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02 11:30:02 火星爺爺

報告老師筆記四

上了三個月的課,今天第一學期結束了,下學期要到四月才開始,以下是我交給老師的學習心得,跟大家分享。

1.看到吐司,不要急著塗果醬
帶著分別心與評判,已經成為我們看自己、看事情的制式反應。過去的素養與訓練,讓我們喪失純粹眼光,我們無法只是看,純粹看,不帶情緒、評判。附加的這些東西,讓我們看不清事實,我們卻以為看到真實。

所以卸下「眼鏡」很重要。我們已經有些東西看不見,我們得不斷問:究竟看到的是自己的偏見,還是事件的原貌?要能粹看,不帶有色眼光。所以看到吐司不要急著塗果醬,去品嚐吐司的原味。

如果不能回到事實與真理,真正的溝通不會發生。帶著偏見溝通是不可能的,浪費時間又沒效果。溝通要避免陷入口味之爭,草莓吐司跟花生吐司怎麼比?誰能決定優劣?打一架嗎?太蠢了。我們不可能用偏見來說服偏見,偏見只能臣服真理跟事實。

2.抓浮木?你自己就浮得起來
溺水的人會抓住任何會漂浮的東西,困頓的人會抱住任何可依靠的法門,但禪宗六祖告訴我們: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不動搖、能生萬法。

萬法由心所生,這樣的心我們本來就有。這是天大好消息,事實也如此。溺水的人急著抓住東西,卻忘了他自己就浮得起來,讓他陷溺的不是水,而是驚恐。我有這樣的經驗,第一次橫渡日月潭時,前兩百公尺非常害怕,浪大、潭水能見度低,不知有多深,恐懼讓我的手腳笨拙,影響到呼吸,游得毫無章法,吃了好幾口水。然後我開始鼓勵自己放鬆,漸漸肢體不再僵硬,終於可以游泳,最終游完全程。

生命會找到出路,這是我們的本質。我們要對生命懷抱信心,存在就是無上奢華,宇宙讓我們遭遇困頓,是為了催促我們進化。

3.想上天堂,先死過一遍
要更新生命的作業系統前,得先Uninstall原有的程式,這樣的過程不愉快,但於人卻是一種慈悲的進化。

要對眾生慈悲,得先對自己慈悲。慈悲有兩種,一種世俗的慈悲,一種是佛法的慈悲。主要的不同是,世俗的慈悲是給你吃解痛藥:你失業,我給你工作;你缺錢,我給你消費券;沒人愛你,我給你一個抱抱。解痛藥帶來緩解,但問題是藥效不持久,吃多有抗藥性,最後將被迫不斷提高劑量。

佛法的慈悲是給你正確的知見,讓你明白因果,讓你明白你能超越因果,最終得到全面的療癒。金剛經不斷提到,你做廣大布施有福德,但那樣的福德遠比不上你受持、為他人說法所造的福德。世俗的慈悲是解燃眉之急,佛法的慈悲卻是開啟終極了悟,後者才是無上慈悲。

開始上老師的課之前,我就常常看自己,每發現一個「習性新大陸」,總感到難堪。上課後,觀照的次數更頻繁,跟自己的征戰也多(最近慢慢能夠接納)。學習的初始或到某一個階段,一定是苦的。但不死過一遍,怎麼上天堂?

4.目的不是拿諾貝爾佛學獎
佛陀發願渡眾生,是要眾生開悟,而不是把眾生變成和尚、尼姑。上課這段期間,對老師提到的許多佛學專有名詞,理解有限,若考解釋名詞,分數一定奇低。但對於名詞背後代表的意義,我有認真體會。

開始讀楞嚴經,聚焦的也不是弄懂那些名詞,我發現我會被其中的故事與道理所吸引,會去想這些跟我、跟眾生的關連是什麼?我覺得法是要拿來用,拿來體驗。

諾貝爾如果有佛學獎,我永遠沒本事站在台上,我只會在台下為得獎人鼓掌。上課以來我深深感受學習的美好,佛陀悟道傳播法門,但我無須重複佛陀的經歷,就可以呼吸祂的智慧芬芳。

知道哪裡有金礦要努力挖,但金子搬回家只記在帳上,是無法體會金子的美好。

5.吐司是空,吐司上的花生醬也是空
享受花生吐司,但不要執著它,如果上來的是草莓吐司,也無須生氣。

有一個故事,一個師父養蘭,有一天要出遠門交代徒弟好好照顧蘭花,沒想到徒弟不小心把花盆打破了,他嚇得半死。師父回來後他誠實稟明,並跪請責罰,沒想到師父一點都不生氣。徒弟不解問師父,師父笑說:我不是為了生氣養蘭。

照我們預想發生的,是空;不照我們預想發生的,也是空;投注在這些事情的喜怒哀樂,更是空上加空。如果你瓶子都不在乎,還在乎瓶子上的標籤幹什麼?

