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01 15:09:09無遮,小光,一休

張老師月刊專訪:四位法師談禪修(一)




去年張老師月刊曾發行一集關於禪修與寧靜的專輯,裡面介紹了師父的寂靜修以及訪談四位法師,是禪修者的現身說法。在月刊的同意之下,以下我們將分四次,依內文順序將這精采的內容陸續刊登在這裡。



(連載一)

禪的訓練就是在每個念頭裡覺醒


前言:正確的修行是持續不變地修行。修行必須持續;意思是說,修行,或者禪坐,是在心裡完成,不是在身。——《阿姜查的禪修世界》

口述/恆明法師
整理/陳健瑜

每天挪出半小時面對自己,心無雜念,一切安然。

二十多年前還沒出家的時候,我在一家電子公司擔任工程師,早出晚歸的生活及枯燥沉重的工作壓力,壓得我無法喘息。「人生就是這樣,大學畢業把自己賣給公司嗎?」惱人的疑竇莫名升起,渴望清靜的心願同時湧現,於是我開始打坐,每天挪出半小時面對自己,心無雜念,一切安然,身心感受到極大的舒適;三十分鐘的時間往往很快就過了,卻是我最快樂的時光。

根基於這段時間的訓練,出家後的第一次禪七,我一坐定就進入清明透徹的世界,不是特別神奇,也不見奇怪景象,而是身體與知覺疏離的輕安狀態,沒有負擔、畏懼,每一刻是清醒的,時間轉眼飛逝,好似才剛入坐,鐘聲就響了,我索性不理繼續坐,忽然之間,耳際傳來打板聲……。

「啊,原來我已經坐了三炷香了!」待我從入定回到現實,才感覺雙腳有些痛麻,可是身體內外像是經歷一番疏通調整,連呼吸都自然地降為腹式呼吸,一出關,連聲音都變了。


禪修是一條簡單實在的道路,難的不是入門,而是如何日以繼夜,精進維繫。

進入山門,我體會到修行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每個當下都要提醒自己懷有清明的覺知。剛開始最好訓練自己的方法就是時刻持咒,每天持咒或唱唸佛號一萬遍以上,不是非得騰出大段時間專注誦唸,而是在行住坐臥裡修法,利用乘車、行走或者搭電梯等短暫幾分鐘充分觀想。當我開始實踐之後,發現自己對心念的覺察愈來愈敏銳,即使到了夜半夢裡,也清楚自己正在做夢,「醒來吧!」屢次將自己從夢中喚醒,順道執筆記錄,之後才明瞭,原來心理學所說的清明夢就是這麼回事。

禪修主要分為兩個系統,一個是禪定,也就是「止」,以數息或持咒的方式,放下心中一切妄念;另一個是觀,深入觀照心的變化,覺知內在念頭的波動起伏。這些佛學的名詞聽起來玄奧,其實是一條簡單實在的道路,難的不是入門,而是如何日以繼夜,精進維繫。
以呼吸法來說,深度呼吸可以讓人散亂的心快速聚攏,但是每次呼吸我們會放多少注意力在裡頭呢?一分鐘十二到十六次的呼出與收納,每次是否都被察覺到呢?同樣地,修「觀」的原理也與心念的密度有關,心念密度代表觀察心的次數,次數愈高,愈能透徹「看見」剎那之間無數的起心動念,愈能將意念的來去洞悉得清楚明白,只是一般人很難完全投入,心都放不下,也就無法明心。


所謂的超越,就是破除一切執著,即使那是不錯的境界,也不是心所能留駐的地方。

對初學者而言,維持禪修的興趣是最重要的,每天花個九分鐘安靜盤坐,不要期望可以獲得什麼,只要簡單地將禪修當成是調整心情的方法,循序漸進慢慢來,等心情準備好,再考慮參加長時間的禪修課程。

「法師,腿麻了。」「心靜不下來怎麼辦?」禪法的修習,正確的方法和老師的引導相當重要,雖然大部分的人都卡在身體疼痛、浮躁或是倦怠欲睡等問題上,無法一下子到達輕安境界,但是當修行逐漸深入,即有可能進入類似夢境或像是死亡後的中陰狀態,我稱為「相似幻境」——虛實過渡的階段。

兒時心靈經歷的陰影、輪迴裡的業容易在此時冒出,禪修者身體會有感覺,眼睛將看到某些顏色和光影,耳朵可能聽見特別的聲響,六根相繼產生變化,奇妙的感受如幻亦若真迎面襲來,有些人就會以為他獲得了不起的神通,渴望見到更多光影,開始對幻境產生執著,這種執著就會成為禪修路上的魔障,如果沒有老師適時介入,協助他走回修行的軌道,將會十分危險。

以前看禪宗公案,如果有弟子看見異象,往往被祖師們狠狠地劈頭痛罵,我心裡總想「禪師的脾氣好像都不太好」。沒想到自己修行時,將看見的狀況稟報師父,竟也換來嚴厲的責斥,而猛然的喝止之後,我才明瞭所謂的超越,就是破除一切的執著,即使那是不錯的境界,也不是心所能留駐的地方。

「答」的一聲,彈指之間,無數的心念自腦海生起,大的念頭、小的念頭、細微的念頭不斷滑過,瞬息萬變,當你能觀察到其中的變化,將一切念頭的緣起生滅都看得清清楚楚時,大概就知道佛陀說的是什麼了。




資料來源:2008年四月份「張老師月刊」

圖片來源:http://photos.jstechs.com/Trees-Plants-Flowers/303-Winter-Maple-Leaf.html


roger 2011-03-27 23:39:41

您的經驗分享,對我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