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8 11:10:50無遮,小光,一休
諸行無常
不管對佛學熟不熟悉,我們在生活中三不五時都會聽到一些名詞,好像懂又好像不懂。最常聽到的,「無常」應該是其中之一。剛好,我在慈誠羅珠堪布的部落格裡發現他精采的解說,很值得我們花點時間來看看。
(說明:慈誠羅珠堪布一九六一年生於四川爐霍縣,成年後,依止法王 晉美彭措座下於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出家。二十多年來,潛心深入經藏。現為果青寺的授課師,為年輕的堪布當中很受景仰的代表之一。)
慈誠羅珠堪布開示三法印(一)
諸行無常
什麼是“行”呢?佛教認為,無論是物質、精神、還是物質與精神的運動過程,所有因緣而生、有因有果的法,就稱為有為法,也叫做“行”。“諸行無常”的意思就是,所有物質與精神的世界,所有依靠因緣而起的法,都是無常的。
無常可分為外無常與內無常。所謂“內”與“外”的概念是:有生命的眾生,就是“內”,即有情世間;沒有生命的山河大地,就是“外”,即器世間。其中每一種無常,又可分為相續的無常與刹那的無常。
(一)外無常
相續的無常:是指宏觀的無常,亦即從宏觀角度能夠觀察到的無常。比如:《俱舍論》中所提到的三千大千世界的成、住、壞、空四個階段;世間人所能看到的一年中的四季遷變,每個月中月亮的上弦下弦、盈虧增減,每天二十四小時的白天黑夜、日起日落等等,都屬於相續的無常。雖然這些道理很容易理解,也不會有人否認這些無常的存在,但由於沒有觀修這些無常,因而在很多人的心中都存在著兩種常執:先天的俱生常執與後天的遍計常執。
其中前者,是包括畜生在內的每一個眾生都有的常執。例如,在一棟樓房建好之後,直至這棟樓房毀滅之前,我們會認為這棟樓是常住不滅、無有變化的。即使有一些變化,也只是外表的變化,而不會發生本質的改變。諸如此類沒有經過教證理證加工的執著,就是先天的常執。
要消滅先天的常執,就需要修相續的無常。因為很多不好的念頭、煩惱以及造業的根源等等,都來源於相續的常執。比如,當我們認為一輛汽車在到手之後,直至其報廢之前,都是常住不滅、始終有用的,就會對汽車生起貪心,繼而不擇手段地通過各種管道,甚至不惜採取偷盜、搶劫乃至欺騙的手段,來達到擁有汽車的目的,這樣就造作了殺生、妄語等等惡業。煩惱、造業等等所有一系列問題的源泉,就是對汽車的執著;而執著汽車的原因,就是常執。如果不能消除常執,就不能解決以上的諸多問題。
但是,就像一個生病的人,即使床頭擺放著醫學的書籍,他也知道用某一個方劑,吃什麼藥,或者採取針灸理療等某種方法,就能醫治自己的疾病,但他卻拒不接受治療,這些治療手段也不會生效一樣,雖然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相續的無常,但僅僅知道並沒有用,如果沒有實際的修行,這些常執仍然會始終保存得完好無缺。
日常生活中對我們影響最大的,就是相續的常執,它極其粗大,能讓我們毫無理智地產生各類煩惱、造作種種惡業。
刹那的無常:相續無常的基礎,即是刹那無常。刹那無常的含義是指,每一個有為法在誕生的那一刹那,立即就會消失,有為法的生滅是位於同時的。
雖然從宏觀的角度而言,物質在誕生以後,還會留駐一段時間,然後才毀滅,生滅不可能同時,但如果從微觀世界的層面進行深入細緻的思維,就會發現生滅只會是同時的。
我們可以想像,假設把時間分到小得不能再分的層次,在這個短暫的時段中,還有可能再分出生的階段與滅的階段嗎?不可能。因為,倘若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那麼這個刹那就可以再分,而不是不可分。在這個不能細分的無分刹那中,如果只存在生而沒有滅,就成了無窮無盡地生,常住的永恆不滅;如果此時只有滅,那這個滅又是什麼東西毀滅呢?是物質、精神,還是物質與精神之外的某個東西呢?我們都知道,除了物質和精神之外,並不存在什麼其他可以超離於物質與精神的法。在這個不可分的刹那當中,生滅只可能是位於同時。世間的一切萬物,都是在產生的同時就當即毀滅,其生滅是同時存在的,這就是刹那的無常。
通過刹那無常,可以讓我們明白什麼道理呢?
