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23 21:01:21安安
生命輪迴----超越時空的前世療法〈9〉
根據她的説法,這幾年減掉的體重,加起來有上百公斤。
狄兒是個非常有魅力的女人。一名治療師曾推測,狄兒也許在擔心,一旦她變苗條了,男人將前仆後繼拜倒在她的裙下。然而,不勝其數的治療顯然都是徒勞。
在我的辦公室裡,狄兒很快進入催眠狀態,她看到自己是兩、三百年前的美洲原住民,她是個貌美的女子,被別部落的男人「偷走」。狄兒被綁架、強暴、打斷手足,餘生苦不堪言,而且悲憤填膺。這種生不如死的痛苦讓她暗自立誓,不可再度美麗。
於是這名印地安女人愈吃愈胖,甚至胖到今生。
那名治療師的推測果然正確。狄兒確實害怕長得苗條,引來一大堆陌生男子的「性」趣。狄兒沒有發生婚前性行為,她是和丈夫辦妥結婚手續,並且熟悉了家,對家有安全感後才和丈夫結合。雖然那名治療師的論點無誤,卻沒有找到問題困擾的根源所在,所以治療失敗。
只經過一次摧眠診療,狄兒回溯出整個事件後,她不再焦慮和恐懼,也不再大吃大喝了。她的體重迅速滑落,而且毫無障礙地通過以前的減肥瓶頸,一直到她認為滿意的程度。連帶的,她不再害怕死亡。狄兒不僅變得苗條,同時她也了解到人的靈魂是不朽的。這一切改變,只經過一次診療!
狄兒保持理想體重幾乎快四年了。她的回溯經驗也激發她追求精神方面的興趣,對生命的探討是她的生活重心,而且也有不錯的收獲。
不讓男人多看我一眼
透過前世回溯法的幫助,我的患者(大多是女性)得以成功地減肥,狄兒和凱西只是其中的兩個例子。依照我的經驗,造成肥胖症的原因不外是過去的身體經驗到痛苦、飢餓、性虐待、暴力等等,為了自我保護,所以才變得肥胖。通常,這些不愉快經驗都肇因於前世,所以只有前世回溯療法才能奏效。
有些人認為,肥胖可以形成神奇的保護罩,以免受到某些疾病侵害。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有些害怕癌症的人常努力加餐飯,增加體重;因為他們認為,越重則本錢越夠,也表示越健康。另有些人認為,增加體重可提供身體的緩衝層,緩和危險(真的或想像的危險),而且也比較不怕受到外來的「打擊」。
狄兒是個非常有魅力的女人。一名治療師曾推測,狄兒也許在擔心,一旦她變苗條了,男人將前仆後繼拜倒在她的裙下。然而,不勝其數的治療顯然都是徒勞。
在我的辦公室裡,狄兒很快進入催眠狀態,她看到自己是兩、三百年前的美洲原住民,她是個貌美的女子,被別部落的男人「偷走」。狄兒被綁架、強暴、打斷手足,餘生苦不堪言,而且悲憤填膺。這種生不如死的痛苦讓她暗自立誓,不可再度美麗。
於是這名印地安女人愈吃愈胖,甚至胖到今生。
那名治療師的推測果然正確。狄兒確實害怕長得苗條,引來一大堆陌生男子的「性」趣。狄兒沒有發生婚前性行為,她是和丈夫辦妥結婚手續,並且熟悉了家,對家有安全感後才和丈夫結合。雖然那名治療師的論點無誤,卻沒有找到問題困擾的根源所在,所以治療失敗。
只經過一次摧眠診療,狄兒回溯出整個事件後,她不再焦慮和恐懼,也不再大吃大喝了。她的體重迅速滑落,而且毫無障礙地通過以前的減肥瓶頸,一直到她認為滿意的程度。連帶的,她不再害怕死亡。狄兒不僅變得苗條,同時她也了解到人的靈魂是不朽的。這一切改變,只經過一次診療!
狄兒保持理想體重幾乎快四年了。她的回溯經驗也激發她追求精神方面的興趣,對生命的探討是她的生活重心,而且也有不錯的收獲。
不讓男人多看我一眼
透過前世回溯法的幫助,我的患者(大多是女性)得以成功地減肥,狄兒和凱西只是其中的兩個例子。依照我的經驗,造成肥胖症的原因不外是過去的身體經驗到痛苦、飢餓、性虐待、暴力等等,為了自我保護,所以才變得肥胖。通常,這些不愉快經驗都肇因於前世,所以只有前世回溯療法才能奏效。
有些人認為,肥胖可以形成神奇的保護罩,以免受到某些疾病侵害。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有些害怕癌症的人常努力加餐飯,增加體重;因為他們認為,越重則本錢越夠,也表示越健康。另有些人認為,增加體重可提供身體的緩衝層,緩和危險(真的或想像的危險),而且也比較不怕受到外來的「打擊」。
如果肥胖症的成因是性虐待,那麼前世療法可以成功地應付生理與心理的負擔,一併治療肥胖症與性虐待創傷,而且患者的體重不會下降後又重新恢復。創傷不再是隱藏心中的陰影,內在我與外在我可以同時痊癒。
對某些患者而言,回溯到今生的兒童期就足以治療威脅健康的肥胖症。過去有一段時間我曾是醫院會診胃腸科的醫師。我負責訪談許多嚴重肥胖症患者,他們正準備參與嚴格的減肥研究計畫。
其中一名患者名叫夏妮,重一百三十三公斤,後來醫院同事介紹她來我這兒看診。她和大多數參與減肥計畫的受害者一樣,減肥失敗。夏妮曾試過催眠治療,希望透過積極的暗示幫助減肥,卻也沒效。傳統的心理分析治療不了她的問題。節食計畫更達不到效果,任何的減肥都只是一時的功效,沒多久她又像灌氣球一樣,回復到常見的一百三十五、六公斤。
兒童期與青春期的夏妮,體重只過重約五公斤,直到結婚後才突然大增。她在戀愛期間,不斷美化男友,並深深愛著他。她的潛意識不願接受(也就是説,故意看不到或不讓它進入意識)婚前丈夫的一些人格缺陷,譬如,對某些女人,他有強迫性的調戲行為。婚後,夏妮無法忍受他的輕薄舉止,更何況外面也傳出閒語,得知此事的夏妮開始嚴重癡肥。
