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05 00:23:22Loksze

功夫,反功夫? / 葉愷

有不少評論認為《功夫》是打著功夫旗號反功夫,原因是片中三個硬橋硬馬、身懷傳統武功根底的角色,最終都不得善終,死於「琴音」之下;此外,周星馳的角色除了童年時跟著一本不知真偽的如來神掌秘笈練過一些功夫後,就一直到電影後段,才因為被火雲邪神打致重傷,卻因而無意中將周星馳的任督二脈打通,喚醒了他體內的武術潛能;而到最後,周星馳與火雲邪神大戰的高潮戲,二人使用的不是符合人體結構的傳統中國功夫,而是《龍珠》或《Matrix》式的超自然武功。

評論界有這樣的反應,大概是因為周星馳為電影改了一個直接卻又引人遐想的名字——《功夫》。我們都主觀地相信:「周星馳拍功夫喎!一定好鬼李小龍啦!」眾所周知,周星馳是個百份百的李小龍迷和功夫迷,我不相信他會有強烈的動機和意識(如果要說是潛意識作祟,那就另作別論)去反功夫。如果說三個武功高強的房客最終死去,代表傳統功夫的死亡,那麼是否也可以說,周星馳在體內潛能被發掘出來後,表演了一段向《精武門》致敬(或者可說是模仿)的武打場面,是意味周星馳重新確定傳統功夫的合法性?片末的《龍珠》或《Matrix》式的打鬥場面,又代表甚麼?

做全世界愛看的電影

我覺得周星馳一句「做全世界愛看的電影」,正好表達了電影的意圖。作為他交給荷李活的第一份功課或試卷,可以看出他企圖將香港和荷李活動作電影的各種風格和元素糅合一起,希望左右逢源,同時迎合全世界觀眾的口味;方程式是:懷舊味極濃的二十世紀初上海場景,加七十二家房客式的下層社會,再加武打場面,最後以最先進的電影特技作結。

這種方程式其實是電影慣常的創作方法,重點在於最後的製成品有多有趣。《功夫》明顯地有不足之處。以現在的電腦技術來衡量,《功夫》的特技難度並不算頂尖,現在出來的成績只算中規中矩。作為一個貪求無饜的觀眾,當我看過《Matrix》第三集的特技打鬥場面,我會對《功夫》的結局的官能刺激程度要求更多,要比《Matrix》第三集更刺激、更震撼,可惜的是,
《功夫》結局的場面處理在創意上離我想像太遠,這可能是我自己對《功夫》過度期望所致。

有網上評論認為《功夫》的故事情節過於直線,用一句「斧頭黨大戰七十二家房客」就可總結,而情節推進的主要動力就是不停有武林高手出現,而且一定是一個比一個厲害。這個模式雖然是跡近於中國武術敘事的神話原型結構,但我相信周星馳可能是由《死亡遊戲》將這故事原型移植過來。問題在於:《死亡遊戲》的武術設計在當時是極之劃時代的,而且演繹的人是——李小龍;而三十多年後的《功夫》再用這模式,就必須在武術設計上和視覺上有更突出的成績——不只是跟《死亡遊戲》比較,而是跟三十多年來的武術電影比較。《功夫》的創作群其實也深知這個推不掉的較量,所以才會有如今這個劇本,企圖把古今中外的動作電影全部收於自己腋下,成績如何,就見仁見智了。

皇天下

周星馳的角色設定,是天生一副骨格精奇的練武奇才,先天地就擁有強大功力,不須鍛煉,只要任督二脈打通,就能變成絕世高手,這當然就是從《Matrix》中Neo的香港版。而且因是之故,可能有評論認為周星馳背叛了自己所建立的「小子」形象。我想說的是,在中國的系統裡,「小子」也可以是「The One」,中國術語是「真命天子」,出身不是問題,只要他能登上皇座,他就自然是龍種。而「真命天子」這元素其實在《食神》和
《西遊記》中已經出現。

不須鍛煉,天生龍種,似乎更加迎合現今電子遊戲世代的世界觀。在中國武俠世界中,通常主角如果不是天賦異稟,就是機緣巧合得到絕世武功。最近看到一輯探討在電子遊戲世代成長的現代青年人的電視節目中,亦提及他們的世界觀就是所有事情都必須是「即時」的,包括娛樂、人際關係、工作成就,也當然包括個人的能力。

周星馳在《功夫》中的角色並不完全是這樣期望一切手到拿來,他一直很努力地做一個壞人,這可能是因為周星馳本人實際上並不屬於電子遊戲世代,但「不須鍛煉,天生龍種」的命題卻也有意無意之間與「即時」的電子遊戲世代互相呼應。

from: http://filmcritics.org.hk/index.php?mod=iZine&cmd=showCAS&caID=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