比如說,當我們看著這堵牆壁時,以前會認為它就是一動不動、絕對靜止的東西;如今則可以領會到,這堵牆壁每時每刻都在生滅。下一刹那的牆壁,早已不是前一刹那的牆壁了。
釋迦牟尼佛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將上述道理告訴了我們,現代物理迄今也承認,在千分之一秒或者萬分之一秒的時間內,極其微小的粒子都在不停地生滅。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比現代物理的研究結果還要深入、還要細緻,因為無分刹那的概念,是遠比千分之一秒或者萬分之一秒更小的時間單位,是我們的思維幾乎無法捉摸的一個概念。在這樣的短暫時分,生滅都細微到了無從認知的地步。
我們一般認為,所有的物質都有生、住、滅三個階段,但在這個特定的微觀世界當中,就根本無法感覺到生與滅,根本不存在什麼生或者滅。生就是滅,滅就是生。
這些與我們慣有的常識相反的觀念說明,所謂的生、住、滅,完全是一種錯誤的概念。佛教中稱之為“刹那的生滅”,如果用現代科學的名詞來表述,就是“微觀世界中的運動”。
雖然我們的肉眼無法觸及這些概念,但依靠我們的意識去體會、觀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的意識就會變得像顯微鏡一樣,能將細小的物質觀察得一清二楚。比如說,在觀察這堵牆壁的時候,就能立即將牆裡面的每一塊磚頭,磚頭裡的每一粒微塵,微塵之間的空間,每一個粒子的生滅等等,像用快速攝像機攝下來一般看得十分清晰透徹。在那個時候,整個世界就成了虛幻的世界,世間萬物都在虛幻的幻覺當中產生、留駐、毀滅……如同《心經》所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一樣,生和滅就成為完全同等的一回事。
體會到這一點有什麼用處呢?跟解脫有何關係呢?
一旦能領悟到這一切,就可以斷除我們的常執。比如,以前我們始終認為,這棟大樓從建好完工之日直至毀滅之前,都是存在的,現在就從根本上徹底推翻了。再比如,假設以前此處有一塊空地,後來建起了一座樓房,直至樓房最終被拆毀,此處又變成一塊空地。樓房從無到有,然後再從有到無,其間經歷了很多年的時光,但我們也可以清醒地知道,在樓房存在的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連續不斷的生滅演變。
通過相續無常的修持,就可以斷除我們的相續常執。能斷除相續常執,是十分有用的。比如,即使我們不能感覺到其內在的刹那無常,但是,當意識到某個東西是不可靠的、是無常的之後,就不會過分地執著這個東西,就會一再地提醒自己,既然它是靠不住的,我又何必去在乎它、執著它呢?這樣就能逐步淡化執著。一旦執著減少到不存在的程度,對其的貪著、嗔恨等等煩惱也會消失無蹤,就不會因為煩惱而去造業,這樣就能逐步遠離輪回。
以上所講的內容,為外無常。
(二)內無常
什麼是內無常呢?所謂“內”,就是指眾生。此處所說的眾生,不包括植物的生命在內,而是指有痛苦、快樂感覺的生命。
內無常也包括相續的無常與刹那的無常兩種。
相續的無常很容易理解,比如,上一輩子是人或者天人,這一世投生為人,下一世又轉生為人或者畜生;或僅就此生而言,從出生到死亡之間,經歷了嬰兒、幼兒、少年、青年、壯年、老年以及死亡的各種變化,這些變化是一目了然的,不僅在自己身上,包括在其他的生命上面,都能夠清晰明瞭地觀察到,其中的變化,就是相續的無常。
刹那的無常:是指眾生的心身,也像外在的山川草木一般,都在刹那刹那地生滅遷轉。
《俱舍論》中講過:除了肉體等物質以及精神之外,根本不存在一個單獨的輪回。整個世界,就是由物質與精神二者所組成的。
前面分析了物質的部分,下面進一步來剖析精神的範疇:
在不觀察的時候,意識或者精神當中出現的每一個念頭,都存在著生滅。當某個念頭在一刹那間生起的時候,我們就去追蹤這個念頭,看它從何而來,並用時間將該念頭劃分成很多階段。