催眠回溯中,夏妮表示青春期時曾被一名少年當眾羞辱,他譏笑夏妮發育中的乳房。不只這些,沒多久夏妮淚水汪汪靜默好一陣子,她想到了肥胖症的根源。四歲時,繼父曾愛撫她。這些記憶一直壓抑在內心深處。
丈夫的風流行為是觸發夏妮肥胖的板機,四歲遭遇性騷擾時,子彈已經上膛,十三歲當眾被羞辱時則是槍機的發射撞針。她不再相信男人,她要保護自己,避開男人。於是她變得肥胖,讓男人不再多看她一眼,這樣,她就不會再度遭到男人傷害。
這次的催眠診療讓夏妮想起兒童期的性騷擾事件,然後她的體重開始減輕,無底洞似的狼虎胃口也有了節制,她終於能夠合理進食。短期的心理治療很快改正她對男人的不信任感。經過那次診療,夏妮至今已經減掉七十五公斤,而且她正在努力中。
回溯肥胖的原因
傑洛.金恩是知名的催眠治療師,在他二十五年的執業期間,治療過數以千計的肥胖患者。我請教他對這些案例有何看法,他告訴我,根據他的經驗,如果患者過重十八公斤以上,或是肥胖期過久,催眠後的暗示──夏妮曾接受這種治療,可是無效──無法幫患者達成減肥目標。
對某些患者而言,回溯到今生的兒童期就足以治療威脅健康的肥胖症。過去有一段時間我曾是醫院會診胃腸科的醫師。我負責訪談許多嚴重肥胖症患者,他們正準備參與嚴格的減肥研究計畫。
其中一名患者名叫夏妮,重一百三十三公斤,後來醫院同事介紹她來我這兒看診。她和大多數參與減肥計畫的受害者一樣,減肥失敗。夏妮曾試過催眠治療,希望透過積極的暗示幫助減肥,卻也沒效。傳統的心理分析治療不了她的問題。節食計畫更達不到效果,任何的減肥都只是一時的功效,沒多久她又像灌氣球一樣,回復到常見的一百三十五、六公斤。
兒童期與青春期的夏妮,體重只過重約五公斤,直到結婚後才突然大增。她在戀愛期間,不斷美化男友,並深深愛著他。她的潛意識不願接受(也就是説,故意看不到或不讓它進入意識)婚前丈夫的一些人格缺陷,譬如,對某些女人,他有強迫性的調戲行為。婚後,夏妮無法忍受他的輕薄舉止,更何況外面也傳出閒語,得知此事的夏妮開始嚴重癡肥。
催眠回溯中,夏妮表示青春期時曾被一名少年當眾羞辱,他譏笑夏妮發育中的乳房。不只這些,沒多久夏妮淚水汪汪靜默好一陣子,她想到了肥胖症的根源。四歲時,繼父曾愛撫她。這些記憶一直壓抑在內心深處。
丈夫的風流行為是觸發夏妮肥胖的板機,四歲遭遇性騷擾時,子彈已經上膛,十三歲當眾被羞辱時則是槍機的發射撞針。她不再相信男人,她要保護自己,避開男人。於是她變得肥胖,讓男人不再多看她一眼,這樣,她就不會再度遭到男人傷害。
這次的催眠診療讓夏妮想起兒童期的性騷擾事件,然後她的體重開始減輕,無底洞似的狼虎胃口也有了節制,她終於能夠合理進食。短期的心理治療很快改正她對男人的不信任感。經過那次診療,夏妮至今已經減掉七十五公斤,而且她正在努力中。
回溯肥胖的原因
傑洛.金恩是知名的催眠治療師,在他二十五年的執業期間,治療過數以千計的肥胖患者。我請教他對這些案例有何看法,他告訴我,根據他的經驗,如果患者過重十八公斤以上,或是肥胖期過久,催眠後的暗示──夏妮曾接受這種治療,可是無效──無法幫患者達成減肥目標。
換句話説,他認為傳統催眠的直接暗示──例如告訴患者説:「你一天只能吃三餐;兩餐之間,你不會餓;你只能吃有營養的食物。」對慢性肥胖患者,不會有效。那些暗示頂多只能幫患者節食,或暫時減少部分體重,可是不久後失去的重量又將恢復。
金恩也發現,回溯出慢性肥胖的原因──無論原因發生在童年期或前世,確實能讓患者痊癒。他也發現,用回溯治療醫好的肥胖者,減去的重量不會再恢復。
我治療凱西、狄兒、夏妮,還有其他患者的經驗,和金恩的説法相吻合。當肥胖的原因被回溯治療揭露出來,患者的過重體重似乎會逐漸滑落。我的大部分患者此後都不會再胖回去。如果患者又開始發福,通常,再接受一次治療,讓他重新回憶以往經驗,就能抑制發福趨勢。
這種方法對於遺傳性肥胖傾向的患者也很有效。最近研究人員開始注意,是否某些遺傳基因可能導致肥胖。雖説可能有這樣的遺傳基因存在,可是不要忘了,那只是一種傾向而已,並不「一定」引起肥胖。
前世回溯可以讓病人更有力量,克服任何「傾向」。傾向只是傾向,不是無法避免、抗拒或扭轉的。前世回溯之後通常伴隨著同情的理解,因此,生理或心理上的傾向,很容易就扭轉開來,這些我們在前面的章節中都曾討論過。
也許,痊癒的根源知識早就深埋在心中,每次我問肥胖患者他們發福多久了,他們總是回答説:「一直都是這樣。」
逃避成長契機
藥物濫用者都有「一直都是這樣」般刻骨銘心的感慨。有時候,濫用藥物傾向是前世帶來的。企圖用酒精或毒品麻醉自己的人,也許是希望獲得超越時間的永恆感。
不論真相為何,為了回復正常,他們和肥胖者所面臨的挑戰是一樣的。他們都有一種需求──期待被保護的需求。
如同肥胖,藥物和酒精也能提供緩衝層,緩和別人譏笑引起的傷害、恐懼等情緒。藥物也可能被成癮者當作推卸責任的藉口,因為,成癮者總是把問題歸罪於酒或毒品。任何失敗、失望、錯誤的藉口就是藥物上癮,而不是接納受挫的現實,或把挫折視為成長契機。
藥物濫用者的行為動機含有逃避的意思,他們運用某種方式壓抑回憶與感情。於是,他們往往意識不到這樣的行為是慢性自殺。
