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5 17:49:55Khitan
契丹人的服飾造型文化
上圖-內蒙古庫倫旗遼墓壁畫中的契丹男子形像
契丹和其他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一樣,吸納和融合了周邊地區的藝術和文化,但其特有的服飾造型創造了獨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和大漠風情。
本篇以服飾和髮型作一概念介紹。
契丹和其他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一樣,吸納和融合了周邊地區的藝術和文化,但其特有的服飾造型創造了獨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和大漠風情。
本篇以服飾和髮型作一概念介紹。
上圖-契丹人早期活動範圍 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 松漠風華 p.423
★ 契丹人的服飾
1. 契丹人早期居住在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一帶,這裏多山林,氣候也十分寒冷。
2. 契丹先民以遊牧狩獵為業,多衣著獸皮,“戴豬服豕(ㄕˇ)”,“網罟(ㄍㄨˇ)禽獸,食肉衣皮”。
-豕(ㄕˇ) :豬,家畜之一。
-罟(ㄍㄨˇ) :a. 網的總稱。b. 用網捕捉魚或鳥獸。
3. 直到建國前才有了絲織布帛(ㄅㄛˊ)的衣服,並很快得到普及。
-(ㄅㄛˊ)絲織品的總稱。如:「帛書」﹑「絹帛」﹑「帛畫」
4. 伴隨著疆土的拓展,同漢人接觸的增多,農業、手工業及貿易的開展等,毛麻紡織品及絲綢羅綺之類逐漸多了起來。契丹衣著的功能也在擴大,它已不限於禦寒蔽體
5. 遼太宗耶律德光時期(926-947年)制定了服制,“北班國制,南班漢制,各以其便焉”。官分南、北,南官以漢制治漢人,穿漢服。北官以契丹制治契丹,穿契丹服。後來三品以上北官行大禮也穿漢服。
★ 契丹人的服飾
1. 契丹人早期居住在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一帶,這裏多山林,氣候也十分寒冷。
2. 契丹先民以遊牧狩獵為業,多衣著獸皮,“戴豬服豕(ㄕˇ)”,“網罟(ㄍㄨˇ)禽獸,食肉衣皮”。
-豕(ㄕˇ) :豬,家畜之一。
-罟(ㄍㄨˇ) :a. 網的總稱。b. 用網捕捉魚或鳥獸。
3. 直到建國前才有了絲織布帛(ㄅㄛˊ)的衣服,並很快得到普及。
-(ㄅㄛˊ)絲織品的總稱。如:「帛書」﹑「絹帛」﹑「帛畫」
4. 伴隨著疆土的拓展,同漢人接觸的增多,農業、手工業及貿易的開展等,毛麻紡織品及絲綢羅綺之類逐漸多了起來。契丹衣著的功能也在擴大,它已不限於禦寒蔽體
5. 遼太宗耶律德光時期(926-947年)制定了服制,“北班國制,南班漢制,各以其便焉”。官分南、北,南官以漢制治漢人,穿漢服。北官以契丹制治契丹,穿契丹服。後來三品以上北官行大禮也穿漢服。
上圖-故宮 傳宋 李唐 文姬歸漢圖
6. 據文獻記載,契丹國服分為a. 祭服、b. 朝服、c. 公服、d. 常服、e. 田獵服、f. 吊服六類。
