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08-02 13:21:33火星爺爺

消費者安可,滾石再唱一段民歌

第一套民歌的故事

1995年10月,滾石首度唱片以直效行銷,推出「滾石金韻民歌百大精選」,受到熱烈迴響,到97年10月,已創造近7萬套的銷售量,累積會員名單,超過5萬筆。

以直效行銷的觀點,5萬多名民歌購買者,是潛力無窮的資產。那意味,當滾石持續民歌產品發展,最精準的名單,就在滾石手中。

接下來的案例,便要和大家分享,滾石在98年初運用這些名單,以直效行銷方式,銷售第二套民歌的故事。

問題界定—怎麼讓消費者再買一套民歌?

「消費者還會再買另外一套民歌嗎?」籌備第二套民歌之初,我們自問。

我們認為可能性甚高。原因之一:民歌的消費者,對民歌懷有濃烈情感,有完整收藏民歌動機。原因之二:近千首民歌,第一套民歌僅收錄100首,明顯有遺珠之憾。

市場需求存在,再來的問題便是:如何說服消費者再買一套。

消費者要什麼,讓他們自己說

那麼,消費者要什麼呢?由於曲目是音樂產品的核心,因此,這個問題就變成是:收錄哪些曲目,才符合消費者需求?我們決定,直接請問消費者。

我們企劃了一次公民投票活動。我們篩選出150首民歌(曲目與第一套未重複),請會員票選他們要的曲目,並告訴會員,入選前100名的歌曲,將收錄於滾石的第二套民歌專輯。

台灣流行音樂史上第一次公民投票

整個票選活動,帶來兩種效益。第一是「告知」的效益:透過票選,消費者知道「第二套民歌專輯即將問世」,產生預期心理(Announcement through Involvement);其次是「參與」的效益:會員票選,不僅協助我們產品規劃,也提高未來購買機率。
為鼓勵會員票選,我們提供兩項優惠(Offer):

一、我們承諾會員,只要參與票選,未來產品上市,他將可享受最優惠的購買價格。

二、此外,會員只要參與票選,滾石即把他的大名,印在產品專輯,

讓所有人知道,他參與貢獻這套民歌專輯的誕生。

發出4萬5千份問卷,總計回收8,216張,回應率為18.3%。

這一回應率,大概可以做兩種解讀:其一是,明確但無形的優惠(把消費者的大名印於產品專輯),其吸引力不亞於有形的贈品或價格誘因。其二是,消費者並不吝惜提供個人資訊,來換取得可能的產品主導權。

依據消費者票選結果,第二套民歌專輯—「滾石民歌時代百大經典」順利誕生。隨即展開對會員溝通工作,以下僅就票選會員部分說明。

感性訴求的「說什麼」與「怎麼說」

對目標消費者而言,民歌有獨具的情感功能—聽民歌,讓人想起年輕的往事。這項特質構成情感性訴求的「說什麼」,亦即:民歌,記得你年輕過。

在「怎麼說」部分,我們利用三種情境畫面表達。

第一個畫面是:一個寫滿了名字的舊書包。標題是:寫在書包上的,是一起荒唐過的名字...

第二個畫面是:一張泛黃的中學生畢業團體照。標題是:大人都是由孩子們變成的,只是他們都忘了...

第三個畫面是:一本泛黃的日記本內頁,日期為:民國71年5月11日。日記裡寫著:「第三節下課,我和平班的小韓擦身而過,他並沒有看我一眼。我已經願意為他放棄一切了...」標題:每一本日記,都藏著一個被暗戀的名字...

緊接感性的打動之後,是理性的說服。我們採取以下幾種說法:

一、第二套民歌,是您和滾石共同完成的,值得收藏。

二、20年後,您會懷念什麼歌?如果是民歌,今天就應該收藏。

三、典藏一首民歌的代價,不到20元。

對票選會員進行兩階段溝通,第一階段告知,第二階段提醒,兩階段DM溝通結果,累計反應率為47%,平均100個票選會員,即有47位購買第二套民歌。

成果與結語

從98年1月產品上市,兩個月內,滾石第二套民歌,對既有民歌會員銷售,創造了1萬套銷售量(票選會員47%反應率,未票選會員10%)。

且由於對象精準,整體的廣宣溝通成本甚低。這一結果,再次驗證「忠程度高的客戶比新客戶,更能為企業創造利潤。」

由近兩成的會員參與票選,票選後近五成的人購買,可以看出,現今消費者,並不吝惜向企業宣告或主張自己的需求,而且,一旦需求受到回應,消費者的支持,是立即,而且是熱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