上課這段時間,我體會最深的是空。的確,我已經記不得國中二年級最困擾我的事情是什麼了?慘綠少年的青澀苦情,現在想起來,不管情節或情緒都模糊得像一部懷舊電影。同理可推,現在困擾我的,以後也不會成為困擾,如果困擾本身或感覺終將被忘記,現在就可以放下。

播映完畢的電影可以回味,耽溺就不用了,繼續耽溺就會錯過下一場電影。

6.困頓是進化的隱喻,規矩是濃縮的現實
遭遇困頓,如果能看到其中的契機進而開始學習,困頓就是美好的隱喻。如果不能,困頓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變成巨大的災難,如五雷轟頂劈得你身心瓦解。

遭逢災難是苦,如果能好好品嚐苦,不再製造災難並努力重建(內在外在的),災難就是一項禮物。困頓沒有好壞,困頓好壞取決於我們從中得到多少禮物。

再說規矩,規矩訂下一定有其時空背景,基於當下的理智情感與人們彼此互動關係訂定共同行為準則,它是當時人們所處現實的一個濃縮。因此剛來一個新地方,遵守規矩有其必要,規矩可能不合理,但急著爭辯或違反並不聰明。

規矩一開始要遵守,之後就要開始瞭解規矩,思索規矩。當時為什麼這麼訂?當時這麼訂好處何在?現在好處還在嗎?有延伸出新的壞處嗎?

我發現困頓與規矩有相似性,它們讓人們一開始處於限制,限制引發思索,思索成熟產生行動,行動持續到沸點,改變就會發生。生命不受限制,進化難以發生。

7.不管有無準備好,槍響就是跑
不管做什麼事都是一種學習,關於學習,最重要的是趕快上路,這是我對於學習最大的體會。老師從第一堂課起,就不斷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學習是突破困境的法門。多數人的學習都是開始於吃到苦頭之後,我也是。

學而知之,困而知之,都是好的。怕的是自己被習性所限,不警醒,怠惰學習,但這是進化所不允許的,為了讓你清醒,宇宙就會用災難來轟炸你,迫使你學習。大家都想要等到準備好再開始,但準備好的情況永遠不會發生。

學習的機會來了,不必想太多,往前衝就是了。對照我交的第一份報告跟現在所寫的,我覺得心境較之前更為澄明,體悟也很多。我感謝老師創造這樣的學習機會與環境,也感謝Simon領我進門。真的,風景再美,要上路才看得見。

8.病好,就可以停藥
學會游泳,游泳圈就可以擺一旁了。繼續賴著游泳圈,只會減慢速度。學軟體需要工具書,但學會之後,工具書就可以送人。

佛祖傳法,卻又說諸法空相,換句話說,祂傳的這個法也是空的。佛祖傳法,這些法是祂為世人打造的游泳圈,祂的重點是要你學會游泳,不是賴著游泳圈。

對於不會游泳的人,游泳圈是拿來救命,確保學習不會遭遇危險,但游泳圈也要正確使用。六祖提到,人跟法的關係有兩種,一種是「心迷法華轉」,一種是「心悟轉法華」。不能了悟,我們的腦袋就只是那些聖哲思想的運動場;能夠了悟,聖賢哲思就能成為我們的健身器材。

阿難著迷於佛祖的32美好相,我心想,一個美好開悟的人,是會散發芳香的。不管他有沒有開口,他的存在就是「法」,他與法合而為一。會游泳的人不需要游泳圈,他本身就是游泳圈,他能自救也能救人。

所以,病好就可以停藥了。不管法或非法,最後都應該放下,金剛經說「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9.懷念獎狀,會停止進步
學習到某個階段,必然會有所體悟,也可能因為這些體悟而沾沾自喜。好比爬山爬到某個地方,有人奉茶,讚美你的速度,你心裡會爽。你可以享受,但快快謝過對方,就應繼續上路。

登山不是為了讚美或一杯好茶。登山的人心裡應該只有高度,只有登高之後擁有的開闊視野。如果對拾級而上的台階產生感情,那就麻煩了。當你著迷於378級台階的風景,你的高度就只會停在那裡。現在的體悟不過是助你往上的一級台階,踏上後,就要準備離開。

把獎狀掛在客廳明顯地方的人,通常都不再打算進步。

10.所以關於空,我的體會是……
心經裡面,我最喜歡「無智亦無得」這句。

短短經文,佛祖把空性講得淋漓盡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而且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眼界無意識界無無明無老死…….

繼續往下,亦不難推演出:無友直友諒友檳榔,無機車火車坦克車,無肉圓滷蛋烤雞排……

Sorry,扯太遠了。

佛說「無智亦無得」,有體會很好但體會也要放下,不放下,它就成為另一種方便解釋。

因此報告老師,這份報告,其實也是空。
智min 2009-06-30 12:51:18

我也喜歡「無智亦無得」這句,不知所謂的喜歡它。哈~~

(曾經去請教佛理很強的師姊有關這句話的意思。)

今天看到,火星爺爺很白話的詮釋,很不同的味道。

loganhsu 2009-01-21 12:46:12

studyofme, 發自內心的讚賞,表示你懂得欣賞,那對別人或對自己,都是很深的祝福。

(悄悄話) 2009-01-17 20: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