比如,佛經當中也講過:在口中念誦“嗡阿吽”三個字的時候,意識當中也會出現三個念頭——嗡、啊、吽;然後觀察位於中間的“啊”的念頭,並將該念頭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是靠近“嗡”的階段;第二個,是處於中間的階段;第三個,是靠近“吽”的階段。其中的每一個階段,又可以一再細分,最後分到凡夫的意識所能抓住的最小片斷。在這個不可再分的片斷當中,肯定也同時存在著生滅。由此可以判斷,所謂精神或者意識,也只能存在於一瞬間,除了這一瞬間之外,根本不存在任何世界或者任何人。
比如說,正當我們聽法的時候,我們會一直認為有一個我的存在,但實際情況卻是,所謂的“我”,只能存在於一個刹那之間。假如我們把連貫的十個刹那中的第五個刹那認定為現在的“我”,那麼第一、二、三、四個刹那就成了過去,第六、七、八、九、十個刹那就成了未來,如今能夠存在的,只有第五個刹那,因為過去的法已經消逝,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任何一個星球、任何一個時空當中都不可能存在;而未來的法又尚未產生,因而更不可能存在。能夠存在的,唯有第五個刹那,但第五個刹那卻是轉瞬即逝的,然後我們就再把第六個刹那認定為現在的“我”,之後就是第七、第八個刹那,當所有的刹那陸陸續續地進入現在的位置時,我們就不斷地將其認定為“我”。
這就像念咒的佛珠,雖然念珠是由一百零八顆獨立的珠子組成,但當念珠一顆一顆地進入食指和拇指之間的時候,我們卻只能數到一顆當前的珠子。
同樣,一個人的所有生命加起來,肯定有成千上萬個刹那,但現在能擁有的,卻只有一個刹那,過去的已經不復存在,未來的還沒有誕生,我們卻往往認為:“我”昨天去放了生,“我”今天又在放生,明天“我”還要去放生,將“我”的概念延伸到昨天、明天以及更加遙遠的時空範圍之內。實際上,真正的“我” 卻只有一刹那。
(說明:慈誠羅珠堪布一九六一年生於四川爐霍縣,成年後,依止法王 晉美彭措座下於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出家。二十多年來,潛心深入經藏。現為果青寺的授課師,為年輕的堪布當中很受景仰的代表之一。)
慈誠羅珠堪布開示三法印(一)
諸行無常
什麼是“行”呢?佛教認為,無論是物質、精神、還是物質與精神的運動過程,所有因緣而生、有因有果的法,就稱為有為法,也叫做“行”。“諸行無常”的意思就是,所有物質與精神的世界,所有依靠因緣而起的法,都是無常的。
無常可分為外無常與內無常。所謂“內”與“外”的概念是:有生命的眾生,就是“內”,即有情世間;沒有生命的山河大地,就是“外”,即器世間。其中每一種無常,又可分為相續的無常與刹那的無常。
(一)外無常
相續的無常:是指宏觀的無常,亦即從宏觀角度能夠觀察到的無常。比如:《俱舍論》中所提到的三千大千世界的成、住、壞、空四個階段;世間人所能看到的一年中的四季遷變,每個月中月亮的上弦下弦、盈虧增減,每天二十四小時的白天黑夜、日起日落等等,都屬於相續的無常。雖然這些道理很容易理解,也不會有人否認這些無常的存在,但由於沒有觀修這些無常,因而在很多人的心中都存在著兩種常執:先天的俱生常執與後天的遍計常執。
其中前者,是包括畜生在內的每一個眾生都有的常執。例如,在一棟樓房建好之後,直至這棟樓房毀滅之前,我們會認為這棟樓是常住不滅、無有變化的。即使有一些變化,也只是外表的變化,而不會發生本質的改變。諸如此類沒有經過教證理證加工的執著,就是先天的常執。
要消滅先天的常執,就需要修相續的無常。因為很多不好的念頭、煩惱以及造業的根源等等,都來源於相續的常執。比如,當我們認為一輛汽車在到手之後,直至其報廢之前,都是常住不滅、始終有用的,就會對汽車生起貪心,繼而不擇手段地通過各種管道,甚至不惜採取偷盜、搶劫乃至欺騙的手段,來達到擁有汽車的目的,這樣就造作了殺生、妄語等等惡業。煩惱、造業等等所有一系列問題的源泉,就是對汽車的執著;而執著汽車的原因,就是常執。如果不能消除常執,就不能解決以上的諸多問題。
