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風尚,素健康
最近幾年在國外走動時,就發現在西方國家,素食儼然是種時代風尚,不像是60年代那種嬉皮反主流文化的「次文化」現象;而是被納入飲食風尚裡,堂而皇之的,素食者不再被視為怪異的'veggie',倒是多了點時髦有型的調調。再反觀國內,口味創新而佈置優雅的素食餐廳也愈來愈多,「素食」早已走出媽媽那個年代的無趣的刻板印象。
然而,不管吃葷或吃素,重要的是要把握「營養均衡」的原則,否則縱然吃素也不一定能對身體產生真正的好處。 以下是我在網路上看到的一篇報導,提供你參考。
吃素成時尚
風起雲湧的素食運動,讓食素成爲一種全球性的時尚,無數人樂此不疲。
目 前,英國有400萬的素食主義者,占到英國人口的7%。素食食品在英國每年的銷售額達到110億英鎊,而整個歐洲大陸也是食素成風。據一項調查顯示,食素 人群占各國人口的比例,法國是1.1%,德國爲1.45%,荷蘭爲4.9%,義大利爲3.4%。在美國有1600萬人選擇了終身食素。1971年一部《一 個小星球的飲食》讓美國大佬們知道了:如果每個美國人減少肉類消費10%,那麽世界上所有陷於饑荒的人們便有充足的糧食可以飽腹。而1987年一部《新美國的飲食》更讓所有美國大衆知道了牲畜飼養場的恐怖內幕,知道了畜牧業對整個世界環境帶來的危害。在這兩本書的巨大影響下,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美國 的食素人群急劇增加。據最新的調查顯示,已有37%的美國青年選擇避免吃肉,而他們也將成爲美國食素的主力軍。
除此以外,在歐 美上流社會一種素食派對正在流行。好萊塢和歐洲各國的影視明星非常熱衷於此,美國影星阿什麗·賈德、娜塔麗·波特曼、西班牙小辣椒潘妮洛普·克魯茲、鄉村 歌後仙妮雅·唐恩都是這種派對的主力軍。更有甚者,世紀之初美國名模翠西·貝漢姆,身穿生菜葉子做的比基尼在柏林的一家素食店進行了一場素食秀,將素食運 動推向新世紀。
素食健康吃
吃素對身體的確有益處,由於素食者攝取的蔬菜水果量較多,纖維素含量豐富,益於腸胃蠕動與促進消化,幫助身體排毒,相對於經常大魚大肉的現代人而言,是較健康的吃法;加上蔬菜水果的膽固醇含量極低,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罹患幾率。
從營養學的觀點來看,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可分爲蛋白質、醣類、油脂、維生素、礦物質、水6大類。以素食來說,豆類本身含有豐富蛋白質,一顆黃豆中,高達1/3的成分是蛋白質,因此,素食者可透過豆類食物,如豆幹、豆腐等加以補充。
芝麻、花生、堅果類等食材,則富含天然油脂,讓不吃動物油的素食者,無須擔心油脂來源。另外,像米飯、麵條等日常主食,則是碳水化合物的豐富來源。由此看來,人體所需的主要營養素,幾乎可從素食食材中獲得。
不 過,素食者也要攝取維生素B12,以及補充鈣、鐵與維生素B群。維生素B12是維護人體神經的重要營養素,且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材,素食者可透過補充維生 素的方式,攝取維生素B12,分量不需太多,一星期只要吃一兩顆便足夠。不吃蛋、奶的全素者,可多吃木耳、香菇、紫菜、芝麻、菠菜等食材,來補充鈣、鐵及 維生素B群。
此外,素食者還要注意避免過油、過甜、過鹹的烹調習慣。由於少了肉類,不少餐廳在烹煮時,往往不自覺地加入過量的油、糖、鹽,以增加食物的味道,這樣做不只對健康無益,亦讓營養失衡。
素食者要吃得健康並不難,最重要的是把握“營養均衡”原則。建議攝取多樣化食材與各種蔬菜水果,讓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均衡地分配在日常三餐的飲食中,並記得適量補充礦物質與維生素,多喝牛奶,避免營養不均的問題。如此一來,就算不吃肉類,也能輕鬆吃出一身健康!
柯 林 .坎貝爾教授(Professor T. Colin Campbell)所著的《中國研究》(The China Study)一書,也提出許多有 力的證據:「在未來十年中,你一定會得知一項訊息:動物性蛋白質是所有食物中最具毒性的營養素…只要飲食中含有少量的動物性蛋白質,就會大大地提高罹患疾 病的風險。」根據研究顯示,吃素的小孩比同儕具有更高的智商,而素食者的平均壽命也比肉食者長六至十年。此外,他們罹患心臟病和癌症的機率減少了百分之五 十。肉食者過胖的情況,則比素食者高出九倍。素食提供我們所需的全部營養,且不含飽和脂肪、膽固醇和污染物。
許多人反而辯稱植物也具有生命。確實如此,但植物只有百分之十的意識,而動物的意識卻與人類相似。由於植物無法移動,它們不太需要具備感知痛苦的能力,因此,植物與哺乳動物在 生理上全然不同。如果你修剪樹上的枝葉,它會長得更多、更茂盛。而動物卻不希望被定期修剪;你能砍掉牛的一條腿,然後期待他再長出四條腿?
攝影:I.J.
上一篇:完美主義者與出離心
下一篇:讓我們豁然開朗的23句話
很不錯的分享~~!
http://www.yyj.tw/