金恩也發現,回溯出慢性肥胖的原因──無論原因發生在童年期或前世,確實能讓患者痊癒。他也發現,用回溯治療醫好的肥胖者,減去的重量不會再恢復。
我治療凱西、狄兒、夏妮,還有其他患者的經驗,和金恩的説法相吻合。當肥胖的原因被回溯治療揭露出來,患者的過重體重似乎會逐漸滑落。我的大部分患者此後都不會再胖回去。如果患者又開始發福,通常,再接受一次治療,讓他重新回憶以往經驗,就能抑制發福趨勢。
這種方法對於遺傳性肥胖傾向的患者也很有效。最近研究人員開始注意,是否某些遺傳基因可能導致肥胖。雖説可能有這樣的遺傳基因存在,可是不要忘了,那只是一種傾向而已,並不「一定」引起肥胖。
前世回溯可以讓病人更有力量,克服任何「傾向」。傾向只是傾向,不是無法避免、抗拒或扭轉的。前世回溯之後通常伴隨著同情的理解,因此,生理或心理上的傾向,很容易就扭轉開來,這些我們在前面的章節中都曾討論過。
也許,痊癒的根源知識早就深埋在心中,每次我問肥胖患者他們發福多久了,他們總是回答説:「一直都是這樣。」
逃避成長契機
藥物濫用者都有「一直都是這樣」般刻骨銘心的感慨。有時候,濫用藥物傾向是前世帶來的。企圖用酒精或毒品麻醉自己的人,也許是希望獲得超越時間的永恆感。
不論真相為何,為了回復正常,他們和肥胖者所面臨的挑戰是一樣的。他們都有一種需求──期待被保護的需求。
如同肥胖,藥物和酒精也能提供緩衝層,緩和別人譏笑引起的傷害、恐懼等情緒。藥物也可能被成癮者當作推卸責任的藉口,因為,成癮者總是把問題歸罪於酒或毒品。任何失敗、失望、錯誤的藉口就是藥物上癮,而不是接納受挫的現實,或把挫折視為成長契機。
藥物濫用者的行為動機含有逃避的意思,他們運用某種方式壓抑回憶與感情。於是,他們往往意識不到這樣的行為是慢性自殺。
濫用藥物者和自殺者一樣,企圖逃避困難。當他們接受前世回溯治療時,有些人會發現,他們曾在前世自殺過,而他們所要逃避的問題,卻又改頭換面,再度浮現。他們往往也變換逃避的方法,以慢性自殺或藥物成癮應付。
在某些個案中,前世裡某些成長的機會被「浪費」了,因為他們無法面對痛苦的難題。總之,要從濫用藥物的陷阱脫身,一定要面對問題,並用心靈的、務實的態度解決問題。
唯有戒除成癮習慣後,前世治療才能找出上癮的深層原因,這些原因可能是家庭失和或兒童期曾遭虐待。有些病患,他們的核心問題一直繞著某個主題,核心主題可能是忿怒或暴力,而他們則藉著酒精或毒品的使用,表達情緒。另有些人的核心主題可能是勇氣或自卑的問題,酒能提供虛假的自信。
我很少治療嚴重成癮者,他們受藥物影響太深,催眠發揮不了作用。嚴重成癮者應該向勒戒單位求助,或是參加戒酒、戒毒組織,尋求支援。找我應診的人幾乎都已完全戒除舊癮,而且有興趣治療生命中的核心問題。通常他們都能體會,濫用藥物的症狀是為了掩飾或逃避痛苦。然後他們終於知道,濫用藥物比原來的創傷事件更痛苦。
戒癮的過來人很適合接受前世治療,因為酗酒或吸毒的問題,通常也是靈魂之旅的中心課題。有本事克服藥物濫用是值得嘉許的,這樣的經驗可以加速靈魂的成長。透過同情、理解、信心和智慧,我們得以超越酗酒、吸毒的惡習。
暴力的生命輪廻
莎拉沉迷酒精多年,並同時有定期瘋狂大採購習慣。然而,她並不是躁鬱症患者,不需服用鋰鹽。童年時她的家庭四分五裂,她是典型嫁雞隨雞的女人。接受心理分析已長達八年,可是一直改不了酗酒的習慣,團體治療、住院治療也都無效。
一直到她開始探索前世,情況才有重大改善。她發現在好幾個前世裡,自己、父母、丈夫不斷輪廻聚在一起,重複虐待、酗酒、暴力關係。他們曾互歐、謀殺、自殺,用各種方式傷害對方身體。莎拉的前世回想,細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斷重複的生命類型。莎拉下定決心要終止這種生命類型,她體會出,除非他們之中有人從中學習到教訓,否則毀滅性悲劇將永無止盡輪廻下去。
「我一定要原諒他們!」她回想出重傷而死的前世後,若有所思這樣説:「……我可以用愛原諒他們。我一定要表達我的愛,用不強迫的方式……一定要原諒他們……也原諒我自己。」
在某些個案中,前世裡某些成長的機會被「浪費」了,因為他們無法面對痛苦的難題。總之,要從濫用藥物的陷阱脫身,一定要面對問題,並用心靈的、務實的態度解決問題。
唯有戒除成癮習慣後,前世治療才能找出上癮的深層原因,這些原因可能是家庭失和或兒童期曾遭虐待。有些病患,他們的核心問題一直繞著某個主題,核心主題可能是忿怒或暴力,而他們則藉著酒精或毒品的使用,表達情緒。另有些人的核心主題可能是勇氣或自卑的問題,酒能提供虛假的自信。
我很少治療嚴重成癮者,他們受藥物影響太深,催眠發揮不了作用。嚴重成癮者應該向勒戒單位求助,或是參加戒酒、戒毒組織,尋求支援。找我應診的人幾乎都已完全戒除舊癮,而且有興趣治療生命中的核心問題。通常他們都能體會,濫用藥物的症狀是為了掩飾或逃避痛苦。然後他們終於知道,濫用藥物比原來的創傷事件更痛苦。
戒癮的過來人很適合接受前世治療,因為酗酒或吸毒的問題,通常也是靈魂之旅的中心課題。有本事克服藥物濫用是值得嘉許的,這樣的經驗可以加速靈魂的成長。透過同情、理解、信心和智慧,我們得以超越酗酒、吸毒的惡習。
暴力的生命輪廻
莎拉沉迷酒精多年,並同時有定期瘋狂大採購習慣。然而,她並不是躁鬱症患者,不需服用鋰鹽。童年時她的家庭四分五裂,她是典型嫁雞隨雞的女人。接受心理分析已長達八年,可是一直改不了酗酒的習慣,團體治療、住院治療也都無效。
