血團,雖風格尚未定型,自創曲也還在籌備中,但風格種類繁多,對音樂憧憬大,搖滾、金屬、流行皆能有所發揮。」另一同樣是五個人所組成的「辣椒丸子」,走的是重金屬風格。這兩個樂團各自的音樂理念都不盡相同,身為「辣椒丸子」吉他手,也是社團文宣兼美工的楊佩瑩表示,希望大家都能發展出屬於自己style的音樂,而「辣椒丸子」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畢竟他們現在都還是大一學生,希望未來能有機會進入春吶和海洋音樂祭表演。目前他們演唱的曲目包括有台灣的五月天,日本的GLAY、X-JAPAN、彩虹樂團,西洋的史密斯飛船、邦喬飛…等等,但在演唱時,也會加入屬於自己的味道。平時課餘時間都在練唱與增加默契,到了要上台表演前幾週,則會在聯誼室或外借練團室進行更密集練習和彩排。
音習社最為驕傲的是,在二OO一年告別式演唱會中參與表演的「潑猴樂團」,其中的吉他手喬揚曾是音習社社員,他們在今年四月初台灣迷你版的Woodstock音樂會「春天吶喊」中也有演出,更是今年海洋音樂大賞的得主。
這學期音習周一系列活動將於四月二十六日至四月三十日展開,活動主要有播放演唱會及具有音樂性的影片,舉辦茶會和音樂會講座,最受矚目的就是現場表演。社長丁靖希望不論是想學或者是純粹喜愛聽音樂的同學們,都能來這裡找尋自己想要的資訊,和所有同好一起交流與分享,最重要的是能將各式各樣的音樂推廣出去。
8.系際盃冠軍賽報導
記者呂穎彥/世新報導
籃球與排球系際盃比賽正式落幕,廣電系衛冕失敗,讓公廣系登上今年籃球系際盃冠軍寶座,排球方面,由實力強勁的觀光系奪得冠軍。
九日上演的籃球季軍賽峰迴路轉,觀光系先佔上風,領先口傳系二十分,口傳奮戰不懈,而且體力較勝一籌,在最後階段追成平手,需以延長賽決勝負。進入延長賽,口傳撲擊成功,挫下觀光系,拿下季軍。
十二日的冠軍賽,實力相均的公廣與廣電纏鬥全場,廣電在第二及第三節一直處於落後,廣電的黃政賀雖摘下十八分,仍不能扭轉頹勢,直至完場前兩分鐘,廣電才反撲成功,領先一分,雙方展開激烈拉鋸戰,最後公廣以較強的進攻力,終場六十六比六十五,挫下衛冕的廣電,拿下冠軍。廣電的李延智雖表現出色,拿下多個籃板球,然而公廣的林育質與徐嘉鍛表現活躍,分別拿下十九分及十四分,令廣電衛冕失敗。
今年的籃球系際盃一改以往在操場舉辦的慣例,全部賽場均在室內運動場舉行,並參考NBA於比賽時加插音樂,參觀球賽的同學表示,音樂令賽事更緊湊精彩。一位裁判表示,世新大學是他擔任過裁判的院校中,把比賽辦得最成功的。主辦老師何正峰表示,系際盃可以維繫同學間的凝聚力,此次比賽的改進成功,吸引更多的同學到場為球隊打氣。他表示,對改進的成果感到滿意,並且將在賽後與各系隊會談,收集同學的建議,以期下年的比賽辦得更精彩。
觀光系雖於籃球系際盃中失利,不過在排球系際盃上奪得冠軍。新聞系的林育嫻及陳君儀雖表現出色,但組織力不及觀光系,而且面對賴淑霞與楊智涵的強勁扣殺,難以抵擋,新聞系被觀光系以二比一挫下,屈居亞軍。
9.記者林怡君、李嘉鴻/世新報導
世新社團五花八門各有特色,有靜態文藝性社團、動態服務性社團,也有精通各種樂器的音樂性社團等,社員平常閒暇時聚在社桌聊天,互相交流聯絡感情,不只是有同社社員,有時還會加入他社同學,久而久之社團間彼此熟稔了起來,互相成為好朋友、好鄰居。
社團好朋友是友誼的表現,社慶時會互邀海報一起慶祝,有活動也會互相參與捧場,例如羅浮童軍社和魯啦啦社,雖然有各自的社團理念,但由於性質相似、社桌又很相近,彼此互動很熱絡,常有活動一起合辦或互相支援,羅浮童軍社社員簡麗娟表示,今年春假王再彬老師籌畫幫助光仁中學的啟智學生一圓童軍夢,便邀請了兩社一起承辦,大家合作很有默契,活動圓滿達成,合作讓大家能互相學習各有成長。
山洞人美術社和山洞詩社也是對好鄰居,不只社桌近,社員私底下也是同班同學,所以互相支援合作的情況屢見不鮮,山洞人美術社社長表示,去年十月兩社合辦的詩戀紀活動就是一次成功的結合,雙方各展所長,結合詩與插畫,為作品添加許多想像空間,也讓活動更豐富具可看性,不但吸引許多人來參加,也一次打響了兩社名號。
天地會跟社服團的長久友好關係,來自於天地會的創設社員是由社服團卸任幹部所擔任,天地會社員蔡家銓說,天地會是屬玩樂性社團,學長姐們常在社服團參與服務活動後,來到這裡跟大家遊山玩水,四處旅行。社服團團長表示,雖然兩個社團的關係匪淺,但社團是各自獨立經營,社團的理念走向不同,因此能一起合作辦活動的機會很少。
課外組助教蔡佩玲表示,社桌之間相隔都不遠,有助於社團之間互相交流,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水上救生社和山洞人美術社,兩者一動一靜差異很大,不過卻因為社桌位置相近成了好朋友,對於同學發展多方興趣有很大的助益。課外組鼓勵社團合辦活動,一來學校場地有限,二來聯合宣傳更有力。各自發揮所長,集思廣益,不但能申請更充足的補助經費,對於邀請各界名人或租借器材方面都能事半功倍,同時,也讓活動的宣傳火力集中,達到人氣高指數的熱烈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