a. 祭服:大祀,皇帝服金文金冠,白綾袍,紅帶,懸魚,飾犀玉刀錯。
小祀,皇帝服硬帽,紅緙絲龜文袍。皇后戴紅帕,或絳帓(大紅色頭巾),服紅袍,懸玉佩,烏靴。因祭禮的規模等級不同,其服飾也有所區別。
絳(ㄐ|ㄤˋ)大紅色。說文解字:「絳,大赤也。;一種絲織品
帓(ㄇㄛˋ) 包頭的布
b. 朝服:皇帝著袞冠、紅袍,飾犀玉帶,著靴,謂之國服袞冕(ㄍㄨㄣˇ ㄇ|ㄢˇ)。臣僚戴氈冠或紗冠,當是根據季節而定。氈冠以金花為飾,或加珠玉翠毛。袞-古代天子祭祀時所穿的禮服;袞冕-袞服和冠冕。
c. 公服:皇帝頭戴紫皂(黑色)幅巾,身著紫窄袍或紅襖。臣僚也著幅巾、紫衣。
幅巾-古代以縑(ㄐ|ㄢ,細緻的絲絹)全幅所做的頭巾。
d. 常服:即便衣、去官服,常服盤領(即高圓領)左衽綠衣窄袖袍。貴者紫裏貂裘,青者次之。腰帶有弓、劍、帉帨(ㄕㄨㄟˋ,佩巾,即手帕)、算囊、刀礪(磨刀石)等蹀躞(ㄉ|ㄝˊ ㄒ|ㄝˋ,衣帶上的飾物)帶。
e. 田獵服:皇帝幅巾(以絲布束頭髮),“擐(ㄏㄨㄢˋ,穿著)甲戎裝”,以貂鼠或鵝項、鴨頭為扞(ㄏㄢˋ)腰。番漢官員服戎裝,衣皆左衽(衣服前襟向左側開),黑綠色。
f. 吊服:弔喪時皇帝著素服,白色。臣僚穿皂(黑色)袍。
7. 契丹平民皆穿左衽圓領長袍,腳蹬長皮靴,頭戴皮帽。契丹及其從屬部落百姓也只能髡髮(ㄎㄨㄣ ㄈㄚˇ,剃髮),有錢人想戴巾子,需向政府繳納大量錢財。
8. 漢服是來自中原王朝的服制。遼朝始有南官漢服制度。除漢族官員著漢服外,契丹皇帝、臣僚、皇子等,在某些場合也穿漢服。此文不加贅述。
9. 面料:考古材料表明,契丹貴族男女服裝面料已頗考究,其工藝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1974年在遼寧法庫葉茂台遼墓出土有珍貴的蠶絲織品實物材料。包括絹、紗、羅、綺、錦、絨圈織物及刻絲等七類九十多個品種規格。
在內蒙古翁牛特旗解放營子遼墓發現的一批織錦、綾、羅、刺繡中,有“夾纈 (ㄒ|ㄝˊ)”和“臘纈”法印染的各種花紋。
-夾纈始于秦漢,唐以後得到流行。最早是用兩塊木板雕刻成同樣花紋,著色夾染,故稱夾纈。
-臘纈是用臘塗成花紋,染後去掉,在織物上留下花紋。以上發現,反映出當時絲織工藝已達到很高的水平。
請參考regina的學習部落格 夾纈http://reginahung.blogspot.com/search/label/%E5%A4%BE%E7%BA%88
6. 據文獻記載,契丹國服分為a. 祭服、b. 朝服、c. 公服、d. 常服、e. 田獵服、f. 吊服六類。
a. 祭服:大祀,皇帝服金文金冠,白綾袍,紅帶,懸魚,飾犀玉刀錯。
小祀,皇帝服硬帽,紅緙絲龜文袍。皇后戴紅帕,或絳帓(大紅色頭巾),服紅袍,懸玉佩,烏靴。因祭禮的規模等級不同,其服飾也有所區別。
絳(ㄐ|ㄤˋ)大紅色。說文解字:「絳,大赤也。;一種絲織品
帓(ㄇㄛˋ) 包頭的布
b. 朝服:皇帝著袞冠、紅袍,飾犀玉帶,著靴,謂之國服袞冕(ㄍㄨㄣˇ ㄇ|ㄢˇ)。臣僚戴氈冠或紗冠,當是根據季節而定。氈冠以金花為飾,或加珠玉翠毛。袞-古代天子祭祀時所穿的禮服;袞冕-袞服和冠冕。
c. 公服:皇帝頭戴紫皂(黑色)幅巾,身著紫窄袍或紅襖。臣僚也著幅巾、紫衣。
幅巾-古代以縑(ㄐ|ㄢ,細緻的絲絹)全幅所做的頭巾。