一直到她開始探索前世,情況才有重大改善。她發現在好幾個前世裡,自己、父母、丈夫不斷輪廻聚在一起,重複虐待、酗酒、暴力關係。他們曾互歐、謀殺、自殺,用各種方式傷害對方身體。莎拉的前世回想,細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斷重複的生命類型。莎拉下定決心要終止這種生命類型,她體會出,除非他們之中有人從中學習到教訓,否則毀滅性悲劇將永無止盡輪廻下去。
「我一定要原諒他們!」她回想出重傷而死的前世後,若有所思這樣説:「……我可以用愛原諒他們。我一定要表達我的愛,用不強迫的方式……一定要原諒他們……也原諒我自己。」
她確實做到了。莎拉常靜坐調心,並擔任殘障者義工,不再酗酒,也不會亂花錢採購,以滿足私慾。
莎拉看出她和家人之間不重複的毀滅行為,一世又一世,從這當中,莎拉終於有所體會,也幫助她的痊癒。催眠回溯時,非常放鬆的經驗是極為愉悅的狀態,這對她也很有幫助。她似乎能用一種更崇高、更無偏見、更明智的觀點和我説話。莎拉非常平靜,沒有惱怒、焦慮和審判。她清楚看到他們的生命類型、因果、症狀的根源,以及種種紛爭。她對現實的感知力似乎變得敏銳多了。
自我發現的力量
我發現,戒酒團體提供的十二個復元步驟,可以支援回溯治療的經驗。我列出供大家參考。
第1步:我們承認酒的威力很大,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
第2步:請相信,我們之上有一個更大的力量,能幫助我們恢復清醒。
第3步:請下定決心,好好體驗神(上帝)的力量,把我們的意志、我們的生活,交給神。
第4步:請找尋存在於內心的勇氣。
第5步:請向神,或向自己,其他人坦承,自己錯在哪裡。
第6步:我們已經完全準備好,神會帶走我們的性格缺陷。
第7步:虔誠請求,請神帶走我們的缺點。
第8步:請列一份名單,把我們曾傷害過的人,全列出來,請發願,願意補償、改過。
第9步:請盡一切力量,對這些人補過,切記,不可因此而傷害他們或傷害別人。
第10步:繼續發揮內心勇氣,有錯立刻承認。
第11步:請用祈禱、靜坐的方式,進一步接觸神,祈禱我們瞭解神的力量,祈禱讓我們發揮神的力量。
第12步:走完這些步驟,請讓我們的心靈覺醒,請把覺醒訊息傳給沉迷酒精的人,請不斷練習,把這些原則應用在所有的事務上。
前世療法的許多課題,都和這十二步驟相呼應。基本上,它們都是屬於心靈的,它們都要重組優位的更高力量,然而這並不意謂力量是來自宗教,力量是心靈的自我發現。
靈性是生氣勃勃的重大力量,生活所以能有所改變,完全仰賴於此。人的價值觀也會因此而改變,我們變得更不暴戾、更不貪婪、更不自以為是。我們也更能不憂不懼。有所體悟的人,會把他們的經驗告訴別人,知道訊息的人又會轉告更多人。
總之,不論是肥胖或是濫用藥物,這樣的經驗是苦不堪言的,想要痊癒,一定要排除恐懼。
前世回溯療法的目的,就是把恐懼轉化為愛。因而痊癒的人自然會把這樣的訊息告訴別人,希望他們也能把愛的精神應用在其他事務上。
莎拉看出她和家人之間不重複的毀滅行為,一世又一世,從這當中,莎拉終於有所體會,也幫助她的痊癒。催眠回溯時,非常放鬆的經驗是極為愉悅的狀態,這對她也很有幫助。她似乎能用一種更崇高、更無偏見、更明智的觀點和我説話。莎拉非常平靜,沒有惱怒、焦慮和審判。她清楚看到他們的生命類型、因果、症狀的根源,以及種種紛爭。她對現實的感知力似乎變得敏銳多了。
自我發現的力量
我發現,戒酒團體提供的十二個復元步驟,可以支援回溯治療的經驗。我列出供大家參考。
第1步:我們承認酒的威力很大,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
第2步:請相信,我們之上有一個更大的力量,能幫助我們恢復清醒。
第3步:請下定決心,好好體驗神(上帝)的力量,把我們的意志、我們的生活,交給神。
第4步:請找尋存在於內心的勇氣。
第5步:請向神,或向自己,其他人坦承,自己錯在哪裡。
第6步:我們已經完全準備好,神會帶走我們的性格缺陷。
第7步:虔誠請求,請神帶走我們的缺點。
第8步:請列一份名單,把我們曾傷害過的人,全列出來,請發願,願意補償、改過。
第9步:請盡一切力量,對這些人補過,切記,不可因此而傷害他們或傷害別人。
第10步:繼續發揮內心勇氣,有錯立刻承認。
第11步:請用祈禱、靜坐的方式,進一步接觸神,祈禱我們瞭解神的力量,祈禱讓我們發揮神的力量。
第12步:走完這些步驟,請讓我們的心靈覺醒,請把覺醒訊息傳給沉迷酒精的人,請不斷練習,把這些原則應用在所有的事務上。
前世療法的許多課題,都和這十二步驟相呼應。基本上,它們都是屬於心靈的,它們都要重組優位的更高力量,然而這並不意謂力量是來自宗教,力量是心靈的自我發現。
靈性是生氣勃勃的重大力量,生活所以能有所改變,完全仰賴於此。人的價值觀也會因此而改變,我們變得更不暴戾、更不貪婪、更不自以為是。我們也更能不憂不懼。有所體悟的人,會把他們的經驗告訴別人,知道訊息的人又會轉告更多人。
總之,不論是肥胖或是濫用藥物,這樣的經驗是苦不堪言的,想要痊癒,一定要排除恐懼。
前世回溯療法的目的,就是把恐懼轉化為愛。因而痊癒的人自然會把這樣的訊息告訴別人,希望他們也能把愛的精神應用在其他事務上。
