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4 17:34:06粥董

學問

這兩字其實蘊含很多深奧的內含

就像是
做學問

求學問
這兩者間也是有不一樣的內涵存在
什麼是做學問
我也不是很清楚
或許這是一種融會貫通之後的結果
然後再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
可能就是做學問吧

求學問或許就是
學習一門學科或是知識吧

多數人

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研究所
所經歷過的各個層級都有不同的學習內容
不過
那些真的都是學問嗎?
打到這邊我也不知道我該說什麼了~

我國教育體制

首先

幼稚園階段

濛濛懂懂的階段
去學校認識一樣年紀的小朋友
參加什麼同樂會阿
什麼的
或是扮家家酒呀
說時在在那個階段能學到什麼東西真的是非常有限的吧
玩樂居多的時間
不過現在的幼稚園
根本就是強迫學習吧
什麼雙語幼稚園什麼的~~然後又貴的要死

接下來就是

國小階段

國語能力的養成
數學基礎能力的建立
可能要開始正式接觸英文了
自然學科、社會學科...等科目
正式邁入填鴨式教育的領域
或許是一個童真的年代
為什麼要這麼辛苦學這麼多東西呢??
不過唯一一定要學的東西
就是語言
國語、英文
這是溝通工具必要會不可
其他可以以後再來加強修習

國中階段

展開所謂的
因為考試而考試的養成計畫
因為不在像國小有九年一貫的保護
必須在升高中時
先通過廝殺還能到新的一個教育階段
國中開始
就是
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
歷史、地理、社會、公民
國文
英文
數學
等科目
考試就考五科
但是小小五科卻包含了11科的內容??
而在短短的國中三年
應該得到什麼好的教育
最好的方法

老師灌輸給我們的觀念就是
不管會或不會
背下去就對了
然後就這樣黯然的度過為了考高中的三年
當然許多人會有不同的國中生活
但是多數人都在
面臨
所謂的學歷壓力(在這個社會沒有大學畢業怎麼跟別的競爭的壓力下生存)
然後就兢兢業業的考了基本學力測驗(還要考兩次)
考完就定生死
分數高的自然往好的學校移動
分數中間的自然往中間方向移動
分數後面的按照自然定律跑到私立學校就讀
共分成下面這麼多條路

普通高中(公):多數人是因為成績算是高分的人才上的了的學校
    (私):可能有分數高(以升學做考量)、也有分數低的學生(沒得選擇)
綜合高中(公):就是想上普通高中,分數又到不了才去上的
    (私):可能有分數高(以升學做考量)、也有分數低的學生(沒得選擇)
普通高職(公):有分數高但是拼不到第一自願,轉向高職第一自願發展
    (私):多數的私立高職都是不好的,大家所公認的
將費五專(公)  不  達  何 關 論
    (私)  表  任  相 評 ! (一路選擇直接讀到大二)

高中就是依然學習一般的基本學科,依然是讀理論
高職、五專,就開始學習所謂的專業科目,是以後大學會學的東西的簡化版本
,並開始學習實作。。。等不同於基本學科的課程

然後就在這樣的分割下
高中的可以往普通大學、科技大學
高職的可以往科技大學、普通大學(但是非常難考上)
到了大學
學問就已經不再是死背了
有興趣的事情
就會自由的去學習
人家說
大學是一個知識的寶塔
就看你怎麼去挖
可以學
課內的、課外的(社團、人際...等各方面)
既然到大學求學問
我就覺得
需要分享
而不是
自己窩在自己的小圈圈裡面
學問不分享
哪能叫做學問呢??
就像是
同學有重點
不分享給別人
但是要別人分享給他
是一樣的意思
自己把東西藏起來
對自己會有好處??
好處就是:失去人際關係、減少學問討論的機會你將了解更少。
好處就好好去運用吧
只能說
不分享
不會有成就
小型社會中
太過於自我
就會被自己侷限
。。。。。。。。。。。。。。。。。。。。。。。。。。。。。。。
。。。。。。。。。。。。。。。。。。。。。。。。。。。。。。。
然後在染缸生活四年以後
會變怎樣
才能知道你是得到還是失去什麼~~!!
上研究所。。。。等

學問是要分享的
不是故步自封
到時候就很難知道除了自己以外對於這學問的看法
~~
就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