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09 11:27:58無遮,小光,一休

想起往日的讀書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閱讀史

想起往日的讀書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閱讀史

作者:卜大道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閱讀史。但只有我們這一代人的閱讀史與眾不同。我們經歷過閱讀匱乏的年代,然後,又經歷過閱讀氾濫的年代。這多少也有點像我們的飲食史,挨過餓的人會報復性地吃。據說,獅子在吃飽之後絕對不再多吃一口,但我們不是,我們這些挨過餓的人的飲食習慣是記憶培養的,我們的胃會吃飽,但我們 的欲望永遠吃不飽。而閱讀,卻不是這樣。

    閱讀匱乏到完全沒有可讀的文本,於是乎連糊在牆上的報紙也成了閱讀的對象。當然,少不了還有抽屜裏存留的鞋底紙樣。家裏不多的一些書被燒毀之後,只有發黃的鞋底紙樣能夠躲過火的洗禮。這樣的紙樣上有很多年前的點滴資訊,甚至是解放以前的。有 什麼劇院的電影海報,影影綽綽的演員劇照。那時我已經在農村,看著紙樣上的城市消息遐想,也已經知道是隔代的故事。

    生活中最大的 渴望就是渴望一本書。只要是書就好了。當然最好是禁書,或者說黃色書籍。那時,幾乎所有的書都被名之為黃色書籍,而偶爾到手的書確實是泛黃的,邊沿卷起,常常無頭無尾,有些書恐怕永遠也不會知道它的書名了。匱乏和禁止帶給閱讀的一個好處是,你當然不會讓一本沒有讀過的書過夜。還好,通常不會有太多的書一起 到手。通宵讀書也只有那個年代才會如此吧。煤油燈光微弱,第二天鼻孔裏會有黑色的殘留物,但情緒是飽滿而愉悅的。

    匱乏和禁止是閱 讀最好的推動力,而充足的供應和自由的閱讀卻不是。這是閱讀的辯證法,但匱乏和禁止卻是可遇不可求的。似乎,只有那個十年是這樣,這樣的十年,現在看起來,即使在漫長的歷史上也不會多。從7歲到17歲,基本是最好的閱讀年齡。記憶力清晰,就像高爾基的外祖父誇他外孫子的記憶力:像刀子刻在石頭上,不可磨滅。如果那個時候遇到的都是經典該如何呢?不知道。也無從知道了。

    我知道很多人最美好的閱讀記憶是在特殊的年代。現在這樣的年代帶給一個熱愛閱讀的孩子的,是什麼樣的記憶呢?我也知道那個時代的很多讀者後來不再閱讀了。好像離開了那種刺激的氛圍,他們就不能再喚回閱讀的激情。書太多的一個後果是,閱讀被一再延宕,雖然買書仍然還是一種習慣,但讀書卻很難提得起精神。仿佛我們被過早消耗閱讀的能量。於是,我有時會想,是不是應該給自己設置一種匱乏,就像我認識的一個貴州詩人,他把很多書都清掉,保留有限的幾本在他鄉下的書房裏,不得不去讀那幾本書。在一個供應甚至過剩的年代,在一個禁止罕見的年代,什麼是正常的閱讀動力呢?這就像一個挨過餓的人去想像正常的食欲。 


資料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