你會怎麼做呢?瞭解自己嗎?向內心找尋,把自己看得更透徹嗎?理解這一切而獲得智慧嗎?變得更平靜、更快樂嗎?這些都是前世治療的本質。
第八章 治療生離死別的悲情
一名住院的六十五歲男人,因為肺部癌細胞蔓延而即將死亡。有一陣子,化學療法曾阻止蔓延,可是最後羣醫束手,奈德正在等死。有元氣的時候,他會利用時間和妻子伊蓮談談心,或和醫師講話。很幸運,醫師都願忙中抽空,聽他説話。
「什麼時候才會死?」奈德這樣問主治醫師。
「我不知道。隨時都可能發生吧!或者,也許要好一陣子。」醫師回答。然後他和醫師討論如何平靜安息。奈德的妻子也參與交談,她覺得他們的説法和想法很溫馨,也很安詳。
隨後夫妻倆常探討這個問題,生離死別的苦楚似乎沖淡不少。伊蓮和奈德更常廝守在一起。
奈德的癌症末期體能愈見惡化,意識變動很大。有時候陷入半昏迷狀,有時候則相當清醒。伊蓮覺得他生出幻覺。
「奈德覺得他好像在飄浮。」伊蓮把這件事告訴醫師。
「也許那不是幻覺,」醫師説:「很多病人常這樣説。他還有提到什麼?我很有興趣多知道一些。」
這名腫瘤科醫師認為應該保持一顆開放的心靈,他讓伊蓮知道,無論奈德看到什麼或講出任何不尋常的事情,一切都很安全。
「他説他又飄浮起來,感覺很舒服。他也聽到門口有人説話,然後他飄過去。」醫師猜想,奈德可能聽到護士在門口交談。
「不對,」伊蓮糾正説:「那些是等著迎接他的人。」
隔天,奈德幾乎沒有生命氣息。
「他説他又飄浮起來了,」伊蓮告訴醫師:「他去找門外的那些人。」
奈德聽到伊蓮這樣説,躺在床上向醫師點頭。
「那些人給他看一本很厚的書,上面寫著他來世的名字。唸起來像是巴基斯坦尼,像印度人的名字。他説他只看到名字,沒看到姓什麼。」
奈德這時候掙扎坐起來。「他們把姓氏蓋著,」他嗓音瘖啞,低聲慢慢説:「他們説,不行,你現在還不能看。」
同一天稍晚,奈德告訴伊蓮,他看到一輛巴士,要載他去某個地方。隨後他又講了幾句話,幾乎聽不清楚。
「死亡不是失去,」他有氣無力向妻子説:「那是生命的一部分。」
這些話是他的最後遺言。那天中午奈德走了。
第八章 治療生離死別的悲情
一名住院的六十五歲男人,因為肺部癌細胞蔓延而即將死亡。有一陣子,化學療法曾阻止蔓延,可是最後羣醫束手,奈德正在等死。有元氣的時候,他會利用時間和妻子伊蓮談談心,或和醫師講話。很幸運,醫師都願忙中抽空,聽他説話。
「什麼時候才會死?」奈德這樣問主治醫師。
「我不知道。隨時都可能發生吧!或者,也許要好一陣子。」醫師回答。然後他和醫師討論如何平靜安息。奈德的妻子也參與交談,她覺得他們的説法和想法很溫馨,也很安詳。
隨後夫妻倆常探討這個問題,生離死別的苦楚似乎沖淡不少。伊蓮和奈德更常廝守在一起。
奈德的癌症末期體能愈見惡化,意識變動很大。有時候陷入半昏迷狀,有時候則相當清醒。伊蓮覺得他生出幻覺。
「奈德覺得他好像在飄浮。」伊蓮把這件事告訴醫師。
「也許那不是幻覺,」醫師説:「很多病人常這樣説。他還有提到什麼?我很有興趣多知道一些。」
這名腫瘤科醫師認為應該保持一顆開放的心靈,他讓伊蓮知道,無論奈德看到什麼或講出任何不尋常的事情,一切都很安全。
「他説他又飄浮起來,感覺很舒服。他也聽到門口有人説話,然後他飄過去。」醫師猜想,奈德可能聽到護士在門口交談。
「不對,」伊蓮糾正説:「那些是等著迎接他的人。」
隔天,奈德幾乎沒有生命氣息。
「他説他又飄浮起來了,」伊蓮告訴醫師:「他去找門外的那些人。」
奈德聽到伊蓮這樣説,躺在床上向醫師點頭。
「那些人給他看一本很厚的書,上面寫著他來世的名字。唸起來像是巴基斯坦尼,像印度人的名字。他説他只看到名字,沒看到姓什麼。」
奈德這時候掙扎坐起來。「他們把姓氏蓋著,」他嗓音瘖啞,低聲慢慢説:「他們説,不行,你現在還不能看。」
同一天稍晚,奈德告訴伊蓮,他看到一輛巴士,要載他去某個地方。隨後他又講了幾句話,幾乎聽不清楚。
「死亡不是失去,」他有氣無力向妻子説:「那是生命的一部分。」
這些話是他的最後遺言。那天中午奈德走了。
伊蓮很悲傷,不過她同時覺得寬慰。她深信奈德的靈魂依然活著。奈德的最後遺言改變了她對死亡的觀感,對於無法避免的死亡,她覺得更能坦然、平靜面對。她不再害怕死亡。
醫護天使治癒悲傷
這故事裡的主治醫師就是我弟弟──彼得.魏斯醫師。他和妻子芭芭拉.洪恩醫師專攻血液學和腫瘤學,他們在密蘇里的聖路易市服務。私人門診時,他們專門治療癌症。他們也都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臨床醫學教師。
彼得、芭芭拉常與我及同事討論生命與死亡的問題,也常專心分享病人的經驗,死亡的真正意義是什麼?病人教了我們許多。
我們特別感謝像奈德的許許多多病人,因為他們的經驗提供我們許多有關死亡的訊息,讓我們用嶄新的視野看待死亡歷程,我們願意誠懇地與即將死亡的病人分享經驗,同時也與悲痛的病人親友一起分享,希望能開導他們、幫助他們。我們都從這些病人身上學到,死亡不必然是恐懼、失去、分離的經驗。這個最具挑戰性的人生段落,也將會是治療、拓展、新起點的契機。
彼得曾治療一名叫馬修的病人,馬修是律己甚嚴的禁慾主義者,六十五歲,是位大學教授,胰臟的癌細胞正快速擴散,看得出非常痛苦,可是他堅持不討論這問題,也不願説出他面對死亡的感受,彼得努力和他溝通,終於讓他開口。彼得委婉告訴他,無論他看到哪些不平常的事,講出來總是有益無害的。
