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6 22:29:40Billy

『馬祖旅遊』- 馬祖西莒沒有胭脂味的閩東聚落『田沃村』(二)

本篇的圖片延續上篇的的文章,繼續介紹位於馬祖西莒田沃村

東面山的下田澳。在這一次的造訪田沃村的當天,

要感謝田沃社區發展協會的陳理事長。

那天的中餐與晚餐都在她家用餐,讓我在莒光有回到家用餐的感覺。

在用餐時,同桌的還有一位是莒光鄉的鄉民代表陳樂禮先生一起用餐。

在用餐時,他問了我一個問題。就是現在圖片中的舊聚落,

有一條古道,是過去的當地居民,通往西莒公墓必經之路,

他們想把那條路重新整理,並且命名。

陳代表問我說有沒有比較好的意見,他認為可以取名為

『地獄古道』。當時我只認為那條路走起來,並沒有什麼危險性,

只因為是通往公墓,就叫地獄古道有點不妥。

但因為沒有深入了解,當時我沒有什麼好的看法。在寫這篇文章時,

看著這些照片,我突然想到,真的萬萬不能叫『地獄古道』。

我們都說人死後,好人上天堂、壞人是下地獄。

把往生者的送葬之路稱為地獄之路,

不就代表要送往生者去地獄,所以要走地獄之路。

因此我突然覺得,稱『天堂古道』不錯,代表這條路在過去是,

是把往生者帶往天堂的道路。大家覺得我這想法好不好,

也許你們還有其他更好的想法,可以打電話到我文章最後,

所留的田沃社協電話,給他們一些意見。

事實上,東面山還是西面山,只是當地人在區分東西方向,

在地圖上都是叫做田沃山。此山標高108公尺,

和標高182公尺武士嶺與標高203公尺的西路山,三峰相連橫貫西莒島。

從散佈的古建築來看,這裡曾經聚集過不少人口。根據資料顯示,

田沃村全村人口曾高達近千人,大多是清末的

福建長樂縣后福林氏及嶺南陳氏等先民,移入此從事漁耕。

由於這裡的海域漁產豐富,所以是福建沿海漁船經常出入之地,

在魚汛期間,由大陸沿海直航到這裡進行採捕的漁船,

有時為了避風取水或修理漁網、漁具,會上岸在這裡逗留一段時間。

最後慢慢的定居下來,形成為數十戶的漁村。

當時那些人只是來此捕捉漁、貝,豢養牲畜及從事簡單的農作,

永久性聚落並未形成。

後來蕃薯、花生這兩種耐旱又耐鹹的農作物,被引進在這裡栽種,

並種植了一些早稻。配合飼養山羊、家禽,

生活上的糧食需求有了充分的滿足後,才開始在這裡落腳定居。

清朝乾隆年間,第一批定居在此的居民,成了這裡的先民,

後來因為『福建地狹人稠,田不足耕,榖不給予養』的壓力下,

遷居來此的人,就成為他們的佃戶。

清朝道光之後,鴉片苗被引進到上田澳這裡栽種,

在每年的二、三月份可以收成,而三、四月份則是種蕃薯。

這種一田雙耕,在收成時只怕當時猖獗的盜匪來搶。

傳統上,這裡的居民大多是以農耕和漁撈兩種方式,相互搭配謀生,

所以海、陸領域對聚落整體發展,相對的有相當的重要的影響。

聚落發展最佳的條件,是要擁有比較大的腹地及海域,

以便經營半漁半農的生計。因此這裡的地形,

造成這裡的居民都是以漁業為主要生計來源,農業只是次要的收入。

民國初年,這裡曾因為有種植罌粟,因此有鴉片館的開設。

也曾發展小規模的地瓜釀酒,形成小型酒庫。

跟食品製造有關的製鹽,也在這裡發展過一陣子。

清朝嘉慶年間到第三批移墾此地後,這裡人口開始增多。

到了清末民初,移民又開始大量湧入,

山坡與丘陵地才開始大量的被開發出來,

為現在發展奠定了基本的藍圖。

初時移民族群壁壘分明,經過不斷演進,

當同族人太少不夠形成一個聚落時,

就和同鄉的人住在一起,因而形成同族村落或同鄉村落。

在拓荒的那段期間,同祖籍的人視為同族群,疾病相扶持,

喪葬同族人協助料理。這種地緣與血緣的結合,

配合以鄉土神祇的信仰作為表徵,

成了同村聯盟祭祀敬拜和虔誠信奉的寄託。

由於拓荒者來自不同的祖籍地,在爭奪移墾及海面打樁下網之地,

兩島間或兩姓間,也曾有械鬥,但隨著海保部隊進駐後逐漸收斂。

這段的拓荒歷史,事實上跟台灣開發史,大同小異。

台灣只是規模比較大,有與原住民的瓜葛,

有閩客的械鬥外,還是漳泉的紛爭,都是一樣為了開拓的領域引起。

在戰地政務期間部隊駐防後,實施了所謂軍民一家政策,

整個經濟秩序才漸漸恢復下來。漁、商業開始繁榮,

人口也逐年遞增,至民國60年代,是人口最多時期。

但也在同時間,隨著年輕一代就學、就業、外加年老的就醫問題,

這裡又開始展開另一波的移民熱潮,只不過人口是向台灣遷移。

人口外流嚴重,主要還是受環境的限制,

產業發展不易,就業機會不多的關係。

80年代末是是這裡人口最少的時期,81年整個田沃村登記的人口數,

首度低於3位數,為97人數,最低點則是83年的89人。

直到85年人口數才恢復破百,登記人口數為119人。

田沃村人口可以從81年最低點,開始回溫,主要是民國81年11月7日

廢除戰地政務,帶動觀光及服務業,加上敬老津貼於

民國85年7月開始發放,加上開始實施地方選舉,人口才又逐漸回流。

就算人口回流,也是相當有限,已經無法恢復過去的榮景。

主要是在戰地政務解除後,國軍精實案開始實施,

減少駐軍的人數,嚴重打擊這裡的商業活動發展。

田沃村的榮景不在,留下的是傳統建築物,因為年久失修而倒塌,

造成環境的髒亂,這一切真的需要進行村容整建工作,

幸好這部份已經有當地的社團,開始默默的在進行。

沒有胭脂味的閩東聚落-馬祖西莒『田沃村』系列文章,第二篇

就到此結束,越後面有更多更精彩的內容要與你們分享,敬請期待^_^

連江縣莒光鄉田沃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陳曉婷

電話/傳真:0836-88155 

地址:連江縣莒光鄉西莒田沃村52號

 

馬祖地圖-西莒島旅遊地圖 

西莒地圖.jpg

 

朋友  如果喜歡  麻煩推薦在下  感恩啦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