但是,就像一個生病的人,即使床頭擺放著醫學的書籍,他也知道用某一個方劑,吃什麼藥,或者採取針灸理療等某種方法,就能醫治自己的疾病,但他卻拒不接受治療,這些治療手段也不會生效一樣,雖然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相續的無常,但僅僅知道並沒有用,如果沒有實際的修行,這些常執仍然會始終保存得完好無缺。
日常生活中對我們影響最大的,就是相續的常執,它極其粗大,能讓我們毫無理智地產生各類煩惱、造作種種惡業。
刹那的無常:相續無常的基礎,即是刹那無常。刹那無常的含義是指,每一個有為法在誕生的那一刹那,立即就會消失,有為法的生滅是位於同時的。
雖然從宏觀的角度而言,物質在誕生以後,還會留駐一段時間,然後才毀滅,生滅不可能同時,但如果從微觀世界的層面進行深入細緻的思維,就會發現生滅只會是同時的。
我們可以想像,假設把時間分到小得不能再分的層次,在這個短暫的時段中,還有可能再分出生的階段與滅的階段嗎?不可能。因為,倘若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那麼這個刹那就可以再分,而不是不可分。在這個不能細分的無分刹那中,如果只存在生而沒有滅,就成了無窮無盡地生,常住的永恆不滅;如果此時只有滅,那這個滅又是什麼東西毀滅呢?是物質、精神,還是物質與精神之外的某個東西呢?我們都知道,除了物質和精神之外,並不存在什麼其他可以超離於物質與精神的法。在這個不可分的刹那當中,生滅只可能是位於同時。世間的一切萬物,都是在產生的同時就當即毀滅,其生滅是同時存在的,這就是刹那的無常。
通過刹那無常,可以讓我們明白什麼道理呢?
比如說,當我們看著這堵牆壁時,以前會認為它就是一動不動、絕對靜止的東西;如今則可以領會到,這堵牆壁每時每刻都在生滅。下一刹那的牆壁,早已不是前一刹那的牆壁了。
釋迦牟尼佛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將上述道理告訴了我們,現代物理迄今也承認,在千分之一秒或者萬分之一秒的時間內,極其微小的粒子都在不停地生滅。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比現代物理的研究結果還要深入、還要細緻,因為無分刹那的概念,是遠比千分之一秒或者萬分之一秒更小的時間單位,是我們的思維幾乎無法捉摸的一個概念。在這樣的短暫時分,生滅都細微到了無從認知的地步。
我們一般認為,所有的物質都有生、住、滅三個階段,但在這個特定的微觀世界當中,就根本無法感覺到生與滅,根本不存在什麼生或者滅。生就是滅,滅就是生。
這些與我們慣有的常識相反的觀念說明,所謂的生、住、滅,完全是一種錯誤的概念。佛教中稱之為“刹那的生滅”,如果用現代科學的名詞來表述,就是“微觀世界中的運動”。
雖然我們的肉眼無法觸及這些概念,但依靠我們的意識去體會、觀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的意識就會變得像顯微鏡一樣,能將細小的物質觀察得一清二楚。比如說,在觀察這堵牆壁的時候,就能立即將牆裡面的每一塊磚頭,磚頭裡的每一粒微塵,微塵之間的空間,每一個粒子的生滅等等,像用快速攝像機攝下來一般看得十分清晰透徹。在那個時候,整個世界就成了虛幻的世界,世間萬物都在虛幻的幻覺當中產生、留駐、毀滅……如同《心經》所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一樣,生和滅就成為完全同等的一回事。
體會到這一點有什麼用處呢?跟解脫有何關係呢?