「確實發生一件很奇怪的事,」教授吐露:「有一名天使來找我,並問我是不是準備好要走了。我問是不是非走不可。天使説沒關係,然後離開。」
彼得問,他怎麼知道這名拜訪者就是天使。
「他身上圍繞一團亮光,而且有非常崇高的宗教的地位。」教授的回答高深莫測。
幾天後。天使又來了。
「你準備好了嗎?」天使和藹地問。
「還沒!」教授説。
天使逗留一陣子。這一天,馬修的癌症急劇惡化,疼痛難忍,需要強效止痛藥止痛。然而他卻竭力忍奈,保持清醒。
馬修靜靜看著天使按摩他的腹部,然後取走褐色塊狀物。
疼痛立刻消失,病人覺得舒服許多。
天使再度離去。
馬修逐漸又有痛意,而天使又來了,再取出塊狀物。馬修不再痛了,不必服用任何止痛藥。這個醫護天使,讓講求邏輯與自律的教授,全身舒坦,充滿希望。
醫護天使治癒悲傷
這故事裡的主治醫師就是我弟弟──彼得.魏斯醫師。他和妻子芭芭拉.洪恩醫師專攻血液學和腫瘤學,他們在密蘇里的聖路易市服務。私人門診時,他們專門治療癌症。他們也都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臨床醫學教師。
彼得、芭芭拉常與我及同事討論生命與死亡的問題,也常專心分享病人的經驗,死亡的真正意義是什麼?病人教了我們許多。
我們特別感謝像奈德的許許多多病人,因為他們的經驗提供我們許多有關死亡的訊息,讓我們用嶄新的視野看待死亡歷程,我們願意誠懇地與即將死亡的病人分享經驗,同時也與悲痛的病人親友一起分享,希望能開導他們、幫助他們。我們都從這些病人身上學到,死亡不必然是恐懼、失去、分離的經驗。這個最具挑戰性的人生段落,也將會是治療、拓展、新起點的契機。
彼得曾治療一名叫馬修的病人,馬修是律己甚嚴的禁慾主義者,六十五歲,是位大學教授,胰臟的癌細胞正快速擴散,看得出非常痛苦,可是他堅持不討論這問題,也不願説出他面對死亡的感受,彼得努力和他溝通,終於讓他開口。彼得委婉告訴他,無論他看到哪些不平常的事,講出來總是有益無害的。
「確實發生一件很奇怪的事,」教授吐露:「有一名天使來找我,並問我是不是準備好要走了。我問是不是非走不可。天使説沒關係,然後離開。」
彼得問,他怎麼知道這名拜訪者就是天使。
「他身上圍繞一團亮光,而且有非常崇高的宗教的地位。」教授的回答高深莫測。
幾天後。天使又來了。
「你準備好了嗎?」天使和藹地問。
「還沒!」教授説。
天使逗留一陣子。這一天,馬修的癌症急劇惡化,疼痛難忍,需要強效止痛藥止痛。然而他卻竭力忍奈,保持清醒。
馬修靜靜看著天使按摩他的腹部,然後取走褐色塊狀物。
疼痛立刻消失,病人覺得舒服許多。
天使再度離去。
馬修逐漸又有痛意,而天使又來了,再取出塊狀物。馬修不再痛了,不必服用任何止痛藥。這個醫護天使,讓講求邏輯與自律的教授,全身舒坦,充滿希望。
他的症狀不久又惡化,一直忍受疼痛煎熬的教授終於平平靜靜離開人世。到了最後關頭,相信馬修一定對天使説:「我準備好了。」
醫師和治療師對於死亡與悲傷,知道得很少。曾痛失親友的人,懂得比他們還多。基本上,從事醫療工作的專業人員頂多只會描述死亡的階段,及悲傷的症狀而已。
他們不會解釋,瀕臨死亡與死亡之間,甚至死亡之後這些歷程裡,會發生哪些事。他們也沒有提供方法,寬慰生離死別的悲傷之情。當然,對於整個死亡的歷程,沒必要不懂裝懂,但至少從奈德或馬修的經驗裡,我們學習到一些知識,可以紓解悲傷之情。
悲傷治療和靈異事件、靈異思想有關。有瀕死經驗,或曾回溯前世、回溯中介狀態的人,或是曾經靈魂出竅、遭遇靈異現象,和身體之外的生命或意識打交道的人,通常不會太過悲傷。他們比其他人更了解生命的奧祕。他們知道意識永不死亡。
知道自己即將不久於人世的人,通常對死亡有一種解不開的悲痛。這種悲痛是當醫師宣佈他患有不治之症後昇起的。日薄西山的人可能產生否認、氣憤和絕望的感情,至親好友也會隨著悲傷。
悲傷很容易演變成臨床上的憂鬱症。垂死者或悲傷者會喪失勇氣,感覺無望與無助。心裡上的痛苦變得更堅銳,揮之不去,並造成睡眠障礙、注意力不集中、沒胃口、精神不濟。親友也許會為悲傷者打氣,分散他們的絕望感,可是效果不彰。
然而,不論是病人自己,或是病人親友,這樣的悲傷是可以預防的。只要他們了解別人的奇妙經驗──例如本書所介紹的,或其他人的經驗分享──他們就會覺得更有希望。
死亡與悲傷的經驗,可以促進人們的溝通,獲得領悟。他們可以討論未來再相聚的日子,也可以互表愛意,更自然、平靜地接受死亡。死亡的經驗可以轉化為誠意、分享、愛,甚至有時候轉化為幽默。
愛心幽默化解死亡陰鬱
彼得有一名病人是義大利大家族的女家長,名叫席維亞。她因急劇的白血球過多症面臨死亡。席維亞坦然接受這個事實,她預估的臨終日比彼得的推算更早。
「我星期六就走了。」席維亞突然這樣宣佈。
「妳怎的知道的。」彼得問。
醫師和治療師對於死亡與悲傷,知道得很少。曾痛失親友的人,懂得比他們還多。基本上,從事醫療工作的專業人員頂多只會描述死亡的階段,及悲傷的症狀而已。
他們不會解釋,瀕臨死亡與死亡之間,甚至死亡之後這些歷程裡,會發生哪些事。他們也沒有提供方法,寬慰生離死別的悲傷之情。當然,對於整個死亡的歷程,沒必要不懂裝懂,但至少從奈德或馬修的經驗裡,我們學習到一些知識,可以紓解悲傷之情。