d. 常服:即便衣、去官服,常服盤領(即高圓領)左衽綠衣窄袖袍。貴者紫裏貂裘,青者次之。腰帶有弓、劍、帉帨(ㄕㄨㄟˋ,佩巾,即手帕)、算囊、刀礪(磨刀石)等蹀躞(ㄉ|ㄝˊ ㄒ|ㄝˋ,衣帶上的飾物)帶。
e. 田獵服:皇帝幅巾(以絲布束頭髮),“擐(ㄏㄨㄢˋ,穿著)甲戎裝”,以貂鼠或鵝項、鴨頭為扞(ㄏㄢˋ)腰。番漢官員服戎裝,衣皆左衽(衣服前襟向左側開),黑綠色。
f. 吊服:弔喪時皇帝著素服,白色。臣僚穿皂(黑色)袍。
7. 契丹平民皆穿左衽圓領長袍,腳蹬長皮靴,頭戴皮帽。契丹及其從屬部落百姓也只能髡髮(ㄎㄨㄣ ㄈㄚˇ,剃髮),有錢人想戴巾子,需向政府繳納大量錢財。
8. 漢服是來自中原王朝的服制。遼朝始有南官漢服制度。除漢族官員著漢服外,契丹皇帝、臣僚、皇子等,在某些場合也穿漢服。此文不加贅述。
9. 面料:考古材料表明,契丹貴族男女服裝面料已頗考究,其工藝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1974年在遼寧法庫葉茂台遼墓出土有珍貴的蠶絲織品實物材料。包括絹、紗、羅、綺、錦、絨圈織物及刻絲等七類九十多個品種規格。
在內蒙古翁牛特旗解放營子遼墓發現的一批織錦、綾、羅、刺繡中,有“夾纈 (ㄒ|ㄝˊ)”和“臘纈”法印染的各種花紋。
-夾纈始于秦漢,唐以後得到流行。最早是用兩塊木板雕刻成同樣花紋,著色夾染,故稱夾纈。
-臘纈是用臘塗成花紋,染後去掉,在織物上留下花紋。以上發現,反映出當時絲織工藝已達到很高的水平。
請參考regina的學習部落格 夾纈http://reginahung.blogspot.com/search/label/%E5%A4%BE%E7%BA%88
上圖-遼 銀鎏金鏨荷花扞腰
★ 扞腰
“扞腰”,即護衛腰部之飾。據史料記載,契丹 “皇帝幅巾,擐甲戎裝,以貂鼠或鵝項、鴨頭為扞腰。”
在遼寧省淩源市小喇嘛溝遼墓曾出土一件精美的鎏金銀鏨荷花飾物,經專家鑒定該飾物為遼代獵服扞腰。
鎏金銀鏨荷花扞腰
1. 弧形,中間寬,兩頭窄。下緣平直,上緣為數個連弧組成。
2. 銀鎏金,紋飾為高浮雕,錘鍱而成。
3. 主體紋飾為盛開的荷花,荷葉寬大豐肥,荷花迎風怒放
4. 地紋為水波紋,邊緣飾聯珠紋和雲紋各一周。
5. 其紋飾應和佛教有關,佛教是遼王朝的國教,因而影響極為深遠。
6. 此弧形長片為婦女大袍後腰的帶飾,穿戴時此弧片橫陳腰後,抵於兩肋,將兩端以絲帶束腰,在腹前打結以固定飾片。
★ 扞腰
“扞腰”,即護衛腰部之飾。據史料記載,契丹 “皇帝幅巾,擐甲戎裝,以貂鼠或鵝項、鴨頭為扞腰。”
在遼寧省淩源市小喇嘛溝遼墓曾出土一件精美的鎏金銀鏨荷花飾物,經專家鑒定該飾物為遼代獵服扞腰。
鎏金銀鏨荷花扞腰
1. 弧形,中間寬,兩頭窄。下緣平直,上緣為數個連弧組成。
2. 銀鎏金,紋飾為高浮雕,錘鍱而成。
3. 主體紋飾為盛開的荷花,荷葉寬大豐肥,荷花迎風怒放
4. 地紋為水波紋,邊緣飾聯珠紋和雲紋各一周。
5. 其紋飾應和佛教有關,佛教是遼王朝的國教,因而影響極為深遠。
6. 此弧形長片為婦女大袍後腰的帶飾,穿戴時此弧片橫陳腰後,抵於兩肋,將兩端以絲帶束腰,在腹前打結以固定飾片。
上圖-宣化區下八裏村 2號墓東西壁畫為牽馬持馬球杆圖
★ 契丹人的髮式
契丹人的髮式和服裝一樣獨特,髡髮是古代北方許多民族的共同特徵,但具體的髡髮形式各不相同。所謂髡髮,主要是剃去頭顱頂部的頭髮,或留下周圍部分頭髮,或下垂,或編成小辮。
與中原漢人髮式有哪些不同呢?