一旦能領悟到這一切,就可以斷除我們的常執。比如,以前我們始終認為,這棟大樓從建好完工之日直至毀滅之前,都是存在的,現在就從根本上徹底推翻了。再比如,假設以前此處有一塊空地,後來建起了一座樓房,直至樓房最終被拆毀,此處又變成一塊空地。樓房從無到有,然後再從有到無,其間經歷了很多年的時光,但我們也可以清醒地知道,在樓房存在的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連續不斷的生滅演變。
通過相續無常的修持,就可以斷除我們的相續常執。能斷除相續常執,是十分有用的。比如,即使我們不能感覺到其內在的刹那無常,但是,當意識到某個東西是不可靠的、是無常的之後,就不會過分地執著這個東西,就會一再地提醒自己,既然它是靠不住的,我又何必去在乎它、執著它呢?這樣就能逐步淡化執著。一旦執著減少到不存在的程度,對其的貪著、嗔恨等等煩惱也會消失無蹤,就不會因為煩惱而去造業,這樣就能逐步遠離輪回。
以上所講的內容,為外無常。
(二)內無常
什麼是內無常呢?所謂“內”,就是指眾生。此處所說的眾生,不包括植物的生命在內,而是指有痛苦、快樂感覺的生命。
內無常也包括相續的無常與刹那的無常兩種。
相續的無常很容易理解,比如,上一輩子是人或者天人,這一世投生為人,下一世又轉生為人或者畜生;或僅就此生而言,從出生到死亡之間,經歷了嬰兒、幼兒、少年、青年、壯年、老年以及死亡的各種變化,這些變化是一目了然的,不僅在自己身上,包括在其他的生命上面,都能夠清晰明瞭地觀察到,其中的變化,就是相續的無常。
刹那的無常:是指眾生的心身,也像外在的山川草木一般,都在刹那刹那地生滅遷轉。
《俱舍論》中講過:除了肉體等物質以及精神之外,根本不存在一個單獨的輪回。整個世界,就是由物質與精神二者所組成的。
前面分析了物質的部分,下面進一步來剖析精神的範疇:
在不觀察的時候,意識或者精神當中出現的每一個念頭,都存在著生滅。當某個念頭在一刹那間生起的時候,我們就去追蹤這個念頭,看它從何而來,並用時間將該念頭劃分成很多階段。
比如,佛經當中也講過:在口中念誦“嗡阿吽”三個字的時候,意識當中也會出現三個念頭——嗡、啊、吽;然後觀察位於中間的“啊”的念頭,並將該念頭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是靠近“嗡”的階段;第二個,是處於中間的階段;第三個,是靠近“吽”的階段。其中的每一個階段,又可以一再細分,最後分到凡夫的意識所能抓住的最小片斷。在這個不可再分的片斷當中,肯定也同時存在著生滅。由此可以判斷,所謂精神或者意識,也只能存在於一瞬間,除了這一瞬間之外,根本不存在任何世界或者任何人。
比如說,正當我們聽法的時候,我們會一直認為有一個我的存在,但實際情況卻是,所謂的“我”,只能存在於一個刹那之間。假如我們把連貫的十個刹那中的第五個刹那認定為現在的“我”,那麼第一、二、三、四個刹那就成了過去,第六、七、八、九、十個刹那就成了未來,如今能夠存在的,只有第五個刹那,因為過去的法已經消逝,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任何一個星球、任何一個時空當中都不可能存在;而未來的法又尚未產生,因而更不可能存在。能夠存在的,唯有第五個刹那,但第五個刹那卻是轉瞬即逝的,然後我們就再把第六個刹那認定為現在的“我”,之後就是第七、第八個刹那,當所有的刹那陸陸續續地進入現在的位置時,我們就不斷地將其認定為“我”。
這就像念咒的佛珠,雖然念珠是由一百零八顆獨立的珠子組成,但當念珠一顆一顆地進入食指和拇指之間的時候,我們卻只能數到一顆當前的珠子。
同樣,一個人的所有生命加起來,肯定有成千上萬個刹那,但現在能擁有的,卻只有一個刹那,過去的已經不復存在,未來的還沒有誕生,我們卻往往認為:“我”昨天去放了生,“我”今天又在放生,明天“我”還要去放生,將“我”的概念延伸到昨天、明天以及更加遙遠的時空範圍之內。實際上,真正的“我” 卻只有一刹那。
上一篇:隻手之聲--心道師父談禪修
下一篇:戒殺放生的功德
寧靜致遠
2009-10-28 22:30:40
相較於『緣起性空』的殊勝,『性空緣起』就顯得更壯闊
徐董的天眼通
2009-05-21 02:29:33
這....慈誠羅珠堪布的開示,實在太精彩了,前所未聞!完全解開我對“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疑問,而且是科學性、邏輯性的解說,太棒了!感謝!
徐董 合十
版主回應
慈誠羅珠堪布的部落格裡面還有很多開示,你不妨上去看看。我給你這個部落格的網址,http://www.edupro.org/eduplog/index.php?blogId=18
2009-06-04 09:44:17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