悲傷治療和靈異事件、靈異思想有關。有瀕死經驗,或曾回溯前世、回溯中介狀態的人,或是曾經靈魂出竅、遭遇靈異現象,和身體之外的生命或意識打交道的人,通常不會太過悲傷。他們比其他人更了解生命的奧祕。他們知道意識永不死亡。
知道自己即將不久於人世的人,通常對死亡有一種解不開的悲痛。這種悲痛是當醫師宣佈他患有不治之症後昇起的。日薄西山的人可能產生否認、氣憤和絕望的感情,至親好友也會隨著悲傷。
悲傷很容易演變成臨床上的憂鬱症。垂死者或悲傷者會喪失勇氣,感覺無望與無助。心裡上的痛苦變得更堅銳,揮之不去,並造成睡眠障礙、注意力不集中、沒胃口、精神不濟。親友也許會為悲傷者打氣,分散他們的絕望感,可是效果不彰。
然而,不論是病人自己,或是病人親友,這樣的悲傷是可以預防的。只要他們了解別人的奇妙經驗──例如本書所介紹的,或其他人的經驗分享──他們就會覺得更有希望。
死亡與悲傷的經驗,可以促進人們的溝通,獲得領悟。他們可以討論未來再相聚的日子,也可以互表愛意,更自然、平靜地接受死亡。死亡的經驗可以轉化為誠意、分享、愛,甚至有時候轉化為幽默。
愛心幽默化解死亡陰鬱
彼得有一名病人是義大利大家族的女家長,名叫席維亞。她因急劇的白血球過多症面臨死亡。席維亞坦然接受這個事實,她預估的臨終日比彼得的推算更早。
「我星期六就走了。」席維亞突然這樣宣佈。
「妳怎的知道的。」彼得問。
「我有預感。」她説。
星期六早晨,彼得走進她的病房時,發現一羣親友圍繞著她。彼得覺得好像是在看戲。神父來了,舉行最後的禱告儀式。
進行到中途時,神父説:「現在,上帝將會傳來訊息。」
真巧,這時電話鈴響。
不是上帝打來的。
眾人笑成一團,陰鬱的氣氛打開了。
那一天晚上,席維亞經歷了逼真的靈魂出竅經驗,被引向美麗、溫暖、安詳的光裡。她隨後向彼得描述説,那道光很立體,在邀請她。也許,那就是上帝傳達的訊息。
席維亞一週後去世,正是星期六。
彼得也曾提及難以忘懷的經驗,那是一名病患和他的家人。「這個愛爾蘭家族一共有十七位親密家人。親人即將死亡,他們都覺得恐懼、懊惱。我和他們十七人相處,教導他們死亡的情形、教他們如何表達愛意、如何説再會、如何接納遲早要來的事實。這個家族的轉變真令我吃驚。他們開始交談、擁抱、互相表示關愛。真令我感動。」
理解死亡經驗
這些事情通常不能以常理視之,也令人不得不信。一般而言,病任害怕把這些事告訴醫師,怕他們嫌囉嗦,或不相信有這樣的經驗,反而把病人視為異常。如果能向病人保證,討論這些經驗很安全,醫師與病人的溝通關係會更好,而且治療的默契會更堅固。彼得和芭芭拉因此更願與病人和家屬交談,傾聽他們的心聲。他們覺得有責任陪垂死的病人走完最後的人生旅程,而不僅只是提供完善的醫療技術,他們同時也提供病人心理上的支持。這些援助讓病人獲得很大的滿足,也安慰了病人家屬,大家都學習愛人與被愛的喜悅。
「面對死亡,我不再覺得無能為力,」彼得説:「因為現在我知道,死亡是生命的自然現象。我當然還是盡最大努力治療病人,不過,如果死亡無法避免,我不再把它視為是我的失敗。」
我們正處在幫助病人的新領域裡,身為幫人治病的專業醫師,我們不能光指出悲傷的各種階段,同時還要做更多的心靈溝通,開放心胸,啟發對實際死亡經驗的理解。希望,這個新領域能讓不久於人世者、悲傷者、照顧者,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不尋常的靈異經驗
依據一九九0年蓋洛普調查與普林斯頓宗教中心的合作統計,大約有一半的美國人相信超感官知覺。就像垂死歷程中會有不尋常的經驗一樣,和鍾愛的人即將分別的靈異經驗,也會對人的生死觀帶來改變。若能整合這些生命轉換事件的觀感,就能產生治療與成長的效果。對死亡的深痛與恐懼都將消失,特別是,如果靈異經驗和「另一個世界」有關聯,效果更是明顯。
星期六早晨,彼得走進她的病房時,發現一羣親友圍繞著她。彼得覺得好像是在看戲。神父來了,舉行最後的禱告儀式。
進行到中途時,神父説:「現在,上帝將會傳來訊息。」
真巧,這時電話鈴響。
不是上帝打來的。
眾人笑成一團,陰鬱的氣氛打開了。
那一天晚上,席維亞經歷了逼真的靈魂出竅經驗,被引向美麗、溫暖、安詳的光裡。她隨後向彼得描述説,那道光很立體,在邀請她。也許,那就是上帝傳達的訊息。
席維亞一週後去世,正是星期六。
彼得也曾提及難以忘懷的經驗,那是一名病患和他的家人。「這個愛爾蘭家族一共有十七位親密家人。親人即將死亡,他們都覺得恐懼、懊惱。我和他們十七人相處,教導他們死亡的情形、教他們如何表達愛意、如何説再會、如何接納遲早要來的事實。這個家族的轉變真令我吃驚。他們開始交談、擁抱、互相表示關愛。真令我感動。」
理解死亡經驗
這些事情通常不能以常理視之,也令人不得不信。一般而言,病任害怕把這些事告訴醫師,怕他們嫌囉嗦,或不相信有這樣的經驗,反而把病人視為異常。如果能向病人保證,討論這些經驗很安全,醫師與病人的溝通關係會更好,而且治療的默契會更堅固。彼得和芭芭拉因此更願與病人和家屬交談,傾聽他們的心聲。他們覺得有責任陪垂死的病人走完最後的人生旅程,而不僅只是提供完善的醫療技術,他們同時也提供病人心理上的支持。這些援助讓病人獲得很大的滿足,也安慰了病人家屬,大家都學習愛人與被愛的喜悅。