中原地區漢族的傳統禮教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而且有一種刑罰就是剃去頭髮,叫做髡刑。但是,少數民族中卻流行著剃去一部分頭髮的習俗,漢人使用“髡頭”或“髡髮”一詞則帶有民族歧視的意味。
隨著契丹考古工作的逐漸深入,發現的大量的遼代壁畫資料可以看得十分清楚,契丹人男女皆髡髮。壁畫所繪人物包括官僚、侍衛、奴僕、貴婦、侍婢和伎樂等不同身份。
★ 契丹人的髮式
契丹人的髮式和服裝一樣獨特,髡髮是古代北方許多民族的共同特徵,但具體的髡髮形式各不相同。所謂髡髮,主要是剃去頭顱頂部的頭髮,或留下周圍部分頭髮,或下垂,或編成小辮。
與中原漢人髮式有哪些不同呢?
中原地區漢族的傳統禮教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而且有一種刑罰就是剃去頭髮,叫做髡刑。但是,少數民族中卻流行著剃去一部分頭髮的習俗,漢人使用“髡頭”或“髡髮”一詞則帶有民族歧視的意味。
隨著契丹考古工作的逐漸深入,發現的大量的遼代壁畫資料可以看得十分清楚,契丹人男女皆髡髮。壁畫所繪人物包括官僚、侍衛、奴僕、貴婦、侍婢和伎樂等不同身份。
上圖-契丹男女子髮型
* 男人髡髮主要有四種式樣:
1. 剪去顱頂髮,保留其餘部分,如(1)。
2. 額兩側留有各不相連的一綹(ㄌ|ㄡˇ)長髮,將其它處頭髮剪去,留髮處之根部剪成圓桃形兩綹頭髮自然下垂或結成髮辮,如(2)。
3. 額兩側留有兩綹長髮,將其他處頭髮剪去。留髮根部剪成三角形或彎月狀,在額中間相連。兩綹長髮自然下垂或結辮,如(3)。
4. 這種在內蒙古阿拉善旗吐古他拉一座晚期遼墓中,男主人頭上保存了較好的頭髮的實物資料。髮式是剪去顱頂頭髮,殘存有短髮茬(ㄔㄚˊ,根部);前額兩側各留有一綹長髮,攏至腦後,在枕骨處兩綹長髮相合,分三股編成一條髮辮,留髮處根部成圓形,枕骨留有短髮辮子9節,長13釐米(如(4))。
* 男人髡髮主要有四種式樣:
1. 剪去顱頂髮,保留其餘部分,如(1)。
2. 額兩側留有各不相連的一綹(ㄌ|ㄡˇ)長髮,將其它處頭髮剪去,留髮處之根部剪成圓桃形兩綹頭髮自然下垂或結成髮辮,如(2)。
3. 額兩側留有兩綹長髮,將其他處頭髮剪去。留髮根部剪成三角形或彎月狀,在額中間相連。兩綹長髮自然下垂或結辮,如(3)。
4. 這種在內蒙古阿拉善旗吐古他拉一座晚期遼墓中,男主人頭上保存了較好的頭髮的實物資料。髮式是剪去顱頂頭髮,殘存有短髮茬(ㄔㄚˊ,根部);前額兩側各留有一綹長髮,攏至腦後,在枕骨處兩綹長髮相合,分三股編成一條髮辮,留髮處根部成圓形,枕骨留有短髮辮子9節,長13釐米(如(4))。
上圖-契丹女石雕像側面
上圖-契丹女石雕像背面
* 婦女髡髮式樣
通常見到的關於契丹人髡髮習俗的資料,只繪契丹男子,契丹婦女髡髮資料較少見。內蒙古烏蘭察布豪久營遼墓女屍的髮式保存較完整。這樣的女式髮型,是考古工作中的首次發現,顯示了契丹族婦女所特有的一種髡髮習俗。
髡髮式樣:
前額邊沿部分剃去,而保留了其餘頭髮;
保留的頭髮,顱頂一部分用絹帶結紮,帶結位於顱頂偏後;
另在左、右側各分出—小綹,編結成一條小辮,繞經前額上方再盤回顱頂,壓在束髮上面,和束髮結辮在一起;或配以各種裝飾物。
耳後及腦後的長髮向身後下披,垂過頸部。,如(5)。
* 婦女髡髮式樣
通常見到的關於契丹人髡髮習俗的資料,只繪契丹男子,契丹婦女髡髮資料較少見。內蒙古烏蘭察布豪久營遼墓女屍的髮式保存較完整。這樣的女式髮型,是考古工作中的首次發現,顯示了契丹族婦女所特有的一種髡髮習俗。
髡髮式樣:
前額邊沿部分剃去,而保留了其餘頭髮;
保留的頭髮,顱頂一部分用絹帶結紮,帶結位於顱頂偏後;
另在左、右側各分出—小綹,編結成一條小辮,繞經前額上方再盤回顱頂,壓在束髮上面,和束髮結辮在一起;或配以各種裝飾物。
耳後及腦後的長髮向身後下披,垂過頸部。,如(5)。
上圖-契丹人飲馬圖
從這些人物,我們進一步弄清了契丹人髡髮的式樣,一般顱側髮和鬢髮都不長,如果太長就結成兩綹,或者編結成辮。
這些髮式對後來金、元之際的女真人、蒙古人的髡髮式樣有直接的影響,不僅如此,就連清代的滿族男子的髮式,也與契丹男子的髡髮式樣有著淵源關係。
圖文來源
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 松漠風雲 p.423
遼河文明
http://www.lnwh.gov.cn/fs.asp
Amazon.cn 中國風俗通史 遼金西夏卷
http://www.amazon.cn/mn/detailmore?showtype=3100&ref=BR-DT&prodid=zhbk006019
遼金西夏元代的服飾藝術
http://www.dasongtianxia.com/bbs/redirect.php?fid=4&tid=167&goto=nextoldset
古代的辮髮與髡髮
http://oldbeijing.org/Article/200503/7466.shtml
中國百度 遼國服飾 衣食住行
http://tieba.baidu.com/f?kz=124518715
http://tieba.baidu.com/f?kz=95137476
沙之書部落格
http://hexuwz.blogbus.com/logs/11182602.html
故宮 傳宋 李唐 文姬歸漢圖
http://tech2.npm.gov.tw/literature/beauty/beauty.asp?B=194
從這些人物,我們進一步弄清了契丹人髡髮的式樣,一般顱側髮和鬢髮都不長,如果太長就結成兩綹,或者編結成辮。
這些髮式對後來金、元之際的女真人、蒙古人的髡髮式樣有直接的影響,不僅如此,就連清代的滿族男子的髮式,也與契丹男子的髡髮式樣有著淵源關係。
圖文來源
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 松漠風雲 p.423
遼河文明
http://www.lnwh.gov.cn/fs.asp
Amazon.cn 中國風俗通史 遼金西夏卷
http://www.amazon.cn/mn/detailmore?showtype=3100&ref=BR-DT&prodid=zhbk006019
遼金西夏元代的服飾藝術
http://www.dasongtianxia.com/bbs/redirect.php?fid=4&tid=167&goto=nextoldset
古代的辮髮與髡髮
http://oldbeijing.org/Article/200503/7466.shtml
中國百度 遼國服飾 衣食住行
http://tieba.baidu.com/f?kz=124518715
http://tieba.baidu.com/f?kz=95137476
沙之書部落格
http://hexuwz.blogbus.com/logs/11182602.html
故宮 傳宋 李唐 文姬歸漢圖
http://tech2.npm.gov.tw/literature/beauty/beauty.asp?B=194
下一篇:015 蹀躞帶
(悄悄話)
2013-01-15 14:24:37
是男人必須有的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