「面對死亡,我不再覺得無能為力,」彼得説:「因為現在我知道,死亡是生命的自然現象。我當然還是盡最大努力治療病人,不過,如果死亡無法避免,我不再把它視為是我的失敗。」
我們正處在幫助病人的新領域裡,身為幫人治病的專業醫師,我們不能光指出悲傷的各種階段,同時還要做更多的心靈溝通,開放心胸,啟發對實際死亡經驗的理解。希望,這個新領域能讓不久於人世者、悲傷者、照顧者,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不尋常的靈異經驗
依據一九九0年蓋洛普調查與普林斯頓宗教中心的合作統計,大約有一半的美國人相信超感官知覺。就像垂死歷程中會有不尋常的經驗一樣,和鍾愛的人即將分別的靈異經驗,也會對人的生死觀帶來改變。若能整合這些生命轉換事件的觀感,就能產生治療與成長的效果。對死亡的深痛與恐懼都將消失,特別是,如果靈異經驗和「另一個世界」有關聯,效果更是明顯。
有一對夫妻,他們同是邁阿密知名的內科醫師。他們特地來找我,為的是要向我描述一件他們同時目擊的不可思議現象。女醫師的父親最近剛剛去世,父親去世七天後,她和丈夫都曾目睹父親的形體,全身發光,而且有點透明,在他們臥室門口揮手。
當時他們都很清醒。他們走過去,試著接觸父親,可是他們的手卻穿過父親的形體。
父親揮手道別後,迅速消失,沒說任何話。
事後他們比較看到的現象,兩名醫師發現,所見一模一樣,他們同樣見到發光的形體揮手道別。
另外,邁阿密大學一名極受尊重的精神醫學教授,在閱畢拙著《前世今生──生命輪廻的前世療法》一書後,特地來找我聊聊。
我原以為他會帶著禮貌性懷疑的口吻批評,哪想到他的説法讓我非常驚訝。
「你知道嗎?」他開始説話了:「好幾年前我就相信這些超心理現象是真的,只是沒説出來。一直偷偷藏在心裡。多年前我父親曾做了一個夢,栩栩如生見到他哥哥。他哥哥健康情形良好,可是卻在夢中向他道別。『我要離開你了。』他説:『我很好,多照顧自己。』第二天早上我父親醒來,他得知哥哥去世的消息。」
經電話聯絡後,他的直覺獲得證實。教授的伯父沒有任何心臟疾病,可是那一晚卻突發心臟病,死在千里之外的城市。
另還有一件有趣的故事,這是邁阿密一位女實業家寫給我的信:
「這件事一直在我心中縈繞了許多年,真不知從何説起。我很願意與你分享我的經驗,這是一件有關我愛人死亡的經驗。唸研究所的時候,我和一名研究生相戀了兩年,可是後來因故分手,兩年後我結婚了。這段期間我一直在紐約工作,而他則在洛杉磯服務。後來他因為車禍而喪生,朋友輾轉傳來消息時,已經過了好幾個月。在我得知他死亡消息之前,他接二連三地出現在我的夢中。
每次在夢中出現時,他總是披頭散髮地哭泣,並失魂落魄問説他在什麼地方。他求我幫助,因為他不清楚身體漂泊何方,也不確定他是否死了。我並沒有害怕,反而關心他的安危。這段期間,我對他車禍身亡的意外毫無所悉。幾經請教通靈人士後,他們告訴我,他應該已經死了,因為和我比較親,所以在他迷惑不定時,特地來找我,這樣他會比較有安全感。」
從我與病人的交談,及引導前世回溯的經驗,我發現到,突然暴斃,或受到猛烈暴力致死者,他們對突然離開熟悉的凡塵,會感到一陣迷惘,徘徊於遊移不定的狀態,這樣的情形非屬罕見。不過最後他們終將發現奇妙的光與靈體的指引。
當時他們都很清醒。他們走過去,試著接觸父親,可是他們的手卻穿過父親的形體。
父親揮手道別後,迅速消失,沒說任何話。
事後他們比較看到的現象,兩名醫師發現,所見一模一樣,他們同樣見到發光的形體揮手道別。
另外,邁阿密大學一名極受尊重的精神醫學教授,在閱畢拙著《前世今生──生命輪廻的前世療法》一書後,特地來找我聊聊。
我原以為他會帶著禮貌性懷疑的口吻批評,哪想到他的説法讓我非常驚訝。
「你知道嗎?」他開始説話了:「好幾年前我就相信這些超心理現象是真的,只是沒説出來。一直偷偷藏在心裡。多年前我父親曾做了一個夢,栩栩如生見到他哥哥。他哥哥健康情形良好,可是卻在夢中向他道別。『我要離開你了。』他説:『我很好,多照顧自己。』第二天早上我父親醒來,他得知哥哥去世的消息。」
經電話聯絡後,他的直覺獲得證實。教授的伯父沒有任何心臟疾病,可是那一晚卻突發心臟病,死在千里之外的城市。
另還有一件有趣的故事,這是邁阿密一位女實業家寫給我的信:
「這件事一直在我心中縈繞了許多年,真不知從何説起。我很願意與你分享我的經驗,這是一件有關我愛人死亡的經驗。唸研究所的時候,我和一名研究生相戀了兩年,可是後來因故分手,兩年後我結婚了。這段期間我一直在紐約工作,而他則在洛杉磯服務。後來他因為車禍而喪生,朋友輾轉傳來消息時,已經過了好幾個月。在我得知他死亡消息之前,他接二連三地出現在我的夢中。
每次在夢中出現時,他總是披頭散髮地哭泣,並失魂落魄問説他在什麼地方。他求我幫助,因為他不清楚身體漂泊何方,也不確定他是否死了。我並沒有害怕,反而關心他的安危。這段期間,我對他車禍身亡的意外毫無所悉。幾經請教通靈人士後,他們告訴我,他應該已經死了,因為和我比較親,所以在他迷惑不定時,特地來找我,這樣他會比較有安全感。」
從我與病人的交談,及引導前世回溯的經驗,我發現到,突然暴斃,或受到猛烈暴力致死者,他們對突然離開熟悉的凡塵,會感到一陣迷惘,徘徊於遊移不定的狀態,這樣的情形非屬罕見。不過最後他們終將發現奇